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出手布局,老龄化加剧前提下,万亿康养产业如何大爆发?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养老相关产业发展,也渐渐步入正轨。根据民政部的预测,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全国的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已经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了中度老龄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行业的相关增长也明显加速。

根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康养地产规模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康养产业是一个涵盖养老、医疗、科技、体育、文化等业态为一体的产业。近年来,在银发经济的浪潮下,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日益见涨。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布局康养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除了房产、保险、旅游、科技等企业之外,中央的一号文件中,也特别为康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充了土地资源。既然国家队已经出手,其他人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国家队出手布局康养产业

7月10日,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这家公司的四大股东分别是养老资产、开发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等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中康养健康产业公司,是由中国诚通、铁建地产、中国国药三家中央企业,以及大家保险四家联合发起并成立的,由于股东们的实力背景不菲,外界便称其为“康养国家队”。

央企接连布局康养产业

近几年,央企布局康养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华润、国投、中国诚通等央企,均对康养产业进行了布局。

2016年12月,华润置地获得了首个康养地产项目,并和沈阳市铁西区合作了2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

2018年,国投在北京、广州城市核心区布局的养老机构开业运营,可提供养老床位近650张。

科技+养老大势所趋

康养产业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中,未来的养老市场是广阔而精确的。科技+养老不仅是大势所趋,同样也是未来康养的主攻方向。

科技和养老的结合在不断加深,健康检测监测、智能养老监护、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等等,对于老年人看护的精细化与周密性正在不断的提升,在减轻看护者负担的同时,也降低的养老成本。

在一些高档的酒店以及餐厅中,大家经常能够看到机器人,它们可以当服务员,也可以当领路人,同样也能代替大堂经理回答顾客的提问,生活中,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机器人的存在了。

相比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度其实更高,无论是居家还是养老机构甚至是社区养老,老人的生活都需要照料和护理,尤其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更需要细心的看护。

目前的养老院中,老人普遍由人工看护,但是人是有情绪的,一旦发生了冲突和摩擦,很容易给老人带来麻烦,毕竟生活中护工虐待老人的新闻也不少见。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让很多难题迎刃而解。首先,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下床、散步、如厕和穿衣当面,其实并不喜欢让护工帮助,大部分老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隐私可言,而机器人在看护老人的同时,也不会冒犯到老人的隐私和尊严。

中国式养老难点

养老挑战日益严峻,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是17.8%,但是在上个世纪,这个数据比例还不足9%。

简单来说,过去一个老年人有11个人赡养,但是现在,1个老人只有6个人赡养,社会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财政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想而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会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有限。

二是财政负担压力过大,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供款方,政府给老年人发基本养老金,同时对居民缴费给予补助,如果未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我国的养老保险结余或将在2035年就会耗尽。

此外,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长寿给养老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面临着长者带病生存这一困境,现有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可能根本撑不了太久。

面对这样的境况,除了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之外,产业端也开始自我发力。可以看到,近年来不少保险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布局养老这个万亿级别的产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