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已成为全民话题。
近日,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60.8,相比2015年提高1.1,但整体处于“基本水平”区间的下限位置,基本符合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进一步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现状有改善:2017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提升至60.8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60.8,相比2015年的59.7提高1.1。报告指出,该指数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一级指标为充足度、稳定度和认知度。《报告》显示,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充足度和稳定度指数值为 61.2 和 63.2,相对 2015 年的 59.2 和 62.6 明显增强。但认知度却出现下降,从2015年的56.6轻微下降至2017年的56.2。
分行业类型看,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储备指数提升较快,相对排名跃升较大,而一些支持过去中国高速增长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指数增长偏慢,导致相对排名下降明显,这预示着经济转型正在重塑各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水平。《报告》指出,2017年,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有新特征,即企业规模越小,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增长的越快,这说明了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实施过程中,中小企业职工从中受益最多。
谈到基本养老保险,此次《报告》调查显示,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充足度指数值为90.6,比2015年的数值高出9.3。这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已基本实现,但近年来退休金的替代率在逐年下降,这也体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广覆盖、保基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也在会上透露,到2016年末,全国参加各项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已经达到8.88亿人,参保率达到85%左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近两年来,职工家庭负担加重,削弱了其养老储备能力。数据显示,稳定度中,家庭负担程度指数值为60.3,相比2015年的66.6,降低幅度较大。“说明这两年职工赡养老人或抚养子女的家庭负担在加重”,报告分析,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职工的家庭负担越来越重,需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受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在短期内,抚养子女的家庭负担在加重,“但从长远来看,将会成为有利因素”。
“养老储备指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已成为养老业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苏会志评价道。对此,平安养老险总经理甘为民也表示,“养老储备指数”的调查、发布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实现了中国职工养老储备状况的全面数字化测量,建立了长效量化跟踪机制,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职工养老储备参考信息,推动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和完善;同时,该指数的发布也有望促进企业和职工形成良好的养老意识,对国家和社会养老的不同责任形成理性预期,为养老做好积极准备。
发展新高度:商业养老险发展多维度迎“春风”
除了数值上的提高,伴随今年养老储备指数的发布,商业养老保险也同样站在了一个新高度起点之上。
“大的外部环境变了”,中保协会长朱进元表示称。首先,养老迎来了政策“春风”,在朱进元看来,今年7月4日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重大作用。“这个意见可以说对商业养老保险在整个保障体系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有非常清晰的界定”,朱进元认为,对比过去,行业积极主动的要发展,要做好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说是发生了一个根本的逆转,那就是国家要商业养老保险发挥作用,提供保障服务,这是从“我要发展”向”“要我发展”的根本的转变。
其次,力度和方法不同。据介绍,为更真实地反映新时代的中国国情和特点,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在2015年问卷基础上,对调研方案做了完善和改进升级,调动了国内养老领域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同时多次邀请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人社部、保险公司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多方论证、广泛借鉴、反复修改,引入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大数据调研途径和手段,力求为关注养老事业发展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打造和提供一个真实、客观、有效的指数参考指标。
第三,是创新和丰富报告内容。据悉,今年指数除了主报告外,同时发布了《“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2017商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中保协发挥大学生保险责任行活动平台优势,组织大学生调研团队,按照统一数据采集要求,增加了本年指数的采样数量,拓展了分析维度。
“当然,更大的环境,那就是十九大的召开”,朱进元表示。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秘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也赋予了保险业更多的使命”,朱进元表示,充分考虑这一大背景,中保协等机构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福祉的提高,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水平的提升。
“养老保险的发展一定是未来的重点,但保险业的发展绝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希望通过商业保险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民的保障水平的提高,让保险业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特别是保障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惠及于百姓”,朱进元表示。
展望有空间:养老第二、三支柱发展滞后仍“拖后腿”
尽管近年来养老储备指数连连攀升,但《报告》指出,目前,指数整体处于“基本水平”区间的下限位置,未来进一步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对此,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反映在养老方面,就是人民群体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向往与现有养老保障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养老保障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实现制度的全覆盖,但受到企业缴费能力和财力的限制,替代率水平难以再提高,存在保障水平缺口。
“目前我国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建设发展方面比较滞后。其中,尤其是在企业年金方面发展缓慢,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覆盖面过于狭窄,作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还是一个短板,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还显得比较微弱,导致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金维刚介绍,到去年年末全国只有7.6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这与我国1300多万户企业总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也只有2300多万人,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相比,不到7%,截止到去年企业年金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也就突破1万亿,只有1.1万亿。
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也是严重滞后。金维刚表示,长期以来,由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总体规划和相关的政策长期缺失,虽然一些商业保险公司自主经营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业务,包括现在也有少数的银行和基金公司也在开发个人养老金的产品,但是总体上也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规模比较小。其中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总额估计在2000亿左右,在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的作用也比较微小。目前,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足,前不久出台有关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的顺延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整体上第三支柱建设还是严重滞后,从目前看还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幼苗。
养老要多支撑:内外协同,加强自我保障意识成养老储备最优选择
蓝鲸财经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养老储备指数以及一级指标三个维度中,一片向上趋势之中,认知度指标却稍有回落。细分来看二级指标,则发现,职工退休状况认知度、保障水平任认知度、养老规划认知度、社会环境认知度等指数值都呈现下滑。
对此,《报告》认为,强化个人自我保障是提升养老储备水平的最有选择。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本实现,再期望通过政府直接大幅度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水平已经相对有限;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升级,国内经济转型稳中有进,企业竞争不断加强,对于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中国而言,短期内寄望大部分企业提供较慷慨的福利保障,已不太现实;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制度创新日新月异,企业组织形式层出不穷,人们就业越来越灵活化、多样化和短期化,自我保障意识开始慢慢觉醒,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福利选择。
如何加强自我保障,增加个人养老储备,《报告》调研发现,人们在养老储备工具的选择上,最倾向于银行储蓄,这一人数比例高达62.2%;其次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比例为54.4%;然后是住房等不动产和个人寿险产品,比例分别达41.9%和41.5%,而选择基金、股票、国债和信托的人数比例则相对较低。
进一步探析,《报告》发现,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超过53.3%的职工会选择“保底收益+分红,分红不确定,风险适中”的产品;其次是“投资收益固定型,无风险”的产品,占比42.4%,说明收益保底、风险适中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将受到大众青睐。
“确实,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属于未富先老,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对养老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的热点议题”,甘为民表示,在此方面,平安养老险也在积极发力,据其介绍,截至2017年上半年,平安养老险管理企业年金受托资产,投资资产及其它委托管理资产突破4600亿元,在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保持领先。公司短险和长期险业务规模分别为104.46亿元和40.57亿元,市场份额均居行业前列。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接近12亿元,位居寿险行业前列。
对于未来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袁序成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部分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切忌脱离国情,生搬硬套,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要把确保养老金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三是,构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要从制度设计上、产品设计上坚持终身领取,不能一次性领完或短期内领完,确保活到老领到老,避免出现人还活着,养老金已花光的问题;四是,建立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个人主动积累养老资金,未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和个人投资者的推进,建议在税收递延的基础上研究增加免税补贴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更好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五是,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保险的精算,平衡养老保险的管理包括缴费的参保阶段,投资积累阶段以及养老金的领取阶段,覆盖投保人在缴费之日起整个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