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后 6 个月的患者群体中,30% 至 66% 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略有恢复,仅有 20% 的患者能完全恢复。
既往研究发现,神经可塑性在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起主要作用。而无创性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有助于神经可塑性的出现,但是其无法直接刺激运动皮层,与之相对,有创性的治疗方案如硬膜外电刺激等能直接作用于运动皮层,但是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还知之甚少。
来自于美国芝加哥康复中心的 Harvey 博士等,为了评估在中度至中重度偏瘫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硬膜外电刺激运动皮层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探讨此种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5 年 3 月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多中心研究,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脑卒中后病程 4 个月及以上的患者,研究者将其按照 2:1 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 104 例,对照组 60 例。硬膜外电刺激的部位为主要运动皮层。两组受试者都接受了为期 6 周的康复治疗,实验组的受试者(94 例)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了硬膜外电刺激治疗。
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终点事件为康复治疗 4 周后的上肢 Fugl-Meyer 量表(UEFM)改善 4.5 分和上臂运动功能测试(AMAT)改善 0.21 分,随访评估的时间为康复后第 1、4、12 和 24 周。安全性评价的方式为监测在入组时和康复之后有无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意向治疗分析法提示在康复后第 4 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比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32% 和 29%。对次要结果的分析显示,在 UEFM 或 AMAT 平均评分上两组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然而,事后分析提示在康复后第 24 周时的评估结果提示继续保持或达到主要终点事件的患者的比例在实验组中更高,为 39%,在对照组中则为 15%。
研究中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包括与电极植入过程相关的头痛(19%)、疼痛(13%)、水肿(7%)和感染(7%)。总的来看,在实验组中有 11 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发生在 9 例患者中),其中 7 项与电极植入相关,两项与麻醉相关。
本研究结果指出,在处于慢性期的脑卒中患者中,硬膜外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事后分析提示治疗的效果在治疗后第 24 周时开始显现。这些结果能对未来针对脑卒中慢性期患者的康复实验设计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