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分离是指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从中线分开。通常这种损伤发生在怀孕末期以及产后的前几个周。理论上,腹直肌分离得不到很好处理,将会导致长期的并发症,如异常姿势、盆腔痛以及严重影响外观形象,但目前缺乏高质量的文献证据支持上述理论。
另外,到目前为止,对于产后女性腹直肌距离的正常宽度以及腹直肌分离发生风险因素的文献报道较少。为了调查腹直肌分离在怀孕 35 周以及产后三个时间点的发病情况,损伤可能的风险因素,以及腹直肌分离与盆腔痛的关系,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 Faculdade 博士以及其同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于 Manual Therapy2015 年 2 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使用超声成像技术对 84 名健康初产妇进行腹直肌分离距离测定,测定部位取脐窝中点以下 2 公分。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的时间点为怀孕第 35 周、产后 6-8 周、12-14 周以及 24-26 周。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标准为脐窝中点下 2 公分处腹直肌间距大于 16mm。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以及二元 Logistic 回归评估腹直肌分离的风险因素以及盆腔痛与腹直肌分离间的联系。
本研究发现 100% 的女性在怀孕第 35 周时都存在腹直肌分离,但到产后 6 个月,其发病率降至 39%。产后 6 个月时,有腹直肌分离的女性与无腹直肌分离的女性间在孕期体重指数、体重增重情况、宝宝出生体重、腹围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产后 6 个月,有或无腹直肌分离与盆腔痛的发生率也无明显相关性。
因此,本研究认为腹直肌分离在产后 6 个月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其与盆腔痛间没有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