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康复器材行业发展分析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医疗康复器材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巨大的。而体疗康复器材则包括按摩机、按摩椅、按摩床等。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康复器材行业的发展大有前景。

 

从假肢矫形到康复辅助器具

 

从1942年中国为伤残军人安装第一副假肢矫形器起,到二十世纪末,假肢矫形器一直是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的主要产品和行业重心。2006年,国家民政部在假肢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同年,中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站更名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2007年,中国假肢矫形器协会更名为中国康复器具协会,标志着中国矫形器行业正式转型成为康复辅助器具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由最初的10家增加到400多家,配置机构由41家增加到2000多家,从业人员从4500多人增加到1万多人。同时,产品数量也成倍增长,每年中国约生产假肢6.5万件以上、矫形鞋11万只以上、矫形器12万件以上、轮椅300万辆以上,一批国际流行的现代康复辅助器具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

 

康复辅助器具的最初服务对象为革命伤残军人,而目前,行业服务对象已经扩大到普通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所有身心障碍人士,产品也发展到能满足残障人士工作、生活、交流和健康等各方面需求。同时,我国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已出台了101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涵盖基础标准、方法标准、设施标准等8大类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康复辅助器具标准化体系。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中国(南宁)国际康复器具博览会上,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绍,近年来,民政部门加强了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行业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和假肢与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到201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到3750万人。中国现有残疾人8500万,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率仅为7.31%。”窦玉沛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市场潜力最大、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国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康复器材前景广阔的原因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康复器材的发展要从运动器材的发展谈起,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运动器材的厂家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增长,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由于工艺相仿,一些生产运动器材的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康复器材,但是康复器材行业比较特殊,个人使用的情况仍然是少数,而大多数使用康复器材的是一些康复医院、养老院、训练室等等。

 

郭凡礼指出,这也导致了我国康复器材市场发育不成熟,可以说还处于发展的起步期。目前,国内康复器材的上市公司有信隆实业、中路股份,而这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如出一辙,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自行车销售,除了这两家企业,国内基础医疗器械龙头鱼跃医疗也是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其康复护理产品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七成左右。

 

除了这些企业,国内其他康复器材企业还有深圳好家庭和福建万年青,不过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康复器材只是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国内的康复器材前景广阔。郭凡礼表示,不论从国际市场来讲还是从国内市场来讲,康复器材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大有可观,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加速了消费升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康复器械。其次,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社会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6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也已经达到1.6亿,而这些老年患者中,约有一半需要护理服务。第三,我国还有各类残疾人口约7000万,约占我国总人口的5%,这两类人群之和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可见需求非常大,也正是如此大的需求使得康复器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发展仍面临三大瓶颈

 

康复辅助器具行业作为跨制造业、服务业的新兴业态,既有改善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身心障碍人士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作用,又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但是其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在社会保险方面,我国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商业保险都还没有建立起对应康复辅助器具,并且适合大众需求或职业伤害所形成或个性化特殊需求的完善的制度和体系。在社会福利方面,康复辅助器具针对伤残军人的优待制度、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补贴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看来,中国康复辅助器具资金保障体系还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安排。

 

其次,服务体系不完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资格认定的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机构仅310多家,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少部分分散在中等城市,县级地区和农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全国取得假肢矫形器制作职业资格的人员仅1100多名,与肢体残疾人的比例约为1:28000,大幅度低于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例水平,存在专业服务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

 

第三,国内产业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的中高端市场基本上以国外产品为主,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大部分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一定高规模的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仅100多家,相当于美国企业总量的3%,德国的6%,行业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链。

 (转自:生物探索网站)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