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青岛出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管理办法》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青岛日报讯 近日,市民政局出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主体、内容、程序与方式等。

  《办法》规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能够承担的服务项目,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以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重点安排与基层和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密切相关的项目。

  根据《办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内容中,涵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等上门服务和信息服务;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为老年人购买社区日间照料、老年康复文体活动等服务;机构养老服务项目,主要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购买机构供养、护理服务及其他符合政策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等。

  其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内容还包括养老服务保险事项、养老安全服务事项、养老管理服务人才培养事项、养老服务评估事项、养老服务网络信息建设事项、养老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和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养老服务事项。

  《办法》规定,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主体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经有关部门确定的部分事业单位也可以作为承接主体,但要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公开平等竞争。

  购买主体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并在符合规定的招标代理机构目录中进行随机选取,不得人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在确定承接主体后,双方应及时签订购买服务合同,严禁转包行为。

上一条      下一条

全国老龄办:增强责任感推动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创新发展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中新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张希敏)“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座谈会”15日在京闭幕。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绍忠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协调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配套法规政策建设。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座谈会”14-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施行以来各地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绩,理清思路,部署工作,明确任务,推动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和12个省(区、市)共15位代表就近年来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情况作了经验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分别就《民法总则》及相关政策、非法集资及传销犯罪有关情况、打击治理预防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构建新时代老年人依法维权服务体系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解。

  王绍忠强调,各地要牢牢把握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等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推进老年维权工作深入开展,抓好老年人照顾服务意见贯彻落实,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全面做好新时代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省会城市、部分地级市老龄办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

上一条      下一条

2017年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情况公示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根据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委员会2017年8月30日《关于做好2017年度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已完成2017年全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全市共有24家养老机构申报参评。

经评审组对申报机构进行现场评定,并经专家评委审核,初步确定符合星级条件的有14家(见附件)。按照《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规范》的要求,审核结果统一在青岛市民政局和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的官方网站进行公示。从2017年12月13日起对青岛市老年公寓等14家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期间如发现有不符合条件的问题,可通过电话、邮箱进行实名举报(不受理匿名举报),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委员会将认真核实,如情况属实,将依据有关规范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回复举报人(举报电话: 83897916/83872716 邮箱:qdyl716@126.com 联系人:冯婉贞 )。

附:2017年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初评结果

 

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13日

 

2017年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初评结果

五星(5家):

青岛市老年公寓

青岛福彩养老院隆德路老年公寓

青岛福彩养老院南九水路老年公寓

青岛福彩四方老年公寓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

四星(6家):

青岛市市南区乐万家老年公寓

青岛市南颐和老年公寓

青岛市李沧区社会福利院

青岛市崂山区山水居生态养老中心

青岛市黄岛区社会福利中心

即墨市裕康养老服务中心

三星(3家):

青岛乐康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青岛市市北区福寿星爱心护理院

平度市如家养老院

本文地址:2017年青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情况公示

上一条      下一条

北京:公办养老机构最受青睐 “入户就医”纳入报销体系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养老中国网(实习记者) 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再次到来。随着每年跨入老龄大门的人口大幅提速,过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养老服务的内容将成为政府民政部门日益紧迫的工作重点。 过去五年,北京出台《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多个文件,不断提高重视级别,加大投入力度,结合新兴产业织密养老服务的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养老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的精神,北京市对养老服务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将走向更加深入细致,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不断提高。 

破题

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最有需求人群

10月28日上午,居住在北京一福寿福海养老服务中心的李奶奶6点就起床了。这天,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李奶奶与在此养老的近百位老人和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一起过节。

位于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北京一福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一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心设置的养老床位648张全部为护养型床位,其中,完全失能区202张床位,失智区174张床位,高龄半失能区272张床位。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1362.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29.2万人,占总人口的24.1%。进养老院曾经一床难求。

“首都养老形势严峻。”这是2015年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作出的判断。

老龄化日益加深,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城区的养老机构有限。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政府的资金如何撬动社会的投资?北京市过去5年的实践正在破解这一养老难题。

2015年3月3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将公办养老机构分成公办公营、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三种模式运营。

公办养老机构将重点服务政府供养保障对象、困境家庭保障对象和优待服务保障对象三类人群。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除拿出至少20%的床位用于接收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外,其余床位可用于接收其他有需求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

“公办养老机构要体现公益属性,提供的是廉价和适用的养老服务,适用既保证不能劣质又要适度不过于奢华。服务对象都将以失能和高龄老人为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普通的60岁以上老人将不再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主要接收对象。

改革

社区照料中心全市街道覆盖

养老机构要服务政府保障对象,服务最需要入住的高龄、失能等老人。那么,大量的老年人如何养老,成为北京市改革养老事业的又一破题点。

2015年11月25日,市规划委和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明确,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90%的老年人,即到2020年,有360万人在家养老。如何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居家养老服务要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家老人社会化服务需求。

同年,市民政局下发《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提出到2016年全市将建成208所街道、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的养老照料中心已覆盖全市所有街道。

覆盖全市的养老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以及其他拓展服务等十类上门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建立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地走访,掌握老年人志愿服务需求。按照“志愿者组织(团队)+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家庭”的模式开展服务。

三年来,全市共扶持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项目256个。同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成为打造居家养老“总服务台”。按照“设施政府无偿提供、运营商低偿运营”思路,委托社会力量开展连锁化运营,驿站为老年人提供周边、身边、床边能够享受到的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功能。2016年至2017年,全市计划建设350个驿站,截至8月底,已开业运营226个。

按照《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安排,未来北京将建成16万张养老床位,旧城内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2.5床配置。新城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5床配置。而对乡镇和农村地区,到2020年,本地常住人口中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0床配置。

同时,北京还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出明确要求,提出社区养老的发展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健康养生与精神慰藉等五大类综合持续照顾服务。对于新建的小区,《规划》要求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关要求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养老是民生工程,既要做出综观全局的改革安排,又要细致地解决老百姓实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在《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后,北京市民政局即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出台适应养老需求的适老化住宅标准,按照平房区、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等不同类型,对住宅建筑、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进行适老化设计和改造试点。

“目前北京已为失智老人配发防走失手环,还将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家庭配备灭火器、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和燃气报警器。推广应用‘一按灵’紧急救援服务,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居家老人保持24小时互联互通。”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民政局介绍,从2013年至2017年,市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共计40.09亿元。这些钱重点围绕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集中财力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工作和重点难点的支持。

深入

打造“中央厨房+社区配送”养老助餐体系

住得进、住得好,能即时获得医疗救治之外,吃也是老年人的一件大事。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是贯彻《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老年餐桌,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不算新名词了。2009年,北京启动“养老助残餐桌”(即“老年餐桌”)建设,并于次年五一前夕覆盖了全市2600多个社区。不过,由于利润不高、场地困难、老年人就餐减少等原因,许多企业已退出老年餐桌。谋划建立一项发展更为持续,更适合老年人的就餐体系,摆上了北京市民政局的议事日程。

2015年,北京市城六区及房山、顺义共8个区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完成,并在全市推广。

市民政局介绍,推进养老助餐体系建设是贯彻《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第一件大事,重点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试点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重点支持专业餐饮企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引进具备“中央厨房+社区配送+配餐、送餐、助餐”连锁经营能力的专业餐饮企业。

“配餐就是从原材料加工到社区售卖,把餐饮配送到社区,由老年人自主选择购买。”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目前,已有企业在房山、顺义试点配餐服务,顺义引入了快餐连锁企业建立配餐平台,平台内还将囊括附近餐饮商家,给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送餐则主要针对卧床等不能出门的老年人,“就是把配餐送到老年人家里去。”李红兵介绍,目前各区正在摸索,尝试与互联网送餐平台合作,解决行动不便或临时生病的老年人吃饭问题。

助餐主要针对没有牙齿、消化困难或营养失衡的老年人。“我们支持企业制作‘匀浆膳’,就是把普通的餐食做成泥状,针对不同人群还开发补钾、补蛋白等营养膳食。这些都将纳入市级财政的资金支持范围。”李红兵说。

为建设社区养老驿站,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城乡社区先后调研30多趟,和老人们拉家常,参加他们的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如今,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养老照料中心,营养餐都已在北京普及。

西城区牛街西里的养老驿站是去年各街道社区建设的上百家养老驿站之一。在这里,社区老人20元就能吃上一顿荤素搭配的营养餐,花10元钱办的会员卡,能在驿站享受包括理疗、看报、看电视、使用各种康复用具等服务。

点睛

入户就医纳入北京医保报销

“推进医养结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老年人更需要即时、专业和适老的医疗设施,已经成为全社会对养老工作的一项共识。

对于居家养老,北京市明确,社区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起付线预计可降低50%。而老年人出院后24小时内建立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处理。

同时,《关于支持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通知》也明确,养老机构将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

其中提出“鼓励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就医和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巡诊、连续性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服务制度。为术后、住院后或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护理专业指导。为辐射区域内老年人提供用药提醒和清理过期药品服务,指导老年人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为老年人提供陪同就诊、取药等服务”。

在北京一福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今年的重阳节还挂牌成立了认知症照料中心。专门面向社会接收患有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中医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主要科室有中医、内、外、骨伤、针灸按摩科、医学康复、口腔、西医内、外、检验、彩超、放射等1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开放床位40张,作为养老区内医院,不仅承担院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还设置了针对老年人特点的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功能康复、失智干预、临终关怀等特色医疗科室。

北京市还在京津冀协同养老的大格局中全面部署医养结合各项工作。中标集团在河北高碑店将建设30万平米的养老机构。“我们想拿它当试点,重点支持它,试点成功后,北京周边都可以建设。”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

燕达医院作为一所重点服务养老的医院,已成为北京市首次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

今年1月,京冀两地选定位于河北燕郊的燕达医院作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在医保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燕郊居住的北京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安置在燕达医院手续后,可在此持社保卡实现就医直接结算。

59岁的燕郊居民姜先生是随着央企外迁,于2004年定居在河北三河,有着长期的糖尿病史。今年1月5日,姜先生来到燕达医院的挂号缴费窗口,成为首个享受到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实惠的居民。他从就诊、取药到刷卡结算,整个过程在半个小时之内。

“我是北京居民,参保的是北京医保,但又居住在燕郊。过去报销医保,是先垫付钱,然后再把票据交给单位,由单位走医保报销的渠道,然后报销给我。”姜先生说,由于不能看一次病就折腾一次回北京报销,他有时累积的医疗费用会达到近万元,而报销的手续来回也要折腾上一个多月。

“现在能直接报销了,不仅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也不用来回跑腿了。”姜先生说。

补缺

制发244万张北京通养老卡

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全民共享,老年人工作了一辈子,乘公交、逛公园、商场购物,他们退休后的晚年生活也成为政府关心的问题。

2016年10月29日,“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启用。当天,西城、丰台、门头沟、房山完成老年优待证到养老助残卡的换卡工作,并开始试用。

在启动仪式完成后,十余名老人志愿参加刷卡乘公交测试。和普通公交卡一样,新版“老年卡”接触公交车刷卡机也会发出“滴”的声音。“以前出门要带好几张卡,现在一张‘老年卡’就能解决所有事,坐公交坐地铁买东西都能用,方便多了。”参加测试的郭大爷描述新卡带来的便利。

“以后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将由‘晃一晃证’变成‘刷一刷卡’,上车下车都要刷卡,和年轻人一样。”2016年10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描述使用新版“老年卡”乘公交车的变化。为何要改为刷卡?李红兵表示,通过上下车刷卡,公交公司可精确记录老人的出行数据,分析规律,在老人经常出行的线路和时段适时增发车次,提供精准服务。

除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进公园外,使用新版“老年卡”还可以在许多餐饮、超市、家政服务网点等享受打折优惠。仅方庄地区可刷新版“老年卡”的服务网点就有35家。活动现场,农商行、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工作人员为老人讲解新版“老年卡”的使用方式以及优惠政策。

在2016年年初,北京全市就已发展“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单位1.6万余家,其中已安装POS机8850家。凡悬挂统一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单位标识牌的商家都可使用,包括物美、超市发、京客隆等多家大型超市和社区便利店。

据北京市民政局介绍,截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市已为常住老年人制发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44万张,有效持卡数229万张。根据当前的持卡老年人公交数据分析,优待老年人日刷卡笔数约110万,月刷卡笔数约3300万,约占全市地面公交刷卡总笔数的13%。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在本月又有了新产品。10月24日,由北京市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中心,联合相关社会单位推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首款社会化专属产品——北京通手机卡。北京通手机卡具有“专享福利、超低资费、送卡上门”的特点,采取“网上申请、在线审批、送卡上门”的流程,持卡人子女可网上代办。 

上一条      下一条

平度市:采用人脸识别模式完善养老待遇认证流程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养老网 养老金】摘要:记者从平度市获悉,平度市人社局在不断完善养老待遇认证,推行人脸识别认证,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科学化服务水平。

 
  记者从平度市获悉,平度市人社局在不断完善养老待遇认证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宣传、推行人脸识别认证、上门认证等人性化服务,积极推进养老认证工作。
 
  “在以往年度采用就近社保经办机构认证、委托他人认证、异地协助认证等方式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创新举措,首次启用‘人脸识别’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科学化服务水平。”平度市人社局主管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家实现认证达8000余名。
 
  截止到目前,平度市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基本结束,该市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率达96%以上。与此同时,针对高龄、残疾、生病等离退休人员行动不便的实际,该市还组织人员开展上门认证,先后前往仁兆、南村等乡镇,为120余家行动不便人员家庭进行了现场认证。(记者马丙政通讯员孙科强刘京春)

上一条      下一条

“女儿养老”现象与新型养老文化构建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10月28日重阳节来临之际,《新女学周刊》特邀专家撰稿,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变革为“女儿养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女儿已和儿子同样甚至更多地承担赡养义务。但由于传统养老文化的堕距效应,父系继嗣和财产继承制度并未消失,女儿与儿子的赡养角色不对等,性别不公现象明显。为此,应推动建立以先进性别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文化以弥补传统养老文化造成的困境。
  “女儿养老”是伴随着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出现的社会现象。“女儿养老”并非指儿子不再承担养老责任,而是指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相比,女儿和儿子同样甚至更多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农村“女儿养老”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变革为女儿养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等一系列社会历史事件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农民家庭的人口结构和性别结构。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女儿成为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资源。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一个子辈、两个父辈、四个祖辈的家庭占我国全部家庭户数的1/4还多,并且1/3以上的农村家庭中没有男孩只有女孩,这使得女儿成为养老的重要资源。
  其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使农村家庭养老中出现儿子缺位现象,已婚女性被迫上升为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中国人民大学《农民工进城的社会问题》课题组调查发现,农民工中男性占78.64%,女性为21.36%。外流的女性劳动力主要是未婚者居多,男性则不受婚姻状态的限制。这种差异将导致男性严重的角色缺位,已婚女性被迫上升为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
  再次,农村女性主体性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不断消解着娘家与婆家之间的壁垒,释放出出嫁女儿对原生家庭的情感偏好。改革开放后,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推进,女性主体性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断消解着传统养老文化所设定的娘家与婆家之间的壁垒,释放出出嫁女儿对原生家庭的情感偏好。法律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已婚女性现代赡养意识的萌发。已婚女性不再甘心像传统媳妇那样只赡养公婆而不赡养自己的父母,认识到赡养公婆是基于传统民间习俗所赋予的道德性义务,而非法定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是法定义务,也符合人之常情,是基于血缘和亲情的行为。
  最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已婚女性支配家庭财产现象越来越普遍,增强了已婚女性作为女儿的养老意愿和养老能力。男性劳动力的外流,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立性增强,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资源;农村家庭向以横向夫妻关系为主轴转变,也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和地位上升;农村基本以女性为主导的婚姻市场更强化了儿媳妇的地位。这都使得已婚女性作为女儿,在父母赡养上所起的作用不逊色于甚至超过儿子。女儿不仅提供感情沟通和日常生活照料等辅助性支持,也能和儿子一样为父母提供根本性的经济支持。农村居住条件及通讯、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消解了出嫁女与原生家庭的空间阻隔,为其履行赡养义务提供了条件。
 
  与男性相比,已婚女性赡养行为有其独特之处
 
  虽然已婚女性越来越多地与儿子一样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但在农村,已婚女性赡养父母的行为依然有独特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尽管这种性别差异正在慢慢消失。
  在赡养方式上,已婚女性多以“回娘家”探望父母的方式尽孝,有条件的也会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照料,但是否把父母接到家里来,则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是否自愿,而不是刚性义务;儿子则以“轮养”方式履行赡养义务。在赡养时间上,儿子在父母需要赡养时才承担起赡养责任,赡养父母的时间界限比较明显,已婚女儿履行赡养义务的时间界限比较模糊,在父母还不需要赡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以女儿特有的细腻,关心起父母的生活。北京大学曾毅教授通过对我国23省历时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女儿参与家庭养老可以让老人保持良好的认知能力,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女儿养老也提升了女儿在家庭中的工具性价值,消解农村“根文化”残痕,农民生活的意义世界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女儿和儿子赡养角色不对等,存在性别不公正
 
  由于父权制养老伦理的文化堕距效应,父系继嗣和财产继承制度并未消失,这使得女儿与儿子的赡养角色存在不对等。
  首先,女儿养老在强化了出嫁女儿赡养义务的同时却继续剥夺着其继承财产的权利。改革开放前,已婚女性只以儿媳妇的角色赡养公婆,既不履行赡养父母义务,又不继承父母财产。这种风俗习惯与传统的婚居模式相适应,尽管不合乎法律规定但合乎情理,尽管“不平等”却“对等”,在“不平等”中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保证了出嫁女儿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改革开放后,已婚女性兼顾娘家和婆家双方老人的养老,尽管尽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却不能或很难继承父母财产。一方面,按照农村习惯,女儿出嫁后就已经成了“外人”,父母财产与女儿无关。另一方面,出嫁女儿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继承权。对农民来说,房屋算是价值较大的不动产,但农民的房子很难变卖折价,且宅基地使用权与村民身份联系在一起,村民身份的标志就是是否有村里的户口。出嫁女儿出嫁后一般都把户口迁到婆家,已经不是村里人了。这对出嫁女儿来说,权利与义务就是不一致的了,在履行了赡养义务的同时却“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这不仅“不平等”,而且也不“对等”。
  其次,已婚女性和已婚男性在双方家庭养老中扮演的角色及受风俗习惯约束的程度也是不对等的。已婚女性作为女儿和儿媳妇在赡养父母和公婆中受法律和习俗双重制约,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赡养公婆是约定俗成的民间性义务。已婚男性作为儿子赡养自己的父母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符合风俗习惯,作为女婿则没有赡养岳父母的义务,这也既符合法律又符合民间风俗习惯。对于已婚的男女双方来说,这既是不“对等”的,也是“不平等”的,长此以往会日久生怨,影响家庭团结。这表明,传统养老文化已滞后于家庭养老的实践。
 
  应推动建立以先进性别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文化
 
  传统养老伦理已不适应“女儿养老”这一新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女儿参与父母养老之后新出现的家庭问题。因此,培育新型养老文化来弥补传统养老文化造成的困境,推动建立以先进性别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文化势在必行。
  新型养老文化在逻辑上需消解传统性别制度建构的女儿养老悖论,强调儿子和女儿一样,其作为养老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一致的,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是统一的,既不能否认出嫁女儿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也不能否认出嫁女儿作为儿媳妇孝敬公婆的道德意义。已婚男性要和已婚女性一样,彼此在对方原生家庭中扮演对等的角色,既要强化已婚男性作为儿子赡养父母的义务,又要强化已婚男性作为女婿孝敬岳父母的道德价值和道德意义。

上一条      下一条

多地推独生子女护理假:有省份规定每年不少于15天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本月,黑龙江明确了本省的“独生子女护理假”天数。至此,全国至少已经有6省份正式出台了此类政策,多数省份规定,独生子女每年最多可享受的“护理假”天数在10到20天不等。与此同时,多地还将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拒绝子女“啃老”等在政策法规中体现。
 
  多地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6省份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
 
  本月中旬,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黑龙江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其中规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其陪护假。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20日,非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0日。除了黑龙江,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湖北等多省份已经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天数。这其中,去年新修改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独生子女护理假”为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今年3月起实施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为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中提出,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的,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护理假。在海南,《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明确,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家庭的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其子女进行护理照料,并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护理时间。不久前修订通过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则规定,对赡养人、扶养人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便利,并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的护理时间;对独生子女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护理时间应当累计不少于15天。此外,重庆、云南等地也在酝酿独生子女护理假政策。
  例如,近期对外公布的《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中提出,独生子女的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其子女护理照料,并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此前提出,独生子女护理住院父母每年最高可享10天“护理假”,而在其三审稿中将给予护理假的条件规定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二级以上护理的情形”。
 
  多省份强调“护理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变
 
  记者注意到,在各地出台的政策中,大部分都强调独生子女在享受护理假期间,其工资待遇不变。例如,河南规定,独生子女享受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广西明确,独生子女护理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用人单位不得扣减;黑龙江规定,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陪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为了防止政策变为“纸上福利”,一些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具体措施为政策落实护航。例如,福建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独生子女护理期间享有工资福利,人社或有关部门将责令限期给付。情形严重的单位将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都会受到约束,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海南省老龄办相关负责人此前也曾对媒体强调,“独生子女护理假”有法律依据,符合规定的人群有权依法申请。在制定该政策时,民政部门也征求了人社部门的意见。一旦独生子女在父母因病住院申请该假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可以依法申请人社及劳动部门介入协调。
 
  单位有权督促员工“常回家看看”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记者梳理各地的法规条例也发现,除了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多地也都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子女义务,并提出了相应的督促措施。《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第十五条规定,对入住养老机构或者与其分开居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经常探望;对较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赡养人所在的工作单位、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养老机构应当督促其探望。《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中则提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应当经常探望;对较长时间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养老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督促其前往探望。《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养老机构有权要求赡养人或者家庭成员前往看望,对连续3个月以上未看望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可以向赡养人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提出督促其前往看望的建议。收到建议的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督促其前往看望。
 
  “黄昏恋”受保护 老年人有权对“啃老”说不!
 
  记者发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条例中,都提出了对老年人的个人财产及婚姻自由的保护。例如,《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中提出,老年人的个人财产、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该《办法》强调,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他亲属不得窃取、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产;不得侵占老年人所有的房屋,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不得因老年人处分财产而拒绝履行赡养、扶养义务。此外,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因老年人离婚、再婚而索取、隐匿老年人的财产及有关证件,或者限制老年人的居住权利。《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也强调,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因老年人离婚、再婚而索取、隐匿老年人的财产、有关证件或者限制老年人的居住权利。
  除此之外,该《条例》明确,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违背老年人意愿,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上一条      下一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探索未来——《养老金管理的未来》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实录...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我讲五个小问题,讲讲养老金制度设计到长期主义的几个问题。在这本书序里,我说到了过去10年里的三个趋势,一个是出现了自动加入,刚才郑教授、郑顾问,他已经讲了,自动加入;第二个是出现了DA;第三个出现了“长期主义”和“主动投资”趋势。
  今天我主要讲讲长期主义。第一个问题,制度改革需创设一支长期基金才行,才能够搞长期主义的投资。在这本书翻译的时候,我们给它翻译成拯救未来,忠民理事长说历史上说创设未来,OK,它确实应该创设未来,那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三点,第一点,fix了100年的预期,第二fix了100年的费率,第三fix了一个长期的基金,越来越大,使人们有可能进行长期投资。
  所以加拿大的改革,我在10年前就关注它了,这是2008年我们写的文章。20年过去了,对CPP改革的认识我也有了深化,这个模式在制度上确实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创新。它带来了一支长期资金,带来了一个fix的稳定的预期。首先,刚才说我三个fixing,这个制度添加了一个空白,2003年林德贝克有个假象。加拿大的改革填补证明了林德贝克的假象有了,这就是它第一个fixing。第二,它创设了人们的预期,从1997年可以连续交100年,两个制度来运营,我叫做超级CPP,这是第二个fixing。第三个fixing,它创设了非常棒的一支基金,就是长期基金。这支基金必须长期投资,如果不长期投资是巨大的浪费。到2090年资产支出比还有28倍,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制度,该制度依靠精算,导致这模拟的制度。我觉得它的制度创新不亚于任何一个技术创新。
  这是第一个问题,你要想长期主义必须制度改革,要创设长期基金为什么不实行长期主义呢?通过制度改革才能够获得人居民的长期预期,拥有制度的可持续性才能够有长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获得超额的风险回报。既然没有长期资金就不可能获得进行实施长期主义的投资策略,所以养老金的策略与长期资金主义连在一起。同时我们看到,百年的养老金制度设计基础来自于科学的精算。
  第二条,长期主义需要条件。有了长期资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治理结构,一个是主动主义。事实上投资有三种,一种是凯恩斯“选美比赛”式的投机主义,第二种是搭便车的投资,第三种投资就是主动型的获得α的投资。如果面对半个世纪的预测,当然要选择主动型的,如果要选择β的平均收益就划不来了,这是当初安集思教授提出来的。CPPIB确实成功了,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把这个叫做“枫叶革命”,这是投资领域很高的评价。
  1997年创立CPP的时候,马尔科姆·汉密尔顿(Malcolm Hamilton)与安集思教授有场争论,安集思赢了。汉密尔顿的本意是,要是搞主动投资的话,就有很大风险。但克斯的这些理由,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CPPIB可以采取主动主义。要达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就采取主动主义,2007年到现在,前十年是被动主义,后十年是主动主义。现在看来,我觉得安集思还是赢了,CPPIB10年翻了一番。
  第四,长期主义需要独立治理结构。这个治理结构就是治理机构一定要独立,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如果离政府很近就没法实行决策和长期主义。加拿大的表述是什么?跟政府的鼓励叫做保持距离,不远不近,这是治理结构的一个核心的问题。
  第五个,长期主义是否存在伦理和道德的问题?如果你作为委托人你可以反对投资什么,但作为受托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受益人利益最大化,而不应该有其它目标。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上一条      下一条

全国养老金统筹明年“兑现”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更充分地实现“老有所养”难度也越来越高。“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1,5个参保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现在已经降到了2.8:1,而且下降还将持续,这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严峻挑战。”在10月22日召开的十九大“满足人民新期待 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提出,为此,明年我国将迈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实行中央调剂制度,均衡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负担。至此,推进了20多年的养老金统筹制度改革终于将在明年“兑现”。
 

全国统筹如箭在弦
 
  在十九大开幕当日,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就曾提到,我国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而在短短一周内,尹蔚民再次公开提到这项工作并明确了下一步的政策安排,着实令业内惊喜。所谓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狭义上就是各地将资金归结到国家层面,由中央统一调度使用。“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业界已经持续20多年推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一直鲜见实质性进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表示,然而随着各地养基金池子收支能力差距逐渐拉大,以及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养老需求迅速爆发,全国统筹已如箭在弦。尹蔚民直言,“老有所养”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硬骨头主要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以及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于前者,尹蔚民表示,虽然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了90%,但中国人口基数大,还有多达1亿人没有参加,包括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以及中小企业人员三种人。
  要解决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尹蔚民抛出了三条具体对策,也是近期将采取或者已经采取的措施。“首先,我国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明年会迈出第一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就运用了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此外,尹蔚民还介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和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两项措施,其中,划拨国有资产明年将实施。
 
  区域差异倒逼改革提速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推进20多年后终于确定了具体方案,可见现阶段落实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之强超越以往。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已进入低速发展期,2015年我国参保人数、参保职工人数等都出现了下滑,特别是后者,增速只有2%左右。与此同时,所有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虽然保持增长,但落后于支出增速,即使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也没有扭转这一局面。”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孙永勇直言,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虽然整体累计结余较大,但分布很不均衡,广东有6000多亿元,江苏、浙江均有3000多亿元,但有些省份当期结余很少甚至是负数,只能靠“吃”累计结余度日,各地支付能力相差可达近40倍。
  本次尹蔚民在发布会上也表达出了类似观点,“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老龄化程度差异非常大,黑龙江是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最困难的省份,抚养比是1:3,而广东最高是9:1”。尹蔚民表示,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当期结余约为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4万多亿元,可以支撑16个月的发放,实行全国统筹就是为了解决省与省间的不平衡问题。
  “当前局部地区出现的基金收支缺口主要是养老保险制度地区分割格局造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曾明确表示。
  实际上,2015年,尹蔚民就曾公开承诺力争当年要出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解决收支平衡的问题。去年,人社部再次公开时间表明确要在年内出台该方案。而且,为了给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铺路,早在1997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广之时,人社部就要求要尽早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但随后多年这项制度推行进展却十分不乐观,直到2015年尹蔚民表态要出台全国统筹方案时,真正实现省级统收统支的也仅有北京、上海、天津等不到10个省(市、自治区),其他基本都停留在县(市)统筹阶段。
 
  充实养老金的治本之策
 
  在业内看来,为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相关部门有“伤筋动骨”或“以稳为主”两条改革路径。有社保领域权威专家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业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改革的思路中,一种是一步到位地实现统收统支的全国统筹,第二种是渐进地先建调剂基金再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比如现在让部分缴费低、基金结余多的地区每年上缴一定比例,再调剂给缴费高、基金结余有限甚至收不抵支的地区,最终过渡到全国统一。齐传钧坦言,短期来看,如果要尽快推出全国统筹方案,后者确实是相对现实、易操作的途径,而尹蔚民本次的表态也印证了人社部将采取“从易到难”这个改革方向。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称,参考部分省份建立资金池的做法形成现阶段所谓的“全国统筹”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公平,新政推行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国家部门是否强势、执行力是否到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直言,全国统筹,养老金缴费应该实现在中央层面上的大收大支;否则,地方从养老金中拿出几个点由中央统筹,建立一个临时调剂金,统筹层次事实上没有提高,我国养老金统筹层次低带来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上一条      下一条

市养老服务协会二届六次理事会暨爱心捐赠仪式于10月13日举行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10月13日上午,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在福彩四方老年公寓举行二届六次理事会,会上举行了“颐养青岛,孝行天下---助老捐赠仪式”,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向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定向捐赠一批老年护理用品,这些护理用品将陆续发放到养老机构,用于失能老人的护理照顾。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市老龄办主任赵宝玲、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赵军、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万翔、市养老服务协会会长杨乃发等领导及理事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捐赠仪式。赵宝玲、赵军等领导在捐赠仪式现场向养老机构发放了捐赠物品。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护理专业市场高级经理孙慧华在捐赠仪式上介绍了捐赠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说明,并表达了对青岛养老事业持续关注的意愿。
     二届六次理事会上,杨乃发会长做了二届六次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了本年度的工作,部署了下步工作任务。理事会表彰了2017年中国(青岛)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23家会员单位,会议审议通过了的新入会会员及理事单位。各位理事还就协会的工作畅所欲言,提出了有关养老服务政策扶持、宣传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以来,市养老服务协会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秉承“政府助手、会员之家、发展平台”的理念,围绕努力把协会办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发展会员,加强内部建设,扩大与各地协会的联系,协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截止到九月底,协会共有会员152家,今年新入会会员18家,其中养老院119家,涉老企业33家,分别占78.3%和21.7%。
             随着协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协会与本市各商会及外地养老协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先后有福建养老协会、深圳市养老协会等8家兄弟单位到我会学习协会建设工作,并参观了多家养老机构。协会这种联系进一步扩大了协会工作的视野,协会在工作中兼收并蓄,学习兄弟协会的成功经验,也让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今年8月9日,我会成功举办了2017年中国(青岛)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本次博览会展出面积共计1万5千平米,来自国内外(包括德、英、美、法、日、韩等2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200余家展商,近万种相关品牌产品及品牌服务机构参展,较2016年老博会有近60%的增长。今年的展会融入了更多新型养老产品、开辟了更多服务范围,真正让“智慧养老”、“创新养老”等养老新模式得到推广,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得更优质的晚年生活。本次博览会还举办了论坛和老年相亲会,有中央、省市2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受众面非常广泛,社会影响也非常大。青岛成功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协会十分重视会员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工作,5月8日,我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与澳大利亚ACH老年健康护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罗姆•马奎签署了《建立失智者照护中心协议》和《合作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协议》,之后经过公开选拔,组织了12人组成的培训团组赴南澳州阿德莱德市进行为期13天的交流学习。今年3月,协会组织举办了养老护理员师资培训班,共有符合条件的35名优秀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有14人获得养老护理员(初级)课程培训兼职教师聘书,7人获得养老护理员(初级)实训兼职教师聘书,22人取得结业证书。
             在今年民政部开展的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中,市养老服务协会承担了市内三区民政局委托的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的任务。这次检查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受到全社会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市养老服务协会认真组织,从各会员单位中抽调得力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对检查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识别与确认,并认真征求养老机构与主管部门的意见,确保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属实,并提出整改意见,对每个机构都写出了评估报告。
             今年,协会在为广大会员提供法律服务、为机构健康运营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截至今年9月20日,共办理了各类法律事务132件次。根据会员单位邀请,举办了小范围培训讲座,满足会员单位的需要。市养老服务投诉中心运行以来,真正在老人及家属和机构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得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与良好形象。
             由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青岛华商孝基金、青岛广电无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7年寻找青岛市最美养老院院长和最美养老护理员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会议号召会员单位,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努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用养老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成就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