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旅居养老

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指的是老年群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生活和养老,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健康养生的目的。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价值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旅居养老产业是养老领域的新业态,是经济新常态下日益凸显的新兴产业。在新常态下,正确理解旅居养老产业的内涵价值,对于发展旅居养老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旅居养老产业是新常态下凸显的新兴业态,

属于“新经济”范畴新常态下

经济增速换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进行传统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发展“新经济”、新业态。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详解了“新经济”,总理指出:“新经济”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它不仅涉及三大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产业和新业态,还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等等。因此,通过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促进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新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常态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一是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APP等新技术,发展以共享经济为主的新兴产业。二是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三是促进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式发展,从而创造新的产业业态。旅居养老产业通过把老年服务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老年服务产业的新发展,而且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旅居养老产业能够弥补现有养老的不足,

代表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观念从消极向积极转变是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要求。1997年,西方七国丹佛会议上酋一次提出了“积极老龄化”概念。2002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呼吁社会各界为老年群体建立支挣f生的政策环境。因此,根据联合国倡导的基本方向,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充分的社会参与.提高老年群体的发展潜力。二是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注重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三是将老年问题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中,充分发挥养老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老年群体的需求也逐渐向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养老服务普遍侧重于物质供养,轻精神慰藉。旅居养老为老年群体提供了精神慰藉的有效途径,通过旅游+享老的生活式度假,不仅体现了积极老龄化的发展要求.而且有利于带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居养老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养老理念,

彰显新兴产业的时代特征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养老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化的养老体系逐渐建立起来。然而,现有的养老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发展态势.体现“被供养”的特性。旅居养老侧重于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养老观念由“被动养老”向“积极享老”转变。

除此之外,新常态下,尊重人性,以人为本,是互联网时代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以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根源在于对人性的尊重和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旅居养老坚持以老人为中心,在强调物质供养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外围服务,让老年群体在安全、轻松、私密、整洁、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到旅居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心情愉悦,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因此,以老年为中心,满足老年群体的真正需求,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而且体现了新兴产业的时代特征。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旅居养老产业开发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依据祖国自然资源为老年群体提供旅游服务,不仅能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根据旅居养老的目的和旅居场所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旅居养老产业分为以下五种模式:

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

候鸟式旅居养老是我国发展最早的旅居养老模式。与其他旅居养老模式不同,候鸟式旅居养老只需支付交通费和房租费,成本较为低廉,逐渐成为我国旅居养老的主要模式。

候鸟式旅居养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暖冬旅居养老。冬季南方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舒适的气候条件,到南方过冬逐渐受到北方老年群体的追捧。以海南岛为主的冬季疗养基地逐渐发展起来。

第二,夏季避暑旅居养老。夏季北方滨海城市以其毗邻大海、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受到了一批老年群体的欢迎。

第三,景区旅居养老。景区旅居养老指依托山林、湖泊、滨海和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形成山水疗养基地、温泉享老基地、风景享老基地等组合式景区旅居养老模式。景区旅居养老远离城市的喧嚣,自然资源能够陶冶情操,在一些风景秀丽的地区逐渐发展起来。总体来说,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的优点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灵活性强。但缺点是季节性较强,便捷性不足。

疗养式旅居养老模式

随着年龄的提高,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对医疗护理需求越来越高。

疗养式旅居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中医养生旅居养老。中医养生旅居养老以中医为核心.以我国传统养生哲学为基础.开发中医诊疗室、中医理疗中心、药膳养老会所、中草药种植园等中医旅居养老项目,提供包括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医医疗服务、中草药园区体验等不同的服务。

第二,西医护理旅居养老。西医护理旅居养老以西医疗养为核心,以大型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为依托。为老年群体提供包括身体健康检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等多个领域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三,美食养生旅居养老。美食旅居养老是指以食疗养生为核心,围绕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打造集养生药膳、素斋、绿色饮食、养生茶汤、地方养生膳食等多种食疗养老饮食为一体的美食养老服务模式。总体而言,疗养式旅居养老模式的优点是符合老年群体的疗养护理需求,缺点是成本较高。

文艺鉴赏式旅居养老模式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以文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文艺鉴赏式旅居养老模式提供发展契机。文艺鉴赏式旅居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古城古镇旅居养老。古城古镇旅居养老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历史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历史古迹、旅游产业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居养老项目。

第二,民俗民风旅居养老。民俗民风旅居养老以地方特有的民族风情、节庆、习俗、食俗为基础,打造具有独特氛围和节日庆典色彩的旅居养老服务项目。

第三,宗教禅修旅居养老。宗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的精神寄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的物质保障极大丰富,对于精神信仰的追求不断提高。因此,依托宗教特色,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开发以佛学院、山水禅寺、养心阁等为基础的多样化的宗教养心旅居养老项目.更符合现代社会和未来老年群体对于宗教文化的需求。文艺鉴赏模式的优点在于符合老年群体的精神追求,缺点是对老年群体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田园式旅居养老模式

田园式旅居养老指的是以农家乐、乡村绿色田园景观、农事娱乐体验、特色乡村风情为依托,以满足老年人休闲度假为目标的旅居养老产业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地区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田园式旅居养老模式提供了发展契机。尤其是农家乐产业,逐渐成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例如:上海市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田园旅居养老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乐,让老年人体验农村生产方式。还可以了解农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并通过产业链的发展,不断开发渔村、牧村、林园、酒庄等特色田园旅居养老产业项目。田园式旅居样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亲近乡村,回归自然,缺点在于服务水平和配套措施都有待提高。

社区式旅居养老模式

社区式旅居养老是养老产业和地产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并逐渐成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社区式旅居养老通过构建包括老年住宅区、老年大学、购物中心、酒店和医院等多种业态,将“养老住宅销售+养老地产持有经营+综合商业租赁”相结合,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产业链,从而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样性的养老服务。社区式旅居养老在我国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发展较快,但大部分社区式养老地产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或者只提供住宅区等单一功能,缺乏专业的、全面的外围养老服务。因此,吸引一批专业的、有信誉的品牌服务公司加入此领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该种模式的优点是综合性较强,面向的老年群体范围广,配套措施和服务相对完善。缺点在于投资力度较大,对开发商的资产状况、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要求较高。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我国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分析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从市场前景来看,我国需要发展旅居养老产业。一方面,传统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侧重于老年人物质生活上的供养,而对于精神慰藉层面,由于缺乏量化标准,在提供过程中不被看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消费能力提升,加上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老年需求上看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消费市场巨大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2014—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由4万亿人民币增长到106万亿人民币,占国家GDP比重将由8%增长到33%左右。因此,我国老年服务市场的消费规模巨大,开发老年服务市场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老年消费市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老年商品市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商品,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二是医疗保健市场。我国2亿老年人群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4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数量的11%;半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4000万,占全体老年人口的16%,这部分老年人口最需要全面的医疗保健。

三是老年服务市场。老年服务市场包含内容广泛,包括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和旅游服务等。目前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应当着重进行开发。

从可支配收入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消费能力日益提升

虽然我国老年服务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潜力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关键在于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如图l所示,2005~2015年,我国GDP总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GDP总量由最初的18.49万亿人民币增长到67.67万亿人民币.增长约为3.6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0493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95元,增长约3倍。

因此,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旅居养老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随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国老年群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据全国老龄办调查组对于全国十大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老年群体月均离(退)休金达到2532.8元。其中,深圳的月均退(离)休金水平最高,为平均3294元.成都最低为1911.7元,有超过7成的老年群体表示养老金基本够用。据不完全估计,加上子女供养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

总和达到4000亿元,到2020年可能突破1万亿元。因此,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老年群体市场购买力的稳步提升,为旅居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证。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从旅居路径上看

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提供现实可能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增长率都超过了10%以上(如表2所示)。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品体系日益完善,旅游产业及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3%,逐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较快,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81.2亿元,同比增长27.7%,在线旅游渗透率为7.7%。除此之外,根据《我国铁路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规划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框架.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亿公里,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8.5万公里。覆盖10多亿人。高速铁路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将大大增加全国各地旅游的通达性,为旅居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可能性。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新常态下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我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十三五”时期,我国养老产业、旅游度假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经济新常态下.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年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转变老年群体的消费观念,为我国旅居养老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增强老年群体的经济保障能力

发展旅居养老产业的前提就是完善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完善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随着各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提高统筹层次,增进制度的公平性。健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做好并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降低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提升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障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基金应由单位和职工缴费形成,实行完全市场化的管理运营。

最后,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个人为退休之后进行养老储蓄和购买商业性的补充养老保险。

加快老年服务业供给侧改革

着重培育有效需求

老年服务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现阶段,我国老年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迫切需要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衔接,进而促进产业发展。

从产业内部看,老年服务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是老年服务潜在需求较大,有效需求不足;二是高端老年服务生产过剩,供需结构失衡:三是老年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因此,应该对我国老年服务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

首先,以供给为中心,化解物质供养过剩。通过对市场行睛的调研,减少服务提供的同质化现象。并着重增加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其次,以需求为方向,着重提高老年群体的整体消费水平,实行养老金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保障养老金在老年群体退休之后的市场购买力。

最后,以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多元供给主体。在老年服务改革过程中。不仅能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老年服务机构。而且构建起老年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

适应新常态

推动“互联网+旅居养老”产业的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到旅居养老产业当中。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老年人需求为目标,通过产业融合推动旅居养老产业的新发展。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老年群体在旅居养老服务中的选择意愿。“互联网+”时代强调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应当转变我国的养老观念.尊重老年群体在老年服务选择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老人为中心构建旅居养老网络服务平台。树立“互联网+”思维,了解老年人的基本特征,以老年需求为导向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让老年群体足不出户.就可以预定旅居养老服务。

最后,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当老人有需求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预约,服务平台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要求,定制个|生化的旅居养老服务。

提升旅居养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凸显特色服务

发展旅居养老产业,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是必备条件.但专业化的服务才是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倡导服务的专业化是提高产业效益的必然选择。专业化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减少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通过进一步细分产品市场,促进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第二,专业化可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生产效率。第三,服务的专业化可以打破产业垄断,促进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因此,旅居养老服务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思想,精心策划、周密实施、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信誉和品牌。相比年轻人,老年群体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更高,老年群体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以舒适安全、经济合理为主,而不是越华丽越好。

旅居养老产品服务要遵循老年群体的基本心理,符合老年群体的身心要求,满足老年群体渴望健康、期盼长寿的愿望,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转变养老观念

正确引导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侍奉老人、养老送终的传统观念。互联网时代对于养老方面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养老观念上,“享老”是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积极追求生活的新方式。“享老”的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宗旨在于实现老年人的需求。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购买能力、养老需求、消费偏好等方面明显不同,从而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服务多元、丰富多彩的老年需求市场。只有引导老年群体转变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

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旅居养老产业及其发展路径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因此,在快速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应该着重将老年群体的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应该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增加健康投资。因此,应该从每个老人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从而引导老年群体的消费行为。

(来源:好养客  表格引自:常青藤会客室)

<sectio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owered-by="xium

上一条      下一条

烟台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照顾老人子女有望"带薪休假"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照顾失能老人,子女有望享受“带薪休假”

  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研究子女照顾失能老人带薪休假、经济支持、喘息照顾等政策,简化老年父母随子女迁移的落户政策。开展子女照料护理老年人培训,提升家庭成员的护理技能。推动扶持残疾、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开展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和安全需要的家庭住宅装修、家具设施、辅助设备等建设、配备、改造工作,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支持城乡社区发挥供需对接、服务引导等作用,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汇集,引导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统一研发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升质量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发展。聚焦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家政物业企业等,开展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日间照料等服务。鼓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托管运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打造涵盖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上门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鼓励社区嵌入式和连锁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到2020年,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基本全覆盖。

  此外,依托省级政务云平台,推广应用山东省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信息宣传网(简称“两台一网”),形成养老服务大数据。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建设虚拟养老院。到2017年年底,全市实现“两台一网”全覆盖。

  两年后烟台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

  建立和完善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盘活国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和示范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收购、委托管理、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行老年人入住评估制度,公办或具有公办成份的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和其他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社会组织或实现公建民营。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对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开办支持和服务指导。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企业、慈善组织、金融机构及境外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允许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立多个服务网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健全以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居家服务网络,推动居家、社区、机构无缝对接、良性运转、一体化发展。发挥社区养老设施功能,提供日托、半托等喘息服务。提升养老机构辐射功能,鼓励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托管运营日间照料设施,将专业化服务延伸到社区居家老年人。鼓励企事业厂房、办公用房、商业设施、培训中心、疗养院或休养机构转型用于养老服务。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完善10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成10处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体。

  加快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安全、服务、管理、设施等标准,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实行评估结果报告和社会公示。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提高养老机构抵御风险能力。

  到2020年,农村幸福院服务覆盖全部农村社区

  整合养老资源,探索亲情互助式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等资源资产,依托风景区和生态旅游地,开展“候鸟式”“旅游式”“度假型”“安家型”和“互助型”等异地养老。

  制定和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规划约束,各地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予以载明,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老旧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达不到建设指标要求的,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

  探索农村幸福院、老年人居住区、小型化养老机构、互助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模式,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到2020年,农村幸福院或日间照料设施服务功能覆盖全部农村社区。加大敬老院改革力度,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基础上,向全社会老年人开放。鼓励养老企业(机构)托管乡镇敬老院。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其连锁化、品牌化发展。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和举办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督促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探索通过子女缴纳、社会捐赠、集体经济支持等方式设立孝德基金、养老基金,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发挥农村党组织、村委会、老年协会作用,积极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幸福院、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设施,为农村留守、孤寡、独居、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

责任编辑:高安娜

上一条      下一条

青岛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服务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1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近日,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青政发〔2018〕12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决定从2018年4月1日起,我市在原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创新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青岛实施“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服务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关于参保范围和筹资渠道

  护理保险参保范围与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一致。即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同步参加职工护理保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同步参加居民护理保险。根据国家、省试点意见,我市职工护理保险资金主要通过医保基金划拨、医保个人账户代扣、财政补贴等多元化渠道筹集。一是从职工医保历年结余基金中一次性划转,并按照基本医保缴费基数总额0.5%的比例,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中按月划拨。医保基金占总筹资额的65.9%,承担了主要的筹资责任。二是按照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基数0.2%的比例,从应划入在职职工本人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中按月代扣。三是财政按照每人每年30元标准予以补贴,体现了政府的民生保障责任。筹资总额的10%从居民医保统筹基金中统一划拨,个人不另行缴费。

  关于保障对象和保障待遇

  护理保险为他们提供的保障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生活照料,享受基本生活照料待遇的参保人,按其评估等级享受相应待遇。需要说明的是,对居家失能人员,以“小时/周”为服务单元,分别享受不同时间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提供技术性较强的或者家庭照料者不能独立完成的60个服务事项(包括吸痰护理等基本护理25项,洗澡等基本生活照料17项,吞咽训练等功能维护15项,药物管理与指导等其他服务3项)。第二个保障内容是,与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治疗急性期后的健康管理和维持性治疗、长期护理、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另外,护理保险还设立了延缓失能失智预防保障金,为半失能人员、轻中度失智人员和高危人群,以项目的形式提供身体功能维护等训练和指导,强化预防,延缓失能失智。

  参保职工发生的医疗护理和基本生活照料费用报销比例为90%;参保居民发生的医疗护理费用,一档缴费成年居民、少年儿童和大学生报销80%,二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70%。

  关于护理服务模式

  创新建立“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全人全责”护理服务模式。围绕“全人全责”理念,充分考虑不同家庭失能失智老人的多样化需求,设计了“4+3”护理服务形式,精准解决他们的现实需要。针对身体完全失能人员设计了“专护”、“院护”、“家护”和 “巡护”4种服务形式。“专护”是指开设医疗专护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长期在院照护服务;“院护”是指开设医养院护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长期在院照护服务;“家护”是指护理服务机构照护人员通过上门形式,提供的长期居家照护服务;“巡护”是指护理服务机构(含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照护人员通过上门形式,提供巡诊照护服务。

  针对重度失智人员实行“失智专区”管理,设计了“长期照护”、“短期照护”和“日间照护”3种服务形式。“长期照护”是指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不间断的全日制长期照护服务;“日间照护”是指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日间托管照护服务;“短期照护”是指开设失智专区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的短期照护服务,原则上一年不超过60天。

  关于服务提供和运行监管

  为保证制度稳健运行和基金安全,我市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和管控措施。一是制定了严格的待遇准入机制,参保人申请护理保险待遇,必须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级评定。二是对护理服务机构实行协议管理,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服务人员、被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基金安全。三是对长期护理费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实行定额包干等结算办法。另外,还建立了护理服务队伍能力提升机制、生活照料收费信息公开机制等。

  编辑:董楠

上一条      下一条

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 青岛市市南区积极推进医养融合新发展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山东卫生新闻网讯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结合区域实际,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医护、院护、家护、巡护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发展格局。

 

一是建立医护模式。充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建立适合居民需要的医护养老模式,实现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安养服务的有机结合。市南区人民医院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试点医疗专护病房,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病人提供24小时的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实行“医疗护理+养老”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开创了全国公立医院养老先例。目前共有开放床位107张,服务患者1249人次。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关于医疗专护的工作指南《医疗专护病房工作手册》,对医疗专护病房的日常护理、应急预案、流程等环节进行系统阐释,并将这套标准应用于临床操作,为失能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服务。

 

二是完善院护模式。积极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合,形成互补、互助、互动、互融的发展格局,有效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满足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于没有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或医联体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提供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目前辖区内有23家专业的养老机构,全部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照料和医疗服务,其中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院15家,签订合作协议养老院8家,新增养老机构按照具备医养结合服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和审批许可。

 

三是健全家护模式。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资源使用效益,降低了社区医疗成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区卫生需求,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大力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下沉到社区,建立以全科团队长负责,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为技术指导的团队服务模式,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开展居民家庭签约式服务,为区域内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患者及残疾人,提供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

 

四是创新巡护模式。于2014年在全市试点设立首家护理站,借鉴国际先进康复护理组团式护理理念,为每位签约入户护理老人配备复合型护理团队,团队由一名医生、一名康复治疗师(或针灸推拿师)、一名护士、一名生活护理员组成,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便捷、高效、低偿的上门服务,避免卧床继发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为1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五是发展医养结合新模式。充分发挥辖区国家、省、市级疗养机构资源优势,在青岛疗养院成立了全市首个“康养示范基地”,利用疗养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康复疗养服务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打造成市南区医养结合“度假式”“候鸟式”养老服务基地,为入住老人提供个性化的休闲养老养生服务,吸引国内外高端人群来市南区度假养老。该基地一期设立养老床位400张,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责任编辑:鲁峰)

上一条      下一条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加快补齐养老保险“三支柱”短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

加快补齐养老保险“三支柱”短板

“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既可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还能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支柱”中,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相对短板亟待补齐。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其中“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制度平台,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超过9亿人,积累基金4.6万多亿元。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3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1.3万亿元。“职业年金正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积累基金估计也有几千亿元了。”郑秉文说。

不过郑秉文也坦言,目前企业年金参与人数太少,扩大参与率仍是当前甚至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企业年金面对的一个最大挑战。

“总的来看,当前‘第一支柱’突飞猛进,‘第二支柱’积极跟进,‘第三支柱’仍是相对短板。”郑秉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养老保障体系不同层次和多个支柱的组合本身就是“政府+市场”的混合体,其题中应有之意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比如,如果过度倚重“第一支柱”,轻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就是重政府、轻市场的表现,反之亦然。这都意味着“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之间发展失衡,意味着在社保体系建设中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在确保‘第一支柱’基础不动摇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创新做大做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适时调整养老保障‘三大支柱’的结构比重,显得至关重要。”郑秉文说。

此次两会,郑秉文共带来了四个提案,分别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建立“三老”服务协调机制的建议》、《尽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精算报告制度的建议》、《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尽快修改社会保险法的建议》。其中关于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提案主要针对的就是“第三支柱”。

“10年来,商业养老保险始终处于呼之欲出、箭在弦上的状态。”郑秉文说,直到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孕育整整10年的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终于呱呱坠地,也意味着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有了重大突破。”

郑秉文认为,《若干意见》为商业养老保险制度设定了近期实现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运营安全稳健、产品形态多样、服务领域较广、专业能力较强、持续适度盈利、经营诚信规范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郑秉文解释称,上述“主要目标”具体可分解为“五个主要目标”:商业养老保险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养老保障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持者。

根据《若干意见》的规定,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即将开展试点。作为社保领域专家,郑秉文比照几年前实施的个人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的实施情况,对开展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应采取税前工资“比例扣除制”,不宜采取税前工资“限额扣除制”。郑秉文认为,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的税优政策采取的是税前工资“限额扣除制”,规定按2400元的限额标准每年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但由于“限额扣除制”并非每年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予以动态指数化调整,所以,在当前社会平均工资每年增幅约10%的情况下,税优力度实际上呈逐年衰减趋势,这不利于大力发展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

“建议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每年公布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采取‘比例扣除制’,以保持税优激励性不受工资增长的负面影响,避免出现税优力度衰减的情况发生。”郑秉文说。

其次,郑秉文建议,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前工资扣除比例应高一些。“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扣除限额是每年2400元,每月仅为200元,相当于制度建立之初的2016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左右。这样的税优力度很有限,难以充分调动个人购买健康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尤其对中高收入家庭来讲,吸引力不是很大。这是一个教训,建议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前工资扣除比例至少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0%,这样可为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提供更多的选择范围,既考虑到低收入群体,也照顾到高收入群体,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性需求。”

第三,针对试点范围,郑秉文认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不应小于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的试点范围。“当年启动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试点的范围为每个省(自治区)选择一个城市,一起步全国试点范围就是31个城市(含4个直辖市),效果很好,这31个城市立即成为拉动31个省(自治区)的动力源,这个新生事物的社会认知度很快得以提高。”他表示,这是一个经验,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不应少于健康保险的试点范围,如果每省选择一个城市,让试点城市以点带面,能够迅速带动全省,最大限度地缩短全社会对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期。

第四,郑秉文建议试点过渡期不超过一年半。“税优型商业健康保险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2017年7月就推广到全国范围,其试点过渡期仅为一年半。实践证明,一年半的试点过渡期是符合实际的,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郑秉文说,早在10年前的2007年,有关部门、相关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就开始倡导和推动出台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其产品设计和后台支持已有10年的积累。因此,建议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过渡期不超过一年半,然后推向全国。

记者 班娟娟 实习记者 向家莹

上一条      下一条

【两会聚焦】养老领域无效供给成痛点 未来养老之路在何方?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等要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老龄人口达到2.41亿,较上一年增长超过1000万,老龄化加速,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破除无效供给,才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思考:传统模式的养老服务能否满足老人刚需?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基本上都是面向生活自理的老人,而面对失能老人的养老医护康复服务却寥寥无几,这也就造成了面对生活自理老人的传统养老模式空床率高,但失能老人需要的养老医护康复服务却一床难求的现象,这也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无效供给”。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泰康养老社区却在市场上独树一帜、门庭若市,甚至出现了排队入住的现象。自2015年燕园开业以来,泰康养老社区入住率和满意度实现双高,北京燕园一期自2015年6月投入运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独立业态99.7%的入住率,去年8月18日燕园二期刚刚开业,又提供216户养老单元,仍然一房难求;上海申园于2016年7月投入运营,目前独立生活入住率超96%;广州粤园社区开业一年来也入住了百余位老人;今年1月份刚落地的成都蜀园首月入住预计率将达到7成。截至目前,已开业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养老社区共计入住已逾1500人,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泰康养老社区已形成了高素质居民群体,其中不乏北大著名学者钱理群、央视前副台长陈汉元、著名表演艺术家祝希娟等社会知名人士。

一边是门可罗雀,一边是门庭若市,泰康究竟为什么能获得市场追棒?我国养老领域“无效供给”的现象又该如何应对?

解析一:“医养结合”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左右。“医疗机构不能养老,养老机构不能看病”,这是我国养老的一大难点。在很多地方,医疗机构只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只提供日常照料,医与养成为“两张皮”。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自成系统,相互独立,不仅增加老年人就医成本,加剧就医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紧张、浪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相结合,可谓击中了养老的”痛点“。

针对这一社会性难题,泰康创新“医养结合”概念,通过“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实践模式,把医疗、康复功能引入养老社区。据了解,泰康养老社区涵盖活力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记忆障碍照护区,同时配建专业康复医院,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提供慢病诊疗、急救保障、健康管理等服务。

“不是把医院和养老社区建在一起就叫医养结合,”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健投CEO刘挺军解释道,“医养结合需要把医生从单纯的专科医生向全科,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全科医生进行转变。同时,要把医院的医疗模式从以看病治疗为主,变成以长期跟踪、主动维护为主的家庭医生模式。”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泰康打造以长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以老年医学为中枢,整合急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于一体的医养康护体系,并为社区内的老人设置了“急救——慢性管理——老年康复”的三重防线。

目前,泰康位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养老社区及社区内配建的专业康复医院已投入使用,并且均已获得医保资质,蜀园医院也即将开业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以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为例,仅2017年,燕园康复医院就实施了上百次危急抢救,其中大部分是在燕园康复医院直接解决,另一部分是经过医院及时处置再转往三甲医院,绝大部分都很成功。

解析二:发展医养结合,急需补齐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短板

许多人认为把老人送到了专业的养老机构照护就万事大吉,然而有些养老机构护工未经职业培训,在照顾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方面并不专业,造成老人病情的耽误甚至恶化,更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护理人员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着实令人感到不安与愤怒。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曾提出,医养结合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不足。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并且,从业人员工资低、工作量大、流动性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为横在养老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目前,泰康主要努力从三方面入手破解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一是整合企业医疗资源,将自建护理学院,定制化培养高级人才;二是与大中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创办教学基地,定向培养“泰康班”;三是积极拓展成人职业教育,为有转职需求的成人提供培训。养老人才的培养储备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先行先试者,泰康将为社会养老服务人才的标准化做出努力。

此外,在运营泰康养老社区时,泰康制定了26项生活照料服务标准,38项基本护理服务标准,14项医疗护理服务标准,5项生活照料服务操作考核,21项基本护理服务操作考核,用统一严格的服务标准要求社区的服务人员,为社区长辈提供生活照料或专业护理服务。

前景: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发展机遇

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质量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带来新的机遇。由于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使得其进入门槛较高,许多投资、资金望而却步。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院长范利建议,要破解医养结合难题,国家应改变政府包办包管机制,加大对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采取民办公助的市场运作模式,一手抓扶持、一手抓规范。

泰康一直在关注这一领域,并及时洞察到老龄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养老供给侧改革的刚性需求,从而创造性的把保险与医养整合,整合医疗资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健投CEO刘挺军提到,“泰康创新的医养融合社区,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在供给侧提供一个更加符合社会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新产品,使综合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大幅度提升,也可以让老人在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中获得照顾。”

泰康积极投资建设医养实体,有效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2018年初在泰康医养社区布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三亚、苏州、杭州八大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再拿南昌、厦门、沈阳、长沙四城,形成全国十二城联动布局,共计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0户养老单元,全面覆盖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等各区域。其中,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广州粤园、成都蜀园养老社区已开园运营,其他养老社区项目正在稳步有序建设之中。

同时,泰康积极落实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目前,泰康搭建起“三级医院临床诊疗+社区配建康复医院+CCRC持续关爱社区”三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医养融合是泰康养老社区的特色,泰康以长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以老年医学为中枢,打造了整合急症转诊、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及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医养康护体系。

 “养老”这一关键词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已是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健康成为了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无效供给,关系到上亿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泰康作为中国养老领域的领军企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积极投资建设医养实体,有效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是一种探索,更是一场革命。相信泰康会带领更多的专业技术及人才等等新兴力量加入这场革命,将中国特色养老事业不断推进,中国未来养老之路势在光明。

上一条      下一条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强调,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尽心竭力做好工作,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李克强在会上作出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国计民生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关于健康中国战略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1、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2、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3、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

4、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关于人口老龄化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1、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

2、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3、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关键之年,老龄化事业如何开局?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发展智慧养老

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2、发展养老制造业

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

3、推进医养结合

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4、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5、加强老年人贫困人口救助

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齐聚“两会”的代表们的提案和观点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王小川:5-10年内建设数字家庭医生

首次参加两会的搜狗CEO王小川认为,医疗改革是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医改九年来,国家投入巨大,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

他认为,医疗改革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触达用户的优势,将优质资源与患者连接,提供“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效率和准确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新型医联体。王小川希望,在5-10年间,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个数字的家庭医生。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袁亚非: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作为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加强长期护理险的,袁亚非提出: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缓解我国长期照护压力;要多措并举推动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人社部虽然于2016年7月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上海、山东青岛、江苏南通等15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但从成效来看,与预期仍有一定差距。这除了与试点范围不广、补贴力度不大等原因有关以外,根本原因是我国还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因此,袁亚非建议:一要尽快将长护险纳入社会保险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二要借助商业保险,建立长护险灵活的筹资方式;三要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护理服务人员短缺问题;四要加大政策倾斜,鼓励长护险与居家养老结合。

袁亚非认为,在助力老有所养方面,除了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以外,老年人同样渴望拥有高品质的、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这刺激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服务商涌入到老龄产业中。但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利润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与单一的养老业态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因为滞后的养老金融与实体养老产业不匹配。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企业采访:马化腾推动“智慧医院”

“我们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推动“智慧医院”的解决方案,从挂号到看病、取药、付费,诊后或者术后的回访、跟进一整套流程,基本上我们很早就推出了一个公众号服务,现在还可以用小程序实现,这个门槛非常低,所有人都可以用,看到二维码或者葵花码你扫就立刻可以使用这个服务,非常的简单便捷。再加上微信支付的普及,基本上老百姓他们都可以低门槛使用。再跟医院的体系内部一连接起来,这效果就非常的好。我们做底层,包括后台和云,很多AI的技术、人脸识别等,这些可以赋能给医院。但实际上很多的流程,我们都采取合作、而不是抢人家饭碗的方式去实现,包括很多周边的合作伙伴、比如在医院医疗体系原来就有很多传统的IT公司,他们本来就一直在维护他们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HEIS系统),我们跟人家合作,帮它一起做好。”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翟美卿:建言推行全龄化养老模式

近年来,养老成为一大民生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关于促进全龄化养老模式发展的提案》中,翟美卿建议推行全龄化养老模式。

翟美卿所说的全龄化养老模式,是指在已建和在建的社区内,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老年人养生养老设施及住宅。在这样的模式下,能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宜老配套设施、周到的宜老服务,使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全龄化’和‘社区照顾’理念的全龄化养老模式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值得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广泛参与。”

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发展全龄化养老的区域进行前瞻性规划,对全龄化养老社区开发或运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鼓励企业通过自持和部分自持的方式以低于市场价获得土地,对地块建设全龄化养老社区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翟美卿还建议探索“以房养老”实现与传统居家养老的对接,老人可通过自有房屋出租或未来出售的收益,支付全龄化社区的居住成本。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2018中国(青岛)国际

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

展商报名入口»»»

电话:0532-85018653

传真:0532-85012624

电子邮箱:1260746337@qq.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老展公众号报名: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观众预登记入口»»»

扫描二维码,打开2018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邀请函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预登记即有精美好礼免费赠送,大会现场更可参与抽奖!)

「诚邀莅临,敬请关注」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更健康、更幸福,从两会报告看健康事业新形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上一条      下一条

全国人大代表孙伟谈医养结合——看病养老在一处,“医养+”潜力无限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全国人大代表孙伟谈医养结合——看病养老在一处,“医养+”潜力无限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孙伟)

  最近,“医养结合”在山东的热度猛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一直关心医养结合发展,连续多年提出建议。3月3日,孙伟接受济南报业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采访时说,医养结合涉及每一个家庭,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可以依靠的新兴产业。

政策力推,5年内产业繁荣发展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7年底,山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400万人,占总人口数13.99%,数量和比例上同比分别增加89万人和0.81个百分点。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生活中,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治疗又增加负担。孙伟说,医养结合,发力精准,真正为一家老小解困。
  今年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到2018年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到2020年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22年年底,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届时,在医养结合的带动下,医养健康将成为万亿级的支柱产业。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威海等6个市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济南市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商河县等80个县(市、区)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跨界整合,“医养+”潜力无限
  近来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有2031家,其中内设医院的200家,内设诊所、卫生室的1000家,纳入医保定点110家。2017年初《济南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数据,全市养老机构有167家(其中敬老院78家,老年公寓89家),社会养老床位数3.63万余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0.25张。
  “目前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当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医养结合的山东方案非常好。”孙伟说,这个盘子有多大?想想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增速就能知道。
  医养结合的跨界整合需求和能力十分强大,“老年人+”大有可为。根据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方案,医养结合将以跨界融合为纽带,实现相关产业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部分包括旅游、体育、食品、企业等。重点支持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省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基地、济南药谷产业园、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潍坊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产业区等基地和园区发展。医养结合,还要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智慧化医养结合。
  孙伟说,目前医养结合正在驶向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打破制约瓶颈,医养结合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施。
(济南报业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李永 王端鹏 王彬赵云龙 陈长礼)

上一条      下一条

养老院不再是无奈的选择,青岛养老服务业有了这些变化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养老院不再是无奈的选择,青岛养老服务业有了这些变化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成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之一。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曾几何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似乎是一种不孝。而今,这种观念已经发生明显转变,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高品质,更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位,渴望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就我市情况来看,到2017年底,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万,占总人口22.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已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进入了要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阶段——

  观念之变:从“被动入住”到“主动入住”

  家住市北区的陈秀丽老人今年85岁,平时与大女儿一起生活,其他几个儿女也会不时探望。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四世同堂。最近老人突然跟家里人提出想去养老院,原因是“想找一些老人一起说说话”。

  陈秀丽的想法正是反映了现代老年人在养老观念上的一种转变。入住到养老机构不再是一种被迫和无奈的选择,而是为了自己更理想老年生活的一种主动态度。

  对于这种转变,青岛市老年公寓综合科科长韩冰用“太明显了”四个字来形容,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经16年的他可以说是经历了这种转变的全过程。“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入住老年公寓的人几乎都是有着难言之隐,更多是迫不得已而为之。”韩冰表示,那个时候在人们的养老认知中,是没有机构养老的概念的,而现在老年公寓内入住的170多位老人,基本都是主动来的,“有的是不愿意麻烦子女,有的是想找些同龄的伴儿,还有的可能觉得自己在家买菜做饭嫌麻烦就来了。”韩冰说,在市老年公寓中有不少老人都是把自己家的房子租出去,然后专门住到这里。

  养老观念的转变并非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与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相比,目前处于五六十岁年龄段的人群,除了几乎已经默认自己今后的养老会主要依靠养老机构之外,对于自己父母的养老问题大多也“看得开”。“老人到养老院去并不是我们不管了,肯定还会和以前一样定期去看望,每天24小时有专人照顾,老人的生活也更有保障。”陈秀丽女儿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她表示,在得知老人的意愿后,他们兄弟姐妹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和过多的阻拦,而是着手准备替老人筛选条件合适的养老机构。

  需求之变:对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发生转变的不仅是主观上的认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化,买买菜做做饭、出门遛个弯、在家看个电视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要。

  精神上的需求开始成为更多老年人关注的重点。作为岛城单身中老年人群体中知名的“公益红娘”,青岛喜康助老服务中心主任薛伟对此深有感触,“每周一次的中老年人相亲会必定爆满,报名的老人都排不上队,这种情感上的追求本身就是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直接体现。”同时还运营着一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薛伟表示,常年与老年人待在一起,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养老需求的变化。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除了日常的打牌、麻将等娱乐方式,薛伟还引入了“社区老年大学”,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舞蹈、唱歌、书法、画画……

  薛伟说,很多社区老年人都建议她办一家养老院,表示只要她办起来一定会入住,“甚至一位大学退休的朱婕老人把养老院的设计草图都做好了。”这不仅是出于老人对薛伟的信任,更是出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需求,不仅需要“衣食无忧”,更需要“精神富足”。“只要让我们别闲着。”薛伟说,这是老人对她说的原话,虽然办养老院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但是老人们渴望有更多精神上的交流和陪伴是不争的事实。

  “在我们这儿入住的老人,很多都是家庭条件很好,物质生活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子女一般工作特别忙,要么在国外,不可能一天24小时陪伴在身边,他们就是希望能够和同龄人在一起,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市北区福山老年公寓院长王伟告诉记者,公寓内除了衣食起居上悉心照料之外,每天都有专门的社工带领老人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这也已经成为老人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标准。”

  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中不容忽视,就是医疗。王智礼和老伴从其他机构转到福山老年公寓时间不算长,“之前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其实更好一些,唯一就是离医院稍微有些远。”王智礼老人说,有一次突发疾病,去医院的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家人都十分后怕,于是决定必须转到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机构去。

  伴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老化,老年人随时可能出现健康问题,对于医疗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不仅体现在医疗水平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时效性上。我市对于医养结合的探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全市养老机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达到239家,养老互助点1726个,养老总床位5.56万张,其中80%的养老机构已经实现医养结合。

  行业之变:政府、市场、社会合力逐渐形成

  养老观念和老人需求的变化,必然推动了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变化,如何满足老人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整个养老服务行业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中,民办性质占到八成以上,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价格,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公办的养老机构一般由政府直接提供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或由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联合提供,主要针对的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其福利性或非营利性更强。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底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民政部也将“继续深化养老机构的‘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列为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因此今年也被专家看作是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的关键一年。落实到我市的具体情况来看,推进社区养老场所社会化运营、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也已经列入市民政局2018年工作要点。

  “随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决策部署的落实,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积极性会逐步提高,需要鼓励和支持。”市老龄办主任赵宝玲表示,但是在共同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防范以单纯社会福利的思路发展养老服务业,掉入‘福利陷阱’,也要避免单纯把养老服务业视为营利性产业,走入过度市场化的歧途。”

  虽然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提供市场化养老服务的主力,但是目前养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回报周期长、行业利润低已经成为共识性的问题,必须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是属于福利性行业,但作为企业主体来说毕竟还是需要营利来支撑整个体系的运转。”王伟的话或许说出了投入养老服务业的企业心声,同时他也坚信,“这个市场的未来一定不可估量。”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薛华飞 文/图)

上一条      下一条

山东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 "青岛模式"叫响全国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山东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 &quot;青岛模式&quot;叫响全国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报道

  半岛都市报2月26日讯 26日上午,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启动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和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名单,并发布了《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青岛市等6个地市成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在80个荣获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区、市)中,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即墨区榜上有名。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17年底,青岛已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近700家,共服务老年人20余万人次。

  提起医养结合来,青岛很多老年人是这一模式实实在在的受益者。80多岁的王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2016年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她,2016年住进位于城阳的新泰康养老院。这家养老院与新泰康中医院两院一体,平时她在养老院养老,用一些中药做调理,每到病重的时候,就到位于一体的中医院就诊,行动不便时,中医院内科医生秦美玉会来到她的床头给她做检查。和她年龄相仿的老人,在这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有很多。“老人住在这里养老看病两不愁,子女也轻松,我们也能发挥余热。”秦美玉原是青岛市八医的医生,退休后来到中医院执业,提起医养结合来,她都为这些老人感到高兴。  

  青岛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近年来,青岛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近700家,共服务老年人20余万人次,通过康复治疗帮助1万余名老年人恢复或部分恢复自理能力,有500多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本市创建的医养结合“青岛模式”被国家媒体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

  解读

  探索城市老人乡村养老新模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为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筹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推动医养结合创新融合发展,26日的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启动会议上还发布了《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2020年家庭医生

  覆盖所有老年人

  《方案》提出,到2018年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90%以上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80%以上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到2020年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知名品牌和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到2022年年底,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全面推广,智慧医养、智能照护服务全面普及。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的医养健康产业繁荣发展。

  支持中医类医院

  开设老年病科

  《方案》提出,要推进中医药与养老结合,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工作,支持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创建5个左右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老年人为重点,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产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此外,《方案》指出,要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健康理念和知识方法,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中医药体验式服务融入传统文化等主题项目建设,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适合老年人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

  重点支持崂山湾国际

  生态健康城等园区发展

  《方案》提出,要以跨界融合为纽带,实现相关产业医养结合。发展“医养结合+旅游”,充分利用山东自然环境、人文名胜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养结合健康旅游项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融“医、食、养、游”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建设一批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医疗服务条件良好的“医养结合村”,探索城市老人乡村养老新模式。

  通过“医养结合+体育”融合,制定完善老年人健身指导规范,建设一批老年健身场所设施,鼓励研发老年体育运动用品、运动健康监测产品、运动损伤治疗产品和智能健身器材,提高老年人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发展“医养结合+食品”,研究制定健康养生食品标准,开发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及方便食品,扶持健康食品产业发展,针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患者,开发一批面点、饮料、配餐等适老性食品。运用“医养结合+企业”,发展一批医养健康特色企业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山东省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基地、济南药谷产业园、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潍坊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产业区等基地园区发展。

  建健康养老信息平台

  实现智慧化养老

  《方案》提出,山东要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信息平台。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智慧化,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以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进养老金、护理补贴等社会保障性资金领取“一卡通”,实现老年人就医、购药、医疗项目记录、处方记录、实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金融机构联网在线金融服务等功能。

  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产品智能化,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发展适用于医养结合服务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环境,研发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便捷、精准、高效。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