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总神经电刺激对步态改善并没有显著优势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近期多个研究的结果提示,在脑卒中后下肢偏瘫的患者中,进行表面腓总神经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不过,现在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这篇研究却证实在经过12周的训练之后,表面腓总神经电刺激和常规康复治疗在Fugl-Meyer评分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确能改善患者的移动能力。

那么,是否存在某些机制(无法被Gugl-Meyer评分所体现)带来患者移动能力的改善呢?

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凯斯西储大学的Sheffler博士等,通过对下肢偏瘫患者应用定量步态分析,比较了常规康复训练和腓总神经刺激法对患者的功能改善和步行能力的改善,并且评估了此种疗效出现的可能机制。本研究结果发表在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5年5月的在线期刊上。

该研究是在学术医疗中心的教学医院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者共纳入了110例慢性脑卒中幸存者,他们的病程皆超过12周,同时存在单侧偏瘫。

研究者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表面腓总神经电刺激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受试者的治疗时间为12周,并在治疗完成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步态的时空特征、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

在治疗前后,受试者的步行节律、步幅、步行速度、前后地面反作用力、摆动前期髋关节峰值和蹬离地面时踝关节峰值都得到了改善。然而,摆动相时踝背屈的峰值有所减退。总体而言,评估参数的最大变化出现在治疗期间。但是,在所有步态的时空特征、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上不同组的受试者和不同时间截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指出,通过腓总神经刺激来进行步态训练可以改善摆动前期髋关节峰值和蹬离地面时踝关节峰值,从而带来步行节律、步幅、步行速度的改善,然而,在不同治疗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通过治疗改善了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和/或运动控制,从而导致髋和踝的功能改善。并且,研究结果还证实两治疗组中的患者都出现了踝背屈峰值的降低,但此现象的临床意义不明。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