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家庭进入\"4-2-1\"结构新型养老考验80后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随着“80后”进入而立之年,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的“4-2-1”金字塔结构家庭将成为社会主体。面对由此带来的养老模式的变革,青岛人还远远没有准备好。

    目前,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有 131.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29%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9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23 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6.08个百分点。

    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市老龄人口将以每年3.2% 的速度递增,“4-2-1”金字塔结构家庭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从当前看,人们对新养老模式的认识似乎还很远:全青岛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95% 以上选择居家养老。而这种传统观念也同样为年轻人所固守。小刘是一个27 岁的青岛小伙子,今年刚结婚,两口子都是独生子女。“我现在还没感觉到养老的压力”,小刘说,“只要能自己照顾自己或是夫妻可以互相照顾的时候,我是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80后的年轻人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去安度晚年,都觉得那样是不孝的表现,不到万不得已不愿为之。

    光考虑经济因素是不够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管上一代还是下一代,大家对居家养老情有独钟,除了传统观念外,底气还来自于对经济条件的自信。

    住在市区和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村老人,一般都享有退休金,这些钱足够维持日常生活,即使生了病也有相应的医疗保险可解决一定的费用,因此,经济来源这一最重要的养老条件,对岛城人反而不是问题。“我父母每月有3000块左右退休金”,小刘告诉记者,“只要不生大病,怎么都好说。”小刘的妻子在利群集团工作,两个人都挺忙,他们还指望将来有了孩子,要两家的老人帮他们忙呢。

    其实,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决不仅是单纯经济问题这样简单,这种带有普遍性的乐观态度将来肯定会在现实面前碰壁。青岛市四方区康乐(前哨)老年爱心护理院院长张怀玉表示,目前院里住的一百多位老人,几乎没有是因为孩子少才来养老院的。张怀玉说:“相较于经济压力,其实没有精力照顾老人才是问题的关键。老人们不缺钱,缺的是常伴身边的人。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孙子孙女长大了也有学业要忙,老人们即使和儿女住在一起也未必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而儿女们也在事业和老人之间疲于奔命。现在很多人光算经济账,对下一步养老模式的转变缺乏正确的估计。”

    推动社会性养老组织的充分发育

    2009年,青岛市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养老工作观察点和实验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2010 年全市重点业务目标和市政府挂牌督办事项,全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管齐下的模式已基本形成。但在当前传统观念仍占主流的情况下,青岛养老设施的建设仍陷入滞后困境,这不禁使人担心:数年后,在80后的父母大量进入老年时代、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之时,我们的养老服务业能满足需求吗?

    目前,青岛市的龙头养老机构几乎全部为公办,而养老业作为今后一项庞大的工程,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青岛市有老年公寓 131 家,核定床位 1.5 万张,城乡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只有 19.8张。显然,养老业要想真正发展,有待于社会资金的大量介入。

    康乐(前哨)老年爱心护理院成立四年半,是由私人投资400万设立的中档层次养老机构。“这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张怀玉说,“本来利润并不高,而老人情况又比较复杂,一旦摔了磕了我们要负责任的,赔偿都不是小数目,利润就赔掉了。而投资又不小,所以短时间内要再投入比较困难。”位于黄岛的新天兴园岳院长也向记者诉苦:“我们的发展很艰难,黄岛不是市区,人们的思想更加保守,民间养老机构的经营压力比较大。”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