行业新闻

重磅|医养结合机构相关要求和标准概要

一、机构设置要求

(一)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具备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进行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

(2)提供餐饮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

(二)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备、药品配备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药品配备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类型,相应地符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养老机构,在设施设备配备方面适用《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29353)、《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提供康复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应当配备老年人常用的康复器具。

(三)服务人员资质要求

1.医护人员应当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规范对执业资质和条件的要求。

2.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应当经相关培训合格后上岗。

3.根据服务需要聘请的康复治疗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相关人员应当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4.餐饮工作人员应当持有A类健康证

(四)环境要求

要求项目 需要符合的相关标准
建筑设计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消防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室内空气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
环境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采光水平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标识图案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GB/T 10001.6)

《图形符号 术语 第2部分:标志及导向系统》(GB/T 15565.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 10001.9)

房屋面积 医疗机构房屋面积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对各类医疗机构房屋面积的要求;

养老机构房屋面积应当符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6.3.1的要求。

室内设施 适用《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032)、《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 2935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等标准相关条款要求。
二、服务要求

1.基本服务

生活照料服务、膳食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洗涤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适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等要求。

2.医疗服务

服务项目 相关核心要求
定期巡诊 记录老年人血压、心率等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老年人的病情变化
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 参考已发布的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指南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急诊救护服务 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提供急诊救护服务
危重症转诊服务 与周边综合医院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开通绿色通道
安宁疗护服务 为老人提供病痛缓解、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人文关怀
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服务 健康知识宣传

3.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健康干预、康复服务以及中药煎熬服务。健康干预主要采取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技术,中药煎煮服务要符合《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

4.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参照《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执行。

5.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两大类。其中,物理治疗包括包括但不限于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人员需按照《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作业治疗作业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自助具适配、助行器使用、轮椅选择与使用、矫形器制作与使用等,康复人员需按照《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相关要求为老年人提供作业治疗康复服务。

6.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察老年人日常生活情况变化、协助或指导老年人使用辅助器具、化验标本的收集送检、陪同老年人就医并协助老年人完成医疗护理辅助工作等。

7.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环境适应、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危机干预、情志调节等。服务人员由应当由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或经过心理学相关培训的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承担。

8.失智老年人服务

失智老人服务除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辅助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外,具体还包括:区分各功能区域、道路指引、智能监控、防止老人误入或误撞、失智老人自带物品监管、有效隔离危险物品等。

9.其他要求

具体要求 相关标准
服务人员行为要求 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应当符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医疗护理员和养老护理员行为规范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等相关要求。

服务安全要求 《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WS 444)、《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 032)、《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
医养服务衔接要求
机构内感染控制要求 工作人员手卫生适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的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开展中医医疗技术应当符合《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的要求。

服务质量要求 老年人Ⅱ度及以上压疮在院新发生率应当低于5%;

开具的医嘱、处方合格率应当不低于95%,病历记录合格率应当为100%。

三、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流程
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将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应约开展,延续往届模式,继续打造“医养康”三位一体新型养老展。本届博览会继续秉承“老有颐养·仁孝天下”的理念,立足青岛,辐射华北地区,携手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参展企业,上万种养老服务业的科研和实践成果,累计接待并服务观众70000人次,其中专业观众占比达70%以上,全力搭建最专注、有效、广阔的资源整合平台,全力推进整个养老产业链的改革、创新与跨越式发展。本届展会联合202022届中国(青岛)国际医疗器械展暨医院采购大会,2020中国(青岛)国际中医健康产业博览会,共同打造“创新/智慧”融合发展的医养健康产业新型交流平台,使养老产业链更为广泛,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

国家卫健委:关于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肺炎机制发〔202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指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切实提高做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新发现的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我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本次疫情的危重症人群中老年人居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老年群体中扩散蔓延的严峻形势,从保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将老年人的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

要在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各项措施,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老年人感染率,尽最大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

二、做好居家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要根据居家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媒体网络以及上门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老年人及其家人科学认识和预防疾病,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尽量减少外出,如果确需外出,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要全面掌握辖区内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信息,关注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管理。春节期间,农民工大批返乡,农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农村留守老年人被感染几率增大。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医的作用,重点做好留守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做好社区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老年活动室、老年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老年护理站、老年食堂、老年大学等场所,以及家政、助餐、助洁等为老服务机构,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疫情防控基本知识的宣传,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帮助老年人做好防护工作。

要尽可能避免老年人聚集和集体活动,认真做好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为老服务场所的消毒及空气净化。要注意调配针对老年人的医护力量和防护物资,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发热老年患者要立即转诊到定点医院就医。

四、做好入住机构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

老年康复、护理等机构应当做好在院老年患者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院内感染,并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做好发热老年患者的筛查、发现、登记、相关信息报告和处理工作。

一旦发生疑似肺炎疫情,立即转诊到定点医院。各地要根据疫情进展,对集中收住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机构制定疫情防控的具体办法。

已经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协议养老机构的技术指导,落实老年人优待和就医绿色通道要求。老年互助幸福院暂停服务,妥善劝导老年人返回家庭居住。

加强对养老机构内所有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传播权威疫情信息,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指导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高度重视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纾解焦虑恐惧情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要停止举办聚集性活动,实施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及时采购发放日常防护用品。

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养老机构内应当配置相应的防护用品,具备必要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设置隔离观察室,有条件的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

根据防控需要,必要时对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接收老年人新入住,因特殊原因外出后返回的老年人应当了解其前期生活情况,并做好相关检查,如接触疫区人员或接触有感染症状人员,要劝导其暂缓返回或在院内隔离区进行隔离,待医学观察期结束后返回生活区。

要严格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责任,认真做好机构内老年人的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对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老年人建立明细表格,应当包括日期、姓名、性别、年龄、活动区域、体温等信息,并做好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送医,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确诊或疑似病例,全力保障机构内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做好防护准备,工作期间严格做好消毒防范工作。

五、加大保障和督导力度

要加强对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联防联控,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属地责任,统筹安排好防控物资和资金支持,保障辖区内养老机构的防控物资供应。

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规定,加强对居家、社区、机构老年人的宣传倡导,使广大老年人充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危害性,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广泛动员涉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帮助高龄、行动不便等有困难的老年人做好个人防护,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老龄办)要加强对老年人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不断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

附件1:给老年朋友的一封信

附件2:

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

1.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养老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制定有效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应急值守。

2.加强进出人员管理: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老年人家属发布养老机构防范疫情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

暂停来访咨询接待业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对特殊情况(老年人病重、病危、病故、失能由亲属长期陪伴照顾等)到访家属做好登记核查、体温检测、协助消毒、安全提示等工作。

因特殊情况到访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区域和路线活动,并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根据防控需要,必要时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接收老年人新入住。

3.管理返院人员:因特殊原因外出后返回的老年人应当了解其前期生活情况,并做好相关检查,如接触疫区人员或接触有感染症状人员,要劝导其暂缓返回或在院内隔离区进行隔离,待医学观察期结束后返回生活区。

4.避免人员聚集:养老机构内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5.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使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

加强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心理调节,纾解焦虑恐惧情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

6.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指导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房间多通风,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保持手卫生。

规范供餐,不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相关工作人员避免前往贩卖活禽或野生动物的市场。

7.治理环境卫生:对老年人入住区域、垃圾箱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做好养老机构内消毒工作。

8.准备物资: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9.监测健康状况:主动做好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加强营养和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规律用药,做好慢性病防控。

10.及时就医:老年人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送医,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老年人及其陪护人员应始终佩戴口罩。

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工作,督促其到指定医疗机构检查。

机构中出现入住老年人或工作人员确诊感染的,除上述10项措施外,还包括:

11.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责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立即协助转送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并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上级部门报告。

12.管理密切接触者:协助疾控机构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等)开展排查并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随访健康状况,指导其监测自身情况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

13.加强消毒:协助当地疾控机构做好养老机构内清洁消毒工作。

                                      来源:国家卫健委

智慧+养老,能否让我们安享晚年?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谁来为我们养老?我们又该如何养老?这些问题,不仅是老年人的困惑,也是不少中年人心中的焦虑。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介绍,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过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超过1200万。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近2.5亿,占人口总数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1.9%,远超国际老龄化7%的平均水平。
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迫切需要利用智能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精细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此后,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已经来了,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进展如何?下一步培育壮大这一市场应从何处着眼?日前, 在2019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其中有不少干货,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将新技术引入养老产业,丰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
在北京顺义,老人们只需把双手搭在一个圆形机器上,多项健康指标便能一览无余;在西安莲湖,老人们在线上平台注册,就可一键式随时享受呼叫救助、居家照料……搭上“互联网+”的便车,智慧养老已然在我国落地生根,逐步改善养老服务体验。
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智慧健康养老应运而生——通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养老相融合形成养老新业态和新模式。
那么,将新技术引入养老产业,究竟能解决哪些养老问题?
“目前,在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背景下,智慧养老通过技术手段从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统一平台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信息化养老服务系统,能更好满足老人和家庭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养老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说。
以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为例,其所在辖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比近15%,并以独居和空巢老人为主,长期以来,老年群体庞大的服务需求与服务人手不足的矛盾,成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的难点。
2018年5月,解放门街道通过接入视频对话系统和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可穿戴设备打通终端连接,有效衔接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三个重点场景,不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大大延长了服务时间,现在紧急救助、日常照护、家政问诊等都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从《行动计划》完成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创建117家示范企业、225个示范街道(乡镇)和52个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显著示范效果的发展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企业、健康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商及用户等多主体间的互利共赢机制。
智慧健康养老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
智慧健康养老,比传统的养老服务更加优化,更能满足老人和家庭的需求。它不但是一项民生事业,也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产业。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丰富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消费增长,正在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王志军指出,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尽管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但作为新兴产业,智慧养老的有效供给能力还有待加强。”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本身的适老化、人性化设计较为欠缺,一些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超出老年人承受范围。
此外,也有企业反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个新兴行业,行业规范较为模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养老机构对于“智慧养老”还保持一种观望姿态,无法真正放开手脚。
如何打通个中关节,破除当前存在的“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困境?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
这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意义重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以创新为引领,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很重要,机制创新也同样重要。要瞄准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深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王志军说。
“发展壮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政企联动、开放融合,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 王建军认为。
“标准化、规范化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应坚持标准支撑,守住养老服务安全底线。”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建议,要加强智慧养老产品标准化建设,针对小远散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支持和鼓励以县(区)为单位,发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优势,建立集约化的远程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老年人满意不满意,是开展、评价、检验智慧健康养老工作的唯一标准。”高晓兵认为,相关主体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将老年人需求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设备、资源、信息等连接起来,实现良性互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内容来源于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将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应约开展。将继续秉承“老有颐养·仁孝天下”的理念,围绕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政策全局导向,聚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依托中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国外养老产业领域领先企业,旨在为中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士及广大老龄人群,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探索中国老龄事业新蓝海。
❖ 养老展服务在线 ❖
观众报名入口»»»所有入场参观的观众需凭参观证件参观。为提升参观效率,建议您提前做好观众预登记,具体登记方式如下:

1、通过官网提前免费申请(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点击“我要参观”)

2、通过官方微信(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登记通道/免费索票)

3、点击本篇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也可以进行预登记哦~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861016

0532-85012396

电子邮箱:1260746337@qq.com

 

中国财政报告2019:谁来给我们养老?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罗志恒 孙婉莹导读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导致财政形势尤其是地方财政极为严峻,收支矛盾突出,引发对财政可持续性和未来财政空间的讨论(《中国财政报告2019:财政形势严峻,怎么稳增长和促改革?》)。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率负担较重、需要下调,社保的收支矛盾凸显,缺口日益增加。当前全国及各省市的社保可持续性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哪些解决方案?摘要

一、当前全国及各地社保形势: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缺口创新高,剔除财政补贴实际盈余连续6年为负,滚动结余仅可支持15.9个月,各地分化大

2018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11622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的实际盈余为-6033亿元,连续6年为负。养老保险在社保体系中占比70%,实际盈余同样连续6年为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占社保基金比重均在70%左右,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盈余为-4504亿元。

分省市看,各地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差异较大,广东可持续52.2个月,黑龙江已转负。以累计结余与当年基金支出之比衡量养老金可持续性,则2018年末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可持续月数为14.7,其中,广东(52.2)、北京(41.8)、云南(22.0)和西藏(19.8)可持续月数居于前列;辽宁(1.7)、青海(4.8)和湖北(5.9)靠后,黑龙江(-3.1)结余已经亏空476亿元。养老金可持续性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与老龄人口抚养比呈反比。广东省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人口抚养比处于低水平;而辽宁等人口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养老金可持续性较差。

二、社保基金缺口有三大主要原因:历史因素、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迁移

第一,由于历史因素,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缴纳保险费,但享受养老金发放福利,这部分历史欠账是目前缺口的重要原因。第二,我国老龄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对社保体系资金作出贡献的人数正在快速减少。2013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10.06亿人,2018年降至9.94亿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2001-2010年老龄化平均每年增加0.2个百分点,2011-2018年平均每年增加约0.4个百分点,2018年比2017年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11.9%。2018-2050年中国老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第三,劳动力的大量流动扩大各地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不均衡程度尤其是人口流出地区可持续性差。

三、解决办法:推进六大深层次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国资划转社保补充社保基金缺口,提高划转比例和资产质量。2018年底,我国国有非金融企业资产规模约210.4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58.7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总资产264.3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17.2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3.5万亿元,净资产23.6万亿元。

二是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增强中央调剂力度,以解各地社保缺口不平衡的燃眉之急。

三是尽快全面放开计划生育。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近1.7亿,预计2050将达3.9亿,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四是适时、适当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从法定退休年龄看,中国退休年龄偏低,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低于日(65)、韩(61)、英(65)、美(66),也低于巴西(65),仅高于印度的58岁;女性退休年龄55岁,与俄罗斯的55岁持平,低于印度的58岁。

五是发挥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三支柱的重要作用,实现多层次积累。当前我国过度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占比85%),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所代表的的第二和第三支柱占比较低。

六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发挥长期稳定资金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目录

1 社保基金缺口明显,2018年当年社保基金缺口达6000亿,黑龙江、辽宁等省市社保可持续性低

1.1 养老金缺口占社保基金缺口的70%,2018年缺口达4504亿元

1.2 分省市看,广东养老保险可支持月数最多,黑龙江累计结余已亏空,黑龙江和辽宁当年结余为负

2 社保基金缺口存在的三大原因

2.1 国际比较:养老金缺口普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

2.2 2019年社保改革加速,国资划转社保有效补充社保基金

3 社保基金需全国统筹,提高退休年龄、发挥第二和第三支柱作用

正文

1 社保基金缺口明显,2018年当年社保基金缺口达6000亿,黑龙江、辽宁等省市社保可持续性低

1.1 养老金缺口占社保基金缺口的70%,2018年缺口达4504亿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缺口创新高,高度依赖财政补贴。据2018年社保基金决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79003亿元,比2017年增长35.2%;总支出67381亿元,比2017年增长38.5%;2018年收支结余116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8%;其中2018年财政补贴收入为17655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的实际盈余为-6033亿元。从财政补贴看,2018年财政补贴16777亿元,占社保基金收入的约21.2%。剔除财政补贴后的社保基金连年入不敷出,2013年的实际盈余为-121.84亿元,而2018年则达到了-6033亿元,社保支出严重依赖财政补贴的支撑。

养老保险在社保体系中占比约70%,实际盈余连年为负值2018年度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为79003亿元,基金支出合计为67381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483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为47187亿元,收支占比均在70%左右;其次基本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1326亿元和17794亿元,收支均占社保比重27%左右。养老金缺口突出,2018年实际盈余达-4504亿元。据财政部公布的社保决算,2018年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收入分别为37521、3870和13445亿元,支出分别为31567、2938和12681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的实际盈余分别为598、-1844和-3258亿元。养老保险合计实际盈余从2015年的-1731亿元到2018年的-4504亿元,持续为负值,2018年养老保险金缺口占社保基金缺口的74.7%。
1.2 分省市看,广东养老保险可支持月数最多,黑龙江累计结余已亏空,黑龙江和辽宁当年结余为负2018年末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可支持14.7个月的支出;分省市看,广东高达52.2个月,黑龙江已转负。以累计结余与当年基金支出之比衡量养老金可持续性,则2018年末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可持续月数为14.7,全国范围内广东(52.2)、北京(41.8)、云南(22.0)、西藏(19.8)和四川(18.3)可持续月数居于前列;黑龙江(-3.1)、辽宁(1.7)、青海(4.8)、湖北(5.9)和河北(6.7)可持续性较差,其中黑龙江为唯一累计结余为负的省份。当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为负的省市有黑龙江和辽宁,当年结余分别为-152.1和-366.9亿元。对比2017年,15个省市的养老金可持续月数减少,其中安徽2018年可持续月数为13.3,较2017年大幅减少10个月;广东、内蒙古和甘肃较2017年分别减少3.7、3.1和2.7个月;云南、北京和重庆较2017年增加7.9、3.7和3.5个月。养老金可持续性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与老龄人口抚养比呈反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末全国老龄人口抚养比为15.9,即百名劳动力赡养15.9名65岁及以上老人。分省市看,全国人口抚养比最高的地区包括重庆(20.6)、四川(19.8)、江苏(19.2)、安徽(19.1)和辽宁(18.6),抚养比最低的地区包括西藏(8.2)、广东(10.3)、新疆(10.4)、青海(11.0)和海南(11.6)。从各省市养老金可持续性规律看,经济越发达、人口抚养比越低的省市养老金可持续性最好。例如广东省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人口抚养比处于低水平;而辽宁等人口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养老金可持续性较差。
2 社保基金缺口存在的三大原因:历史因素、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迁移其一,由于历史因素,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办社会,部分人群未在退休前缴纳保险费,但享受养老金发放福利,这部分历史欠账是目前缺口的重要原因。其二,我国老龄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对社保体系资金作出贡献的人数正在快速减少。从总量看,2013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10.06亿人,2018年降至9.94亿人。从结构看,2010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4.5%,达到历史最高点,2018年下滑至71.2%;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7%,2012年上升到9.1%,2018年达11.9%。同时,离退休人员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1798万人,较2014年增长3204万人,年均增长8.2%。2018年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算得制度赡养率(即退休职工与参保职工人数之比)为39.2%,参保职工负担较大。从国际比较看,2018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为11.9%,在金砖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巴西(8.9%)、印度(6.2%)和南非(5.3%),接近韩国(14.4%),但与OECD成员均值17.1%仍有一定距离,需要警惕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2001-2010年老龄化平均每年增加0.2个百分点,2011-2018年平均每年增加约0.4个百分点,2018年比2017年上升0.5个百分点。2018-2050年中国老人比重将从12%快速升至30%。其三,劳动力的大量流动扩大各地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不均衡程度。我国各省市的养老金缺口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结构。劳动力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流入地的养老保险,但是人口大量流出的省市却加重了养老保险缺口。2018年安徽省户籍人口达7083万人,而常住人口则为6324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延续月数自2017年21.3个月显著下降至2018年的11.6个月。

2.1 国际比较:养老金缺口普遍,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养老金缺口是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2017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我们都将活满百岁:怎么才能承担得起》的报告。报告指出,预计2050年全球养老金缺口将达到400万亿美元,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六个养老金储蓄型大国养老金缺口合计将高达224万亿美元,而400万亿美元中剩下的缺口则主要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承担。
与国际比较,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在2019年下调社保缴费率前,我国各省市养老保险总缴费比例多数为28%,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和8%,显著高于国际水平。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提出从2019年5月1日起,单位缴费率比例高于16%的,可降至16%;低于16%的,要研究提出过渡办法。据各地人社部门公告,山西、黑龙江、青海、吉林、河北将养老保险缴费率从20%下调至16%,天津、河南、甘肃、内蒙古、海南等省市将费率自19%下调至16%。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个人和企业合计缴费下调至24%,但是从国际水平看,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仍是位于较高水平。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缴费水平均低于我国,如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法国和德国,这六个国家中,除英国总缴费比例为25.8%以外,其余五个国家都位于20%以下。金砖国家的缴费比例普遍较高,巴西为28%,印度为28.5%,与我国水平相当,俄罗斯缴费比例虽然为22%,但是全部由企业负担。
2.2 2019年社保改革加速,国资划转社保有效补充社保基金国资划转方面,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标志国资划转社保工作开始实施。2019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划转工作的时间表。中央层面,具备条件的企业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有难度的企业可于2020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待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划转;地方层面,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划转工作。社保降费成效显著,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截至9月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9.56亿人、2.03亿人、2.5亿人,较去年底分别增加1323万人、642万人、1136万人。1-9月全国共降低社会保险费2725亿元。国资划转社保最乐观估计预计规模达6.7万亿元,实际补充养老金缺口仍需看分红比例。据国务院2017年《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国有资本划转对象为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2017年末我国国有净资本87万亿元,扣除行政事业单位的20.5万亿元,国企净资本为66.5万亿元,则可划转金额约为6.7万亿元。2019年9月末,财政部数据显示已有67家央企和中央金融机构完成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共划转资本总额8601亿元,则剩余待划转规模仍接近6万亿元。据财政部介绍,社保基金会在接收划转的国有资本后获取收益的方式是“分红为主,运作为辅”,则划转国有资本转化为基金收入仍取决于相关股权分红率。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国有企业分红率较低。据OECD研究报告,2018年我国国有企业实际分红率16.1%,非金融国企仅为5.8%,远低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达到30%的分红目标。同时,与新西兰(85%)、芬兰(69%)、印度(60%)、俄罗斯(50%)等国家相比处于低水平。
3 社保基金需全国统筹,提高退休年龄、发挥第二和第三支柱作用针对我国社保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社保缴费率尤其是企业缴费率偏高、各地区社保压力不平衡的情形,我国需要对社保体制进行深层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国资划转社保基金,提高划转比例和资产质量。历史因素导致的养老金缺口可以考虑从历史积累起的国有资产解决。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有非金融企业资产规模约210.4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58.7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总资产264.3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17.2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33.5万亿元,净资产23.6万亿元。只有大规模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才可能真正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社保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进而规范企业缴纳社保。根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9》,我国当前完全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企业比例约占1/3。二是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增强中央调剂力度,以解各地社保缺口不平衡的燃眉之急。从全国层面来统筹调剂社保基金,将经济发达省市的结余安排至收不抵支的省市,平滑各省市的差异,能够保障部分地区的社保水平。但是此举也会一定程度上打击经济发达地区的征收积极性,收支结余无法在当地积累。同时,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未来各省市养老负担将逐步加重,经济发达地区也可能面临养老金缺口问题。以浙江省为例,2012年浙江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1.1,2018年达17.7,年均上涨幅度达1.1,养老负担逐年加重。因此,未来经济发达地区也可能面临收不抵支的局面,因而全国统筹可缓解各地社保缺口不平衡的短期问题,但仅此单一策略并非长久之策。

三是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从预期寿命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偏高水平。据美国社会保障署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是74.3和77.3岁,与日本的80.5和86.8仍有一定差距,但与俄罗斯、印度相比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逐步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从法定退休年龄看,中国退休年龄较低,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低于日韩英美,也低于巴西,仅高于印度的58岁;女性退休年龄55岁,与俄罗斯的55岁持平,低于印度的58岁。综合来看,我国有延迟退休年龄的空间。

四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发挥长期稳定资金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的年度报告,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为2.56%,低于2017年的5.23%和2016年的3.03%,收益率偏低与市场波动相关性高,但在资产配置和平滑收益方面,我国养老基金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TAI发布的全球养老保险基金研究报告显示,2007-2017年各经济体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复合增长率差异较大,中国香港(8.1%)表现最佳,英国(1.5%)、巴西(0.4%)和日本(0.2%)收益较低,因此与国际相比,中国(内地)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可参考中国香港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经验,优化投资策略,稳定积累长期资金储备。
五是发挥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三支柱的重要作用,实现多层次积累。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占我国养老金总资产的85%,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所代表的的第二和第三支柱占比较低。与之相比,美国养老金体系主要由第二第三支柱发挥作用,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三大支柱占比分别为9.6%、54.6%和35.8%。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累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1.48万亿,覆盖2388万人,企业数量超过8.7万家,企业年金基金自2017年以来的年均收益率6.97%,2018年在权益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实现3.01%的正收益率。但是整体上看,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仍较小,企业数量较少,不足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需要,有待进一步提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0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
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将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应约开展。将继续秉承“老有颐养·仁孝天下”的理念,围绕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政策全局导向,聚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依托中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国外养老产业领域领先企业,旨在为中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士及广大老龄人群,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探索中国老龄事业新蓝海。
往届回顾
❖ 养老展服务在线 ❖观众报名入口»»»所有入场参观的观众需凭参观证件参观。为提升参观效率,建议您提前做好观众预登记,具体登记方式如下:1、通过官网提前免费申请(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点击“我要参观”)

2、通过官方微信(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登记通道/免费索票)

3、点击本篇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也可以进行预登记哦~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861016

0532-85012396

电子邮箱:1260746337@qq.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老展”公众号报名: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养老展获取展会即时信息!
 

【关注】2019年度“十大老龄新闻”大盘点

内容来源于老年生活报
2019年即将飞逝而去,回首这一年,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力度不断加大,老年人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盈,老龄事业和产业联袂进发,亿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日前,本报编辑部评选出了2019年“十大老龄新闻”。我们相信,即将到来2020年,中国前行,老年人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印发
 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规划》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点评: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这个战略规划,是全国老龄工作的最高指示,战略意义重大。各级政府要结合十九大精神,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点评: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口结构变化加快,老年人增多,人口中位数加大,劳动力年龄偏高,抚养比提高。我们需要利用人口机会窗口,努力发展经济、扩大积累,提高保障水平,调整政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积极应对银色浪潮的到来。
全国退休人员养老金15连涨
 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金迎来15连涨。
点评: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缺少积累,不少人退休金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成为社会收入较低的阶层。因此,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改善老年人生活,体现社会公平和对老年人的关心。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
 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快速、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计划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点评:发展养老事业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普惠养老的行动,并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和经费,以此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行业来,惠及更多老年人。
建立综合连续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4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2019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今年我国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推动建立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点评:健康是人生的第一目标,也是老年人的首选。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7岁,但人均健康寿命是68.7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占75%。长寿而不健康的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覆盖城乡的预防、诊治、康复、照料以及临终关怀制度,必须积极推进,而且应该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召开
 今年6月,首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GHF)在青岛召开。大会提出“健康无处不在,可持续发展的2030时代”的口号,主题为“人人得享健康”。
点评:本次大会以其立足前沿的行业视角和开拓创新的时代气魄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大会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识,交流互鉴,推动了全球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了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同时,对于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意义重大。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
1月初,民政部发文明确,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布之日起,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也不得再实施许可或者以其他名目变相审批。
点评:审批过程手续多、门坎高是影响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减少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将会促进养老机构发展,进而让老年人有更多择优选择的机会。
“时间银行”探寻全国推广模式
随着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互助养老成为养老方式的重要补充,“时间银行”在南京、杭州、青岛等全国多个城市开始试点。
点评:时间银行有利于推动互助养老,特别是吸引低龄老人参与时间银行的活动有长远的实际意义。政府、社区需大力宣传并为此提供专门的平台。
 养老院星级评定有了国家标准
7月1日,《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将养老机构分为五个等级。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的“国标”。
点评: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细化服务市场,建立不同层次的服务模式,将有利于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的需求。养老院分级是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表现,为老年人选择养老院提供依据
 中国大妈成为旅游“生力军”
 5月9日发布的《2019年“5060后”女性旅游报告》显示,不少有钱有闲、身体健康的50后、60后女性解下围裙,冲向城市乡村和异国街道解放“自我”。大妈群体已成为旅游市场“生力军”。
点评: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国家开放政策的深入,使许多人“说走就走”成为现实。去年我国出境人数达到1,5亿,老年人贡献巨大。当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旺盛,我们要为老年人走出家门、国门而享受人生点赞。(点评人:本报特约评论员、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同昌)
● 2020期待 ●
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暨2020中国(青岛)国际康复福祉辅具博览会将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应约开展,,继续秉承“老有颐养·仁孝天下”的理念,围绕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政策全局导向,聚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依托中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国外养老产业领域领先企业,旨在为中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士及广大老龄人群,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期举办第22届中国(青岛)国际医疗器械展暨医院采购大会中国(青岛)国际中医健康产业博览会,联合打造“医养康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探索中国老龄事业新蓝海。
❖ 养老展服务在线 ❖观众报名入口»»»所有入场参观的观众需凭参观证件参观。为提升参观效率,建议您提前做好观众预登记,具体登记方式如下:

1、通过官网提前免费申请(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点击“我要参观”)

2、通过官方微信(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登记通道/免费索票)

3、点击本篇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也可以进行预登记哦~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861016

0532-85012396

电子邮箱:1260746337@qq.com

老年商品年轻人买了一半——线上销售年平均增速39%

本报北京讯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中国老年适用商品的销售量快速增长。从购买者来看,“80后”“90后”购买了近50%的老年适用商品。
新近发布的 《聚焦银发经济—2019中老年线上消费趋势报告》指出,过去三年,线上老年适用商品的销售数量以年均39%的增速增长。从品类看,搜索最高的中老年商品是服装,保暖、护膝、运动等功能型服装属于中老年的 “硬需求”。营养品也是热门商品,其中,老年人适用的奶粉、蛋白粉、钙片的搜索量排名居前。老年机、助听器、收音机、代步车、纸尿裤等生活用品也呈热销态势。
从购买者来看,购买老年适用商品的消费者中,有48%是 “80后”“90后”。老年商品“购买者”中真正的中老年用户占比仅为25%,其中46岁至55岁用户占比12%,56岁以上用户占比13%。
报告指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偏好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其中,“80后”所购买的老年人适用商品中,医药保健、运动户外类别的占比较高,珠宝首饰、美妆护肤等也受到青睐;36岁至45岁消费者在老年消费上比较重视家庭生活场景,他们更多的购买家具厨具、生鲜、酒类等商品,并且更偏向于为老年人安排旅游出行。 (周锐)内容来源于老年生活报

青岛养老展
2020年7月3-5日
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暨2020中国(青岛)国际康复福祉辅具博览会将继续秉承“老有颐养·仁孝天下”的理念,围绕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政策全局导向,聚焦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依托中国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国外养老产业领域领先企业,旨在为中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士及广大老龄人群,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探索中国老龄事业新蓝海。第五届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将于2020年7月3日至5日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应约开展。同期举办第22届中国(青岛)国际医疗器械展暨医院采购大会,中国(青岛)国际中医健康产业博览会,联合打造“医养康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共同促进中国养老事业快速发展,探索中国老龄事业新蓝海。

往届回顾
❖ 养老展服务在线 ❖观众报名入口»»»

所有入场参观的观众需凭参观证件参观。为提升参观效率,建议您提前做好观众预登记,具体登记方式如下:

1、通过官网提前免费申请(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点击“我要参观”)

2、通过官方微信(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登记通道/免费索票)

3、点击本篇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也可以进行预登记哦~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861016

0532-85012396

电子邮箱:1260746337@qq.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老展”公众号报名: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养老展获取展会即时信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