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超10个大城市已优化疫情防控 全面护航市场经济和消费活力快速复苏

  防疫“减码”截至12月5日,国内数个大型城市陆续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共同传递“松动”信号。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成都、北京、重庆、郑州、天津、上海、深圳、杭州,以及山东省都纷纷宣布防疫“减码”。
  疫情防控持续优化  经济和消费活力正全面复苏 自“二十条”发布以来,防控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11月30日和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就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召开两场座谈会,并两次提出,要“走小步不停步”的优化完善防控政策。随后几日,各地迅速反应,调整疫情防控措施。11月30日,广州和重庆打响第一枪。广州多区陆续发布通告,即时解除临时管控区的管控措施,按低风险管理。同日,重庆宣布中心城区逐步放开,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12月1日,成都发布防疫新政策。宣布不再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地铁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12月2日,北京宣布,自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12月4日,上海宣布,自12月5日起,乘坐公共交通、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12月5日,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自2022年12月5日零时起对有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优化调整: 

一、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二、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三、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十个大城市针对出行优化了疫情防控政策,部分场所持绿码即可通行,无需核酸检测结果。“松动”的措施虽透露着一丝谨慎,但传达出的信号却在不断增强。一场防疫放松的“软着陆”试验,将在各地上演。优化政策出台后,各个城市商业体都已经开启了正常营业状态。这些政策在有利畅通物流梗阻、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同时,以科学精准姿态应对当前的防疫新形势,形成新的防疫共识,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经济活力提升,进一步打下基础。按照官方表态,随着疫情变化,各个城市仍在不断优化社区防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这将成为市场经济和消费活力复苏的重要护航力量。在持续优化的防疫措施之下,各大城市也正在呈现出复苏活力。虽然仍属初期,不过从目前探访到的复苏初期特征来看,正在加速向着尽早恢复烟火如常安宁生活的方向前行。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各大展会活动将陆续恢复。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行业研究报告:我国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平均入住率约45.5%

近日,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国家系列政策引导和社会需求的刺激下,近年来,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我国养老机构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也面临着入住率下滑、专业人才缺乏,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以下为报告的核心内容与观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阅。

01、近4万家养老机构空置一半床位

报告以《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为支撑,全面分析了近十年(2010~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特点。从近10年养老机构数量看,总量变化不大。2010~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数量经历先增后降再增的过程,印证了养老机构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截至2020年末,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158个,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按照统计分类来看,社会福利院1524个,床位37.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8.6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个,床位174.8万张,年末在院人数83.4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19481个,床位275.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20.4万。从比例结构上来看,以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基本比例为1:1。

从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人可测算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5%。从近十年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来看,整体呈下滑趋势。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314.9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42.6万人,入住率77.1%;十年间,养老床位增加了173.4万张,而年末在院人数却略有下降。

养老机构入住率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尚未有效发挥,以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水平上。2010~2020年的十年间,全国特困供养人员减少110万人,年末住在养老机构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也从187.2万减少到88.3万人。养老机构内特困救助供养人数减少近百万,导致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持续下滑。

养老机构床位50%以上的空缺率,意味着机构无法获得更多的营业收入,更意味着养老机构与“五级养老院”绝缘,形成“低入住率—低服务水平—低入住率”的循环,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

02、养老机构照护功能提升

报告称,2010~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年末收住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从51.8万人增长到109.8万人,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比例从21.35%增长到49.38%。这反映出养老机构专业化照护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不过,照护功能不足仍然是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按照当年全国老年人口2.64亿计算,意味着我国3.8万余家养老机构仅解决了全国0.84%的老年人养老需求,且前只解决了1/5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

从人员配置上来看,这十年,养老机构照护比(一个工作人员照顾的老人数量)提高:从2016年的平均6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转变为2020年的平均4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

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年龄结构逐步老化是当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一大问题。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61.5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32.2万人。一方面,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配置体制。

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已成为养老行业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更是出现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现象。从近五年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结构看,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养老从业人员都在增加,但年龄结构呈现老化。养老机构中45~55岁、56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45岁以下尤其是36~45岁的人员比例下降明显。

03、机构养老需求总量持续增加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轻度老龄化迈进中度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21年的78.2岁。在长寿时代,机构养老服务潜在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专业化、普惠化、综合性的服务需求更加突出。

报告显示,从在院老人的类型看,自费老人从2010年的43.4万增长至2020年的124.2万,增加80.8万人,凸显了社会化养老需求的逐步释放。

从“六人普”到“七人普”数据看,按照“9073”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90%、7%和3%)推算,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从534万人增长到792万人,增加258万人;按照“9064”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90%、6%和4%)推算,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从712万人增长到1056万人,同比增加344万人。

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在兜底保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社会力量已成运营主体,民办养老机构占57%。“十四五”期间,我国也将继续加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 到2025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明确了“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硬指标,地方也纷纷将相关指标纳入规划中。

来源:第一财经、中国公益研究院、新华养老週刊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助浴师”兴起,让老年人沐浴“夕阳红”

史上最大退休潮来临,我们终将面对一个“更老”的老龄社会。随着日益庞大的“新老人”群体的陆续入场,以及高龄老年人的持续增加,养老产业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新课题,一些新职业也应运而生。“助浴师”的出现,反映出高龄老人的养老痛点,正逐渐被社会各方看见。

所谓“助浴师”,是指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老人洗浴和护理服务的职业,从业者们能够缓解失能老人“洗澡难”的困境,以专业服务满足社会对养老护理中特殊需求,不但满足了失能老人洗澡的生活需求,更是维护了尊严,带来了精神上的关怀和愉悦。

洗澡,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常规操作”,但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却“难如登天”。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自身失能,子女因为工作、体力、性别等各种原因没办法给老人洗浴,护工力气不足只能简单擦拭……各种原因,如同给简单的洗澡加上了“镣铐”。长期不洗澡,使食物、中西药、汗液等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促使老人产生自卑情绪,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和不想露面。维护自尊、自信的交流,成了失能老人迫切的情感需求。

在子女下单后,专业的助浴师团队会带着检查身体的仪器和洗浴设备上门,对老人进行服务。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在正式洗浴前,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来确定洗浴的时长和注意事项。同时,“助浴师”作为“外来人”,客观上提供了多样的交流对象,可以满足老人对外界信息接收的渴望,满足他们对于社会的情感需求。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涉及“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的生活服务新业态。国家逐渐重视助浴师行业的发展,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作为新兴职业,机构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助浴师市场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为助浴行业保驾护航。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助浴师带来的情感满足只是暂时的,若想老人获得长久的幸福,还需要社会力量、家庭关爱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助浴师行业的兴起,从深层次上来看,维护了失能老人的尊严和情感需求,随着老龄化市场的发展,养老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条赛道上,我们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让老年人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老年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三要三不要!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介绍: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那么,其中的老年人群体该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这份《老年人防疫三要三不要》一起来学习!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特别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有明显效果。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对于高龄老年人应种尽种、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是非常有意义的。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接受采访,就老年人群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解读。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我国尚有2800万60岁以上老人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目前,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仍有2800万人尚未接种第一剂疫苗,有约3700万人没有完成加强针接种。

郑忠伟: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一针疫苗不打,感染后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一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7.16%,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呼吁80岁以上老年人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针接种。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也是为了把优化防控策略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我们手中。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对老年人非常安全。

一些老年人迟迟没有接种疫苗是因为自己本身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问题。郑忠伟表示,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对老年人非常安全。

郑忠伟: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疫苗的安全性是相当的,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超过了10亿人次,都非常安全,最高接种年龄达到106岁。

新接种方案推出具体疫苗组合,保护效果好。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明确老年人疫苗接种和一般人群疫苗接种相比,在安全、便捷、不良反应监测方面都要有专门的措施。特别是在加强针接种上,详细列出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组合推荐。

  郑忠伟:我们推出很具体的疫苗组合,就是第三针加强针的组合,有灭活疫苗基础上两剂再加一剂灭活疫苗,或是有两剂灭活疫苗基础上加一剂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无论哪一种组合,都是经过非常科学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最后推出来的。只要完成三针接种,对于防止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和死亡都能产生非常好的保护。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调整为3个月

《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有一个变化,是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基础免疫程序和加强免疫的接种间隔缩短为3个月。对此,郑忠伟表示,研究证明3个月的间隔和6个月的间隔产生的免疫原性基本相当,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郑忠伟:接种时间缩短到3个月,是经过了我们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进行科学的论证,报请相关部门批准的。实际上,全球最开始推出加强接种的时候大多都是6个月,病毒变异的一些情况发生后,现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把间隔时间缩短到了3个月或是4个月。

老年人不出门就没风险?

  专家:这种想法不可取

一些老年人觉得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没有感染风险,郑忠伟表示这个观点不可取。

郑忠伟:由于现在全人群疫苗接种率非常高,加上病毒变异,所以大量的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这些无症状人群不可能每天都会被发现或被检测出来,如果他们去探望老年人,就会把病毒带到老年人身边,这势必会增加其感染的风险。所以说,认为不出门可以不再进行疫苗接种,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温馨提示:

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请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综合:新华社、健康江苏、南京发布 来源:合肥晚报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这份老年人冬日健康锦囊,发给咱爸妈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温度;加强科普宣传技术指导,提高专业人员沟通宣传能力……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从协调联动、人群摸底、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等方面部署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接种疫苗仍是主动免疫的有效措施。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方案提出总体要求,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精准摸底,精细管理;坚持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动员;坚持加强监督,推动落实。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针对群众关心的加强免疫疫苗选择和时间间隔,方案明确,所有已获批开展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及组合均可用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在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方面,方案要求在接种过程中,除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验证”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操作外,要认真、细致对老年人做好解释,耐心回答老年人的询问,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

在做好目标人群摸底、提升接种率方面,方案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人口、社保等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摸清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科学评估禁忌症,对确有接种禁忌人员,要逐一列明具体原因。拓宽思路,多措并举,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针对老年人特点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方案要求,指导各地周密组织部署,优化接种服务,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和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呼吁老年朋友们,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个人健康护航。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通知】三部门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民政厅(局)、卫生健康委,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促进典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应用,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现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六类产品及多种产品集成应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六类产品为:具有趋势分析、智能预警等功能的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功能代偿型等老年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具有行为监护、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具有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诊断治疗等功能的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围绕助老助残、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实施适老化改造的智能产品。

(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科普等两类智慧健康服务;互联网+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线上老年教育/购物等四类智慧养老服务。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事相关领域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法人单位,注册时间不少于2年;

2.具有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经营状况稳定,3年内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以及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

3. 拥有所申报产品的自主品牌,同一型号产品只能由1家主体申报。

(二)基本条件

1.申报范围按附件1所列分类,并满足相应要求;

2.申报的产品应在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申报的服务应能精准对接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3.申报的产品和服务应上市销售半年以上,符合相关标准,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

三、组织实施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相关单位申报工作。中央企业负责成员单位申报工作。

(二)申报单位按要求填写申报书(见附件2),向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所属中央企业提交申报材料。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拟推荐的产品及服务名单,出具正式推荐函。中央企业要做好成员单位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出具正式推荐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请于2022年12月30日前将有关材料(包括申报材料和推荐函各1份)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纸质版寄送至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电子版(PDF)发送至zhaohl@cesi.cn。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申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审,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拟入围的产品和服务,向对社会公示,按程序正式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四、其他事项

(一)入围产品提供单位应保障相关产品的生产供应、推广应用、迭代升级和售后服务,入围服务提供单位应做好相关服务的市场推广,把好服务质量关,持续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二)入围产品和服务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及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督。发现问题一经核实,取消入围资格。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赵洪良 010-68208261

李婷 010-68208256

附件:1.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2年版)分类

2.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2年版)申报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11月16日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国际视点】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 多国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

随着多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独居、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难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不少国家借助科技力量,以精细化的标准,持续推进住宅、养老院、社区等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环境,让老年人的生活更舒心。

韩国——

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当一名老年人的物联网监控画面出现“危险”警告后,韩国首尔市城北区的老年人生活支援人员裴先生立马赶往这名老年人家中,将在洗手间摔倒的老年人送到医院。接诊医生表示,再晚来几分钟可能就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2018年起,首尔开始推进实施“老年弱势群体安全管理方案”,在老年人家中安装物联网设备,通过非面对面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照料并服务老年人。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自老年人家中收集的数据,一旦出现在一定时间内未感知到人体移动的情况,或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存在异常时,系统会发出警告,工作人员将立即确认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首尔计划到2025年把该方案的覆盖范围从目前的1.25万户家庭扩大到1.6万户家庭。

近年来,首尔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首尔去年制订了《老年人福利综合计划》,至2025年将为此投入1.4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361韩元)。

在健康照料方面,首尔将进一步增加日间护理中心数量,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管理服务。首尔还计划提高老年人护理设施的视频监控管理标准,预防护理设施内发生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在休闲生活方面,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便利地使用数字化设备,首尔将在更多敬老院安装免费无线网络,并强化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教育,开设免费课程、提供上门教学等。首尔还将持续增加公立疗养设施数量,建设“老年人公园”,在公共设施内设置“老年人优先停车位”,在传统市场、十字路口等老年人较常出现或路况复杂的地方设置限制车速的“老年人保护区”等。

德国——

重点升级改造普通住宅

德国是欧盟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多数老年人居住在普通住宅中,因此,对普通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居家养老的必备条件,成为德国政府老龄工作的重点推进方向。

德国政府提供专门的住宅改造补助,德国法定长期护理保险可为每人报销最多4000欧元的改造资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则为改造提供资金补助和低息贷款。2014年到2018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一共支持了约19万套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根据该银行的测算,相比入住养老院,老年人在完成适老化改造的房屋中生活,每年可减少9600欧元的养老支出。

德国十分重视住宅适老化改造相关工程的标准,对改造提出了十分精细的要求,对门窗、坡道、楼梯、呼救设备等的具体尺寸、质量、色彩和数量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充分照顾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记者在柏林市的住所附近就有这样一栋改造后的典型建筑,外观展现出百年前的历史风貌,但建筑内部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入口台阶被改造成缓坡,有的还加装了电动升降台,便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入;楼梯加装了适合老年人高度的扶手和防滑条,防止老年人摔倒受伤;原本狭窄昏暗的走廊,被拓宽至1.2米以上,并安装了声控灯和地脚灯,随时为老年人提供照明。

在住宅内部,德国相关机构设计出可自动升降的马桶和洗脸池,方便轮椅使用者。厨房也进行了类似改造,无论橱柜台面还是垃圾箱,都被调整为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高度,同时安装了有自动关火功能的炉灶监控设备、一键报警装置等。

日本——

智能设备守护老年人安全

日本埼玉县岚山町有1.7万余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近年来,岚山町积极推动养老机构的适老化改造,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无障碍居住环境。

“能从电脑上看到所有老年人的卧床状态,这在改造升级前从未听说过。”岚山町一家养老院岚山苑的护士长数井友美感叹道。岚山苑开设于1996年,是当地运营时间最长的养老机构之一,设有100张床位,已接收80余名需要护理的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跌倒、坠床是岚山苑面临的难题之一。数井友美介绍,以前岚山苑将地毯式传感器放在床位前,老年人下床站到地毯上时,传感器能够感应并通知值班护士,但这种方式无法提前感知老年人翻身跌落的风险。为更加确切地掌握老年人卧床、翻身、起身等状态,岚山苑决定对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采用了“看护床位智能感知系统”。

该系统在看护床的四个支撑腿上安装负重传感器,能够不间断感应支撑腿的受力情况,并将相关数据传送至看护站的电脑。关联软件能够根据受力变化智能分析老年人静卧、翻身、坐起等8种不同状态,并对可能出现的跌落、摔倒等情况作出预判,提前发出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后,看护人员能在老年人频繁翻身、自主坐起时收到预警提示,并在其独自下床前及时赶到,极大降低了跌摔风险。

岚山苑运营负责人中西敏雄认为,养老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还在无形中实现了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化”。此外,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和智能分析,系统可以掌握每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个性化习惯和节奏,例如何时起床、何时如厕等。工作人员能够适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舒适的看护服务,尽可能减少对老年人生活的打扰,实现老年人“心理无障碍化”。

(马菲 李强 岳林炜)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发布:膳食合理搭配 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营养学会昨天(11月21日)共同启动全国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并发布了新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在一般成年人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特别是易于消化吸收、利用,且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制品。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积极与人交流;尽可能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餐。老年人应积极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更多地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进程。需要关注老年人的体重变化,定期测量;不要求偏胖的老年人快速降低体重,而是应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在没有主动采取措施减重的情况下出现体重明显下降时,要主动去做营养和医学咨询。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坚:老年人相对来说,食物的整体摄入量都在减少,所以我们容易看到很多营养不足,我们在很多地方提出来要吃足,要多吃,甚至是要预防缺乏,鼓励老年人不要因为害怕一些慢病的危险因素,像血脂、血压高这些问题,而对食物产生恐惧心理。同时,食物还有很多社会属性,就是让我们更加愉快,有一个好的心情,有更好的社会交往。

新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对老年人和高龄老人的膳食搭配做了核心推荐,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要食物品种丰富,合理搭配,努力做到餐餐有蔬菜。特别注意多选深色叶菜(如油菜、青菜、菠菜、紫甘蓝等)。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每种吃得量少些,但种类多一些;不应用蔬菜替代水果。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尽可能换着吃畜肉(如猪肉、羊肉、牛肉等)、禽肉(如鸡、鸭等)、鱼虾类以及蛋类食物。

要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g—150g,其中鱼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推荐每日饮用300—400ml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保证摄入充足的大豆类制品,达到平均每天吃相当于15g大豆的推荐水平。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1.0—1.2克,日常进行抗阻训练的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g。

对于高龄老年人,常指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膳食指南建议多吃鱼、畜禽肉、蛋类、奶制品及大豆类等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同时配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鱼禽肉蛋类食物,畜禽肉40—50g、水产品40—50g、蛋类40—50g。建议每天饮用300—500ml液态奶,也可以选用酸奶、奶粉或其他奶制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进食,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新版《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发布:膳食合理搭配 减少不必要的食物限制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养老机构入住率近十年整体下滑,面对巨大需求,该如何应对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正在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一方面,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也面临着入住率下滑、专业人才缺乏,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表示,养老机构作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集中场所,经过“十二五”到“十三五”这十年的增量发展和提质增效后,“十四五”时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4万家养老机构空置一半床位

报告以《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为支撑,全面分析了近十年(2010~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特点。从近10年养老机构数量看,总量变化不大。2010~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数量经历先增后降再增的过程,印证了养老机构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截至2020年末,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158个,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按照统计分类来看,社会福利院1524个,床位37.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8.6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个,床位174.8万张,年末在院人数83.4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19481个,床位275.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20.4万。从比例结构上来看,以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基本比例为1:1。

从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人可测算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5%。从近十年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来看,整体呈下滑趋势。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314.9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42.6万人,入住率77.1%;十年间,养老床位增加了173.4万张,而年末在院人数却略有下降。

  养老机构入住率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尚未有效发挥,以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水平上。2010~2020年的十年间,全国特困供养人员减少110万人,年末住在养老机构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也从187.2万减少到88.3万人。养老机构内特困救助供养人数减少近百万,导致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持续下滑。

高华俊表示,养老机构床位50%以上的空缺率,意味着机构无法获得更多的营业收入,更意味着养老机构与“五级养老院”绝缘,形成“低入住率—低服务水平—低入住率”的循环,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机构照护功能提升

报告称,2010~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年末收住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从51.8万人增长到109.8万人,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比例从21.35%增长到49.38%。这反映出养老机构专业化照护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不过,照护功能不足仍然是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结构性问题。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按照当年全国老年人口2.64亿计算,意味着我国3.8万余家养老机构仅解决了全国0.84%的老年人养老需求,且前只解决了1/5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

从人员配置上来看,这十年,养老机构照护比(一个工作人员照顾的老人数量)提高:从2016年的平均6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转变为2020年的平均4位老人配备一名工作人员。

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年龄结构逐步老化是当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一大问题。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61.5万人,其中养老护理员约32.2万人。一方面,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配置体制。

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已成为养老行业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更是出现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现象。从近五年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结构看,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养老从业人员都在增加,但年龄结构呈现老化。养老机构中45~55岁、56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45岁以下尤其是36~45岁的人员比例下降明显。

报告建议,除了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公益慈善力量的加入尤为重要。

机构养老需求总量持续增加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轻度老龄化迈进中度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21年的78.2岁。在长寿时代,机构养老服务潜在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专业化、普惠化、综合性的服务需求更加突出。

报告显示,从在院老人的类型看,自费老人从2010年的43.4万增长至2020年的124.2万,增加80.8万人,凸显了社会化养老需求的逐步释放。

从“六人普”到“七人普”数据看,按照“9073”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90%、7%和3%)推算,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从534万人增长到792万人,增加258万人;按照“9064”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90%、6%和4%)推算,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从712万人增长到1056万人,同比增加344万人。

高华俊表示,养老机构服务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在兜底保障上发挥了显著作用;社会力量已成运营主体,民办养老机构占57%。

“十四五”期间,我国也将继续加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 到2025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明确了“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硬指标,地方也纷纷将相关指标纳入规划中。

制图/蒋皓明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王永乐

图片
第七届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已于2022年6月30-7月2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15000平米,预计吸引来自地35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10000余款世界前沿适老产品和服务模式齐聚青岛,集中展示,极大丰富我国老年需求市场。

每年7月份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是康养产业行业盛会,将围绕国家、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导向,聚焦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开发全省康养服务市场需求,汇集国内外康养产业领域领先企业,为全省康养机构及广大老年人,带来国内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同促进康养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外康养产业行业交流和招商引资重要平台。

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6-8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