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创新模式 青岛市市南区积极推进医养融合新发展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山东卫生新闻网讯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结合区域实际,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医护、院护、家护、巡护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发展格局。

 

一是建立医护模式。充分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建立适合居民需要的医护养老模式,实现了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安养服务的有机结合。市南区人民医院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试点医疗专护病房,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病人提供24小时的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实行“医疗护理+养老”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开创了全国公立医院养老先例。目前共有开放床位107张,服务患者1249人次。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关于医疗专护的工作指南《医疗专护病房工作手册》,对医疗专护病房的日常护理、应急预案、流程等环节进行系统阐释,并将这套标准应用于临床操作,为失能老人提供高质量的标准化服务。

 

二是完善院护模式。积极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合,形成互补、互助、互动、互融的发展格局,有效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满足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于没有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或医联体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提供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目前辖区内有23家专业的养老机构,全部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照料和医疗服务,其中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院15家,签订合作协议养老院8家,新增养老机构按照具备医养结合服务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和审批许可。

 

三是健全家护模式。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资源使用效益,降低了社区医疗成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区卫生需求,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大力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下沉到社区,建立以全科团队长负责,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为技术指导的团队服务模式,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开展居民家庭签约式服务,为区域内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患者及残疾人,提供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

 

四是创新巡护模式。于2014年在全市试点设立首家护理站,借鉴国际先进康复护理组团式护理理念,为每位签约入户护理老人配备复合型护理团队,团队由一名医生、一名康复治疗师(或针灸推拿师)、一名护士、一名生活护理员组成,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便捷、高效、低偿的上门服务,避免卧床继发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为1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五是发展医养结合新模式。充分发挥辖区国家、省、市级疗养机构资源优势,在青岛疗养院成立了全市首个“康养示范基地”,利用疗养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康复疗养服务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打造成市南区医养结合“度假式”“候鸟式”养老服务基地,为入住老人提供个性化的休闲养老养生服务,吸引国内外高端人群来市南区度假养老。该基地一期设立养老床位400张,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责任编辑:鲁峰)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