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2025山东老博会|连续举办9届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近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山东省12个先进集体、5名劳动模范、6名先进工作者入选,受表彰数量居全国第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构建让老年人满意的养老服务体系

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全省60岁以上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贯彻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积极构建让老年人满意的养老服务体系。2024年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在我省召开。

聚焦民之所盼

着力增强政策制度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着眼于建设。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省政府接续出台“十三五”“十四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等7个综合性文件,省有关部门出台40余个专题文件。

二是着眼于优化。从2014年起省级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不断优化扶持项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7.4亿元支持养老体系建设。省级优先保障养老建设项目用地,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用地指标3万亩。在全国率先出台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一次性奖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奖补等政策。

三是着眼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公办养老机构委托运营管理办法》,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委托运营或转制为国有企业。在全国率先印发《山东省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普惠养老机构价格约束和政策扶持。在全国率先在省域范围内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探索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

聚焦民之所需

着力为老年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是兜底有保障。连续5年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并建立起动态调整机制,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8%。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年发放资金约20亿元。创新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级分类探访关爱机制。

二是刚需有服务。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5%,超出国家规定任务20个百分点。发展家庭养老床位7.8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9万户。全省“两证齐全”养老机构达到超过1000家,医保定点机构787家、长护险定点904家。

三是普惠有供给。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普惠养老机构认定与管理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实施“养老+行业”行动,培育山东健康、金龄健康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品牌。

聚焦民之所望

着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破难点、消痛点、通堵点

一是创新综合监管机制。出台《山东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创新建立安全生产分级包帮和“四见四查”机制。创新养老机构“互联网+传染病监测”、“互联网+明厨亮灶”、“互联网+智慧消防”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发布省级地方养老服务标准36个,医养结合省级标准规范23个,地方标准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县域发展机制。省级每年统筹6000万左右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先后认定72个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6个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县,打造了一批县域养老服务发展高地。

三是创新持续发展机制。按照不以覆盖率论英雄、不以财政投入多少为工作评价标准、不以老年人就餐免费为导向,坚决防止开门后关门的“三不一坚决”思路,务实发展老年助餐,确保持续运行。

四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连续5年举办中日康养产业交流会,连续举办9届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6届养老服务人才政校企对接交流会。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省级对每家连锁化机构奖补50万元,全省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130家。

来源:山东民政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老博会|清雷科技荣登2024中国医疗健康增长榜医疗器械创新TOP100

近日,由健康凯歌、健康凯歌研究院主办,IT桔子、医麦客、新医界、新医云学苑、医械小树、鲤鱼门咨询、IVD行业的硬菜、药博览、安心医药会客厅、商界健康共同协办的第四届2024中国医疗健康增长Healthcare Growth Ranking(HGR)榜单震撼发布!

清雷科技凭借源自清华大学毫米波雷达+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睡眠呼吸监测系统上榜医疗器械创新TOP100。这不仅是对清雷在医疗健康领域成果的认可,更是对清雷在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清雷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AI医疗企业,近几年在医疗领域深耕发展,通过与多位医学主委合作,围绕多个病种开展医工交叉临床研究。如睡眠呼吸障碍、心跳检测、精神障碍、心血管病、肺功能检测等。今年8月份,清雷与上海六院合作临床撰写的论文《新型雷达设备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项评价与多导睡眠监测等效性的平行对照研究》在《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上刊发,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活动中,央视还对清雷的睡眠监测产品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论文截图

央视报道清雷睡眠监测产品

截至目前,清雷已获得2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授权发明专利22项。清雷的产品和系统已销售进入北医三院、上海六院、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国内100多家医院。针对睡眠相关疾病监测与诊断的瓶颈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通过传感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清雷睡眠监测产品院内使用场景

据悉,该榜单是健康凯歌10w+专家、学者、大咖、业界精英们,长期对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领军企业进行深度评估的成果展现。旨在引领业界对高质量发展道路达成更深刻的共识,激励更多企业投身医疗服务品质提升与患者满意度提高的伟大事业中。

(来源:清雷科技)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老博会|青岛市民政局局长江联军赴市北区调研养老服务工作

 11月14日下午,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江联军带队赴市北区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市北区政府副区长王芸竹参加。

  调研组实地调研了福彩四方老年公寓、敦化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了解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情况,观摩了智慧养老建设成果,详细询问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开展养老服务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广大老年人享有方便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二是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以基层赋能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快健全县域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养老服务设施中增设医疗护理、文化教育、志愿服务、辅具租售等功能,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为老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普惠性、基础性养老服务,做好困难老年人兜底性养老,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三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着力加强失能照护服务,增加护理型床位占比,增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服务形态照护服务功能,推进政策向居家社区养老倾斜,依托市场化运营,提供助餐、助浴、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发展智慧养老。四是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开展民政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季”专项行动,用好养老机构智慧消防平台,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为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筑牢安全屏障。

来源:青岛民政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老博会|未来三年市场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投资前景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3.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以上。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3.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以上。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

政策驱动:“银发经济”首次纳入国家发展政策,养老产业逐步增强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该政策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预示着属于中国的银发经济发展元年已经到来。

行业趋势:完善银发经济标准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设计科学合理的银发经济标准体系,制定相关重要标准,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以高标准的监督体系降低无效或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给,带动银发经济整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全球银发经济市场分析

全球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分析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7.80亿人,同比增长率为2.77%;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全球公共养老基金资产规模排名

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总资产达17310亿美元,位居全球公共养老基金榜首。挪威政府养老基金位居第二,总资产达14370亿美元。

中国银发经济市场分析

社会驱动力:中国老龄化人数逐年增多

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人口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人口数达21709万人,同比增长3.48%。

政策驱动力:中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 预计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3.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以上。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退休后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社交需求,普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买单,为银发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银发经济产业链市场情况分析

中国银发经济产业链

中国中老年服装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中老年服装市场规模为1581亿元,同比增长10.02%,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一代银发群体有更多的经济与时间去支撑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部分时尚品牌亦开始推出老年服装系列,满足老年人的时尚需求和爱好。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3282亿元,同比增长9.80%,2027年有望达到4237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愈发成为了消费者的关注点。在市场方面,“银发一族”和“年轻一代”因身体需求和生活观念等原因,逐渐成为保健品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人群,保健品行业未来可期。

中国家政市场规模及预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从2015年的2776亿元已提升至2021年的10149亿元,进入万亿级市场行列,2023年中国家政市场规模达1164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育儿和养老服务需求明显增加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家政服务市场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预计2026年中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有望突破13000亿元。

中国老年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广阔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各类老年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数随之攀升。家用医疗设备相比医院设备体积小巧、易于携带、操作简便,逐渐成为居家医疗、护理、保健等场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981亿元,同比上升12.37%,预计2025年将超24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用医疗器械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公共医疗资源普及程度较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居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中得到了补充,为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中国银发经济消费者调研

银发经济消费者画像

【家政】中国消费者选择老年家政市场服务偏好分析

【医疗器械】中国市场老年人医疗器械购买情况

【文娱】中国老年人娱乐方式偏好

根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33.3%,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超过1.57亿人‌。

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具体情况,日均使用时间‌:老年人在微信上的日均使用时间为1.37小时‌。90%的老年人会使用语音、视频聊天,平均掌握11.47个微信功能(共18个)。85%的老年人会使用社交类功能,50%会使用支付功能‌。

根据 2020 年 Quest 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受调查的中老年人人均月使用快手约为 800 分钟,使用抖音的时长约为 1500 分钟。

老年交友类平台‍

老朋友, 2024 年新推出的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全方位智能养老生活平台。‍

对缘,有专业红娘为老年人牵线搭桥,进行真实身份认证,保证了交友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帮助老年人寻找有缘人。

兴趣学习类平台‍

网上老年大学,专门为中老年用户提供的线上学习平台,涵盖艺术、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学习新知识,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红松,老年朋友兴趣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供朗诵、乐器、绘画、舞蹈、养生、戏曲、摄影等多种课程,汇聚了上百个老师。

中国银发经济产业SWOT分析(详细趋势分析请查阅完整版报告)

中国银发经济产业SWOT分析

银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人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消费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消失。相反,当消费群体的身份随着年龄而变化,还会创造出新的市场机遇。因此,面对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机会,如何以老年社交需求为出发点,解决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做好商业化变现,是当下追逐“银发经济”的浪潮儿们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图文来源:艾媒咨询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老博会|养老市场消费“大招”来了!24部门促进养老服务消费!适老改造支持以旧换新 护理、助浴、康复等设施将迎采购潮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民政部、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聚焦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有效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若干措施》指出,在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方面,要求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全面推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持续推动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支持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服务,支持设立社区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和配置服务(租赁)站点;持续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增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加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品质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组建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支持老年人消费品下乡。在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方面,要求不断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开发“养老服务电子地图”;持续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支持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鼓励平台企业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方面,要求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稳步实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养老服务设备更新,深化老年用品推广应用,持续发布老年用品推广目录;开展适老化改造,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支持范围,抓紧制定出台一批适老化产品生产制造、安装、服务标准。在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方面,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严格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支持养老服务质效;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和职业资格评价;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在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方面,要求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加强养老机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强化入住机构老年人人身安全保障,严厉查处欺老虐老行为,开展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识骗防骗集中宣传活动;高效处理养老服务消费纠纷,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加强养老服务标准支撑消费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认证体系。

  《若干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确保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措施落地生效。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列入重要民生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在推动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急难愁盼问题中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商务厅(局、委)、党委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委)、交通运输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文化和旅游厅(局)、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广播电视局、体育行政部门、医保局、邮政局、中医药局、消防救援局,各金融监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商务局、党委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邮政局、消防救援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民政部 商务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医保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2024年10月31日

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

(一)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全面推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持续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各地要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具备资质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鼓励各地制定扶持措施,推动老年人助浴服务发展,支持流动助浴车等相关助浴服务产品研发应用;建立智能化信息化助医服务系统,培育专业助医组织和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取号、就医陪同、代取药品、代办缴费等助医服务;支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引导家政企业开发适合居家养老的新服务品类,研发数字化平台,提高服务覆盖面。(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丰富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统筹现有资源支持建设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畅通区域内养老服务供需渠道,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消费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社区照护服务。支持设立社区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和配置服务(租赁)站点,提供展示、科普、评估、配置、租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广“养老顾问”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委托代办、资源链接等服务,参与制定个性化照护服务计划与方案。统筹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提供就近就便、优惠优质的社区养老服务。(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聚焦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落实养老机构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针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特殊需求,增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完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支持政策,推动地方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能力。探索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或拓展为连锁服务机构,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委托经营机制,引导公建民营等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高品质养老机构,依规建设老年公寓、养老社区。(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支持组建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有条件的村在履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可按规定将集体经营收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鼓励盘活闲置农房,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运营能持续的养老服务。各地要合理安排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运转经费。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老年人消费品下乡,鼓励对标记为老年用品的邮件快件提供适老化配送服务。(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五)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远程保障、活动预警等智能化设备。支持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开发“养老服务电子地图”等应用程序,便利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深化电视操作复杂治理,提升老年人看电视体验,扩大重温经典频道覆盖范围,提供适老化电视大屏内容,积极开展“智慧广电+养老服务”,通过有线电视、5G等方式,开发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养老服务消费场景。引导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养老)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聚焦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创新开发智慧养老新技术新产品。(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发展“行业+”养老新业态。支持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形成多形态新型消费领域。支持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内设养老服务部门、成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养老服务机构入驻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养老照护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升家政从业人员养老服务能力。积极发挥互联网医院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医疗床位、养老床位服务联动,推动形成整合照护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与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健康消费引领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制定旅居养老地方、团体标准,发布旅居养老服务机构推荐目录,开发旅居养老、家庭同游等产品和线路。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支持各地推动落实老年人优待“同城同待遇”,探索老年人异地养老模式。支持引导在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发布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推广“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保健体育运动。鼓励各地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金融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鼓励平台企业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建立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市场交易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引导网络电商平台、购物应用程序等平台企业提供适老化服务,增强老年人等群体享受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便捷性。持续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支持经营主体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主题促消费活动。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鼓励企业发放购物优惠券、降价促销,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引领作用,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区,支持相关机构举办产业对接活动。支持各地依规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举办各类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

(八)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予以安排。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社会力量投入等多渠道资金作用,稳步实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旧房改造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等城市更新工作,同步推进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持续以县(市、区、旗)为单位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现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数字化发展。(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区域内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支持存量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鼓励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前形成项目运行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内容、价格、运营模式等,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后可持续运行和良性发展。对运营困难、入住率低的公办养老机构,可采取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专业力量提升管理运营水平。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进养老服务设备更新。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需要对养老服务机构护理类、辅助洗浴类、康复训练类、消防安全类等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民政部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深化老年用品推广应用。持续发布老年用品推广目录。推动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功能补偿与增强设备、老年益智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老年用品行业发展。支持老年人生命体征非接触式监测、基于脑机融合的智慧康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健康需求的特殊食品。支持在老年用品领域培育国家技术创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发展老年用品维修、检测企业或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培育老年用品科技研发、展示体验、贸易集散、电子商务服务等产业集群。鼓励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设立线下老年用品展示、售卖专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地方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支持范围,对高龄老年人居家环境开展适老化改造评估工作,建设适老化改造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引导更多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推行无障碍环境认证。在城市公共区域加装老年人休息椅。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发展适老公共交通,鼓励各地加快推广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配置适量的无障碍出租汽车,支持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优化完善“一键叫车”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在营业网点设置老年人办理业务“绿色通道”,推动金融服务终端适老化改造,保留现金、存折等传统服务方式。抓紧制定出台一批适老化产品生产制造、安装、服务标准。(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

(十三)提升老年人消费意愿。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支持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养老领域信托业务探索,适应不同年龄段和风险偏好的老年人群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合理设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科学厘定费率。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民政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严格落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和有关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支持养老服务质效,鼓励支持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老年用品租赁、适老化改造等融资需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养老设施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范围。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职业体系建设,动态更新职业分类目录,加强养老服务领域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大规模培养养老护理员。支持各地培育遴选一批社会化评价机构,全面规范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促进养老护理员的技能等级和收入水平同步提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水平方面的指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价位信息。养老护理员相关待遇政策要有效覆盖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养老护理员。支持引导家政服务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标准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支持开发养老服务相关新职业标准。支持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和职业资格评价。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支持各地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推动形成若干高品质养老服务品牌。加强国有经济在养老服务领域布局,引导具有主业优势的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普惠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对接收经济困难等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应参照公办养老机构予以补助。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合作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开展跨区域养老试点探索。支持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依托“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制走出去,开拓国际养老服务市场,推广中国养老服务技术和产品。(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

(十七)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实施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养老机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强化入住机构老年人人身安全保障,严厉查处欺老虐老行为。加强“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鼓励各地探索开展养老服务质量监测,深查细改服务质量突出问题。严格要求养老机构按规定对有偿服务进行明码标价。鼓励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开展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识骗防骗集中宣传活动,提升识骗能力。(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高效处理养老服务消费纠纷。畅通养老服务消费投诉举报渠道,支持实行消费投诉公示试点,向投诉老年人反馈核实及处置情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养老服务消费纠纷快速调处和先行赔付机制,高效便捷开展纠纷调处。探索建立老年用品和服务消费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重要考虑因素。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政策落地实施。(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养老服务标准支撑消费作用。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依托制定实施一批养老服务标准。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申报等级评定,梯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认证体系。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在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领域开展贯标落标自主承诺、执行标准自我声明活动。(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及时解决影响养老服务消费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措施落地生效。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列入重要民生工作,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措施,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在推动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急难愁盼问题中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来源:中国民政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养老展|收藏+分享!2025年养老展、福祉康复展汇总

 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2050年预计将达到近5亿。全球范围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11.5亿,2050年预计将达21亿。

  “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领域确定性最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银发消费规模约4.4万亿元,“十五五”期末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到8.6万亿元。根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27.8%,占GDP的9.6%;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加到49.9万亿元、35.1%和12.5%。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2025年1月至8月部分养老健康类展会的排期已出炉,快来关注吧。

注:以上只是不完全统计,具体展会信息可以在社群获取

重点展会推荐

01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

扫码预定展位

河北医养展

  养老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着力构建“一区(环京24县养老核心区)、一圈(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三带(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养老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承接京津养老需求,加速培育壮大康养产业。目前,已有超过12万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其中北京9.6万人、天津2.6万人。
2024年5月,为了加速培育壮大康养产业,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通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综合配套等五方面20条举措,扎实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打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医养康产业和促进医养结合,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以“建设京畿福地 乐享颐养河北”为主题,将于2025年2月20日至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博览会以河北为中心辐射华北地区,集国内外医养康产业新产品体验、技术和服务交流、供需对接、高端对话等于一体,汇集整合多方领域优质资源,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医养康产业全链条行业交流首选平台,助力企业高效开拓市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展会概况

名称: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
时间:
布展时间:2025年2月18日-19日
开幕时间:2025年2月20日 9:08
展览时间:2025年2月20日-22日 9:00-17:00
地点:
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
规模:
30000平方米,参展商拟邀800家企业,计划国际化产品占比达20%,拟邀观众30000人次。
形式:
展示展览+会议论坛+合作项目洽谈
定位:
以河北为中心辐射华北地区,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医养康产业全链条行业交流首选平台。

02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

挖掘银发经济新质生产力

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家出台了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发展银发经济,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银发经济的有效市场正在加快形成、扩容提质的有利条件正在不断增多。
发展壮大康养产业,优化康养资源供给,有效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是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累计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300家参展企业,服务观众14万余人次。2024年6月27日至29日,第九届博览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和企业的支持下成功召开,服务专业观众20137人次,展览丰富、论坛专业、活动精彩,展商和观众总体满意度超过90%。成功打造出康养产业交流、合作、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为山东省招商引资工作注入活力。

20000㎡ 展示面积

500家 康养企业

30000+人次 专业观众

10场 会议活动

100+ 专业买家团

全产业链康养名企集结

91%对效果满意

83%达到参展目的

85%表示下届继续参展

以山东老博会为支点

撬动康养产业潜力市场

  山东老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拥有超100000精准专业买家资源库,观众数量和质量业内有口皆碑。作为行业一线博览会,山东老博会集合华东地区最新产业成果吸引各地政府买家团,以高端前瞻性论坛汇聚机构、金融、保险等高净值人群,以多样性细分领域垂直会议、活动吸引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一线从业者,更以万余种最新展品汇聚来自全国的运营商、贸易商、经销代理商以及一般消费者等等。

以山东老博会为高点

纵观养老产业发展脉络

  山东老博会通过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国际交流会、智慧康养产业研讨会、国际康养产业招商推介会等系列年度高端会议的打造,分别从中国养老行业顶层设计产业性前瞻、智慧康养产业最新实践应用、行业一线运营模式前沿性分享等角度,吸引了大量包括政府、金融、地产、保险、养老机构等的专业人士关注;同时,山东老博会联结众多合作伙伴共同策划、举办的同期活动、沙龙,也汇聚了各垂直细分领域专业从业者的深度参与,如加拿大老龄健康产业对接会、青岛市-鄂尔多斯市旅居康养工作座谈会、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座谈会等。

展示范围

  2025第十届山东老博会在往届举办的经验上,面对多元化的银发经济市场需求,紧跟行业风向,继续深化产业链,全新升级。聚焦“康+养”两大主题,全面覆盖老年人“医、食、住、行、游”,设置智慧信息化康养展区、十周年康养成果展区、康复护理展区、无障碍设施及适老改造展区、养老服务展区、医养结合展区、中医养生保健展区、银发经济消费展区、旅居养老展区共九大展区,集中展示国内外领先的康养科技成果及服务理念。

智慧信息化康养展区

养老机构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健康可穿戴设备、通讯照护、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智能家居、消费电子……

十周年康养成果展区

博览会十周年成果展示、各地市康养产业成果展示……

康复护理展区

护理床及床垫、褥疮防治产品、失禁护理产品、清洁消毒产品及技术、伤口护理产品、其他护理耗材……

无障碍设施及适老改造展区

无障碍家居、适老产品、助行辅具、助视辅具、助听辅具、矫正器具、辅具适配……

养老服务展区

养老机构、日照中心、养老地产、运营管理及咨询、老年供餐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居家护理服务、家政服务、辅具租赁服务……

医养结合展区

医疗器械、口腔医疗、视听医疗、神经康复、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糖尿病、中风/心脏病、康复器材、护理床/护理用品、基因检测、老年疾病防治、康复医疗机构、中医康复设备……

中医养生保健展区

中医养生、中医理疗、智慧中医、中药饮片、健康保健产品、艾灸产品、中医医院、中医诊疗、中医诊疗器械等……

银发经济消费展区

老年生活用品、健康生活家居、功能性纺织品、保健鞋服、个人卫生护理产品、消毒产品、清洗产品、家政服务等……

旅居养老展区

全国知名旅居基地、旅居公寓、老年研学……

以山东老博会为焦点

品宣跨界出圈全维覆盖

  山东老博会扎根行业多年,在主流媒体、行业媒体乃至新媒体领域都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稳固合作关系。博览会以专业媒体视角,帮助企业发掘产品爆点、定制立体式宣传方案,全展期宣传曝光量超500万。

  2025年7月,2025第十届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让我们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共赴十年之约,展位预订火热进行中不见不散!

山东养老展

  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5山东老博会|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如何“养老”?山东省四大方向发力 补齐养老短板 倾斜医疗资源

作为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山东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近年来一直为社会各界所瞩目。那么,山东省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趋势如何?目前的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哪些主要短板?下一步的养老服务政策着力点应该在哪里?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山东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

  人口老龄化即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大势,而中国是当前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1999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10%,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2023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老龄化程度为21.1%;预计到2035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老龄化程度超过30%。
山东是全国第一老年人口大省,老龄化程度也位居全国前列。1994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89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0.3%,早于全国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18万人,占比为14.75%;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比为20.9%,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91万人,占比为23.62%。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391万人,占比为33.63%,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14%,80岁及以上老年人6.18%,高龄化趋势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的明显提高。2020年,我省的老年抚养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34.65%,到2025年将上升到43.15%,到2035年,更是将达到59.92%,即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60名老年人。可以说,快速老龄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短板

  近年来,我省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2023年民政部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的养老工作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成为全国第一个医养结合示范省。但是,比照我省的人口老龄化实际和群众的养老需求,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若干短板。
一是养老设施与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省养老服务供给呈现“哑铃形”特征,即市场化机构提供的高端服务和政府兜底的敬老院提供的低端服务多,普通老年人消费得起、质量有保证的中档服务不够充分。
二是社区养老功能发挥欠佳。居家社区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当前无论社区配套建设、适老化改造还是为老服务,都尚不能适应老龄化发展需要。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作用发挥有限,尚未达到设计初衷。
三是农村养老资源短缺。和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更需要养老服务资源,但是,宏观层面,受长期公共投入差异影响,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严重滞后于城镇,缺口和短板明显。微观层面,农村家庭发生深刻变化,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同时受收入水平限制,用于养老的可支配资源有限。202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776元,仅为城镇居民的46.10%。2024年我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保障水平为每月168元,居全国第11位。
四是养老人才供需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养老人才紧缺、年轻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成为制约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养老护理员队伍为例,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三低三高”现象仍普遍存在。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根据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短板,我们认为,为了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今后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做好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加强统筹联动,继续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建设。完善设施布局,支持养老机构向周边进行功能辐射,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推动“机构社区化”和“社区机构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利、可及的养老服务。依托社区积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推动专业化、普惠性养老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在助餐、助医、社会参与、失能照护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满足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深化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养。
二是要打造适老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资源重点向老年人群体倾斜。我省应进一步发挥全国第一个医养结合示范省的优势,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职工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大老年照护服务供给,特别是要将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作为扶持重点,整合要素资源,加强政策集成,完善从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照护到安宁疗护衔接流畅的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及老年医学科建设,将高龄和共病作为支付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分组因素,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建设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优化老年就医流程。
三是要提高普通老年人的支付能力。目前我省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不足50%,实际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只占全体老年人的1%;全省有4万多家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真正形成气候的仅是极少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中,山东企业只有23家。我们认为,当前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旺、老年人养老消费意愿低的根本原因,不是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观念问题,也不是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的供给问题,而是老年人收入和支付能力低。2024年,山东省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为每月3847元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168元,远不能实现较高质量的养老。因此,要满足普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首先要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如积极响应实施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继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在发展“银发经济”和实施乡村振兴中提高老年人参与度,增加政府购买服务投入,增加子女供给等。
四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加快“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和全国各地一样,我省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如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养老服务要素资源匮乏等。由于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升,财政支持力度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高,以及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和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等原因,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短期内难以“补齐”。我们认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在乡村振兴中加快“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为老年人是农村实有人口的绝对主体,是农村生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而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有效衔接。因此,今后应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结合点,以产业振兴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的经济短板,以人才振兴补长农村养老服务的人才短板,以文化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短板,以生态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短板,以组织振兴补长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短板。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养老展

在此大环境下,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来第十年。博览会规划展示面积20000+平方米、500家知名企业和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现场参会。欢迎广大康养品牌咨询参会,抢占黄金展会,迎接市场蓝海。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发布:老人网购占比增高 智能化产品受青睐

日前,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通过调研形式与500位银发族、500位年轻人共同围绕生活状态、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话题进行对话交流,结果显示,银发族和年轻人在消费结构、运动喜好、旅行目的地、护肤习惯以及精神世界等多方面愈发重合……银发族正在跳出“社会时钟”,与年轻人以及当下流行元素等碰撞交流,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中与年轻人“同频共振”。与此同时,综合消费行为表现,《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这届银发族“老年轻了”。

报告全文如下: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532-85861016
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

 

有效期5年!山东省出台监管办法 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

  近日,山东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养老机构预收费类型、条件、标准及监管措施、政策衔接适用等内容,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9月30日。

  《办法》指出,养老机构预收费是指养老机构提前向老年人或其代理人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服务协议约定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的行为。养老机构预收的费用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

《办法》要求,养老机构不得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交费的老年人总数不得超出其备案床位总数,预收费用总额不得超出其固定资产净额(已经设定担保物权的资产价值不计入固定资产净额)。鼓励养老机构采用当月收取费用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服务。养老机构应当向老年人及其代理人出具预收费情况书面说明和风险提示函,实施预收费的养老机构应当以本机构名义与老年人或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养老机构预收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具发票。

《办法》明确,养老机构预收养老服务费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养老机构对单个老年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对符合服务协议约定退费条件的预收费用,养老机构应当按照约定及时退费。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532-85861016
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发布: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

  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5%。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床位517.2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为58.9%);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3万个,床位305.8万张。

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民政部 全国老龄办

一、人口老龄化概况

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5%。

图1 2013—2023 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2 2013—2023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3 2013—2023 年全国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

(图1-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我国老龄事业发展
(一)顶层设计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老龄工作体制作出部署,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老龄委)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老龄办)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培养,扩大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等作出部署。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5方面重点任务,发布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了面向12类老年人群体的16项服务项目内容。
202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文共8章、72条,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
(二)老年民生保障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截至202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6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1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6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792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196万人,分别增加1214万人和552万人。全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0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42万人。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22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
企业年金稳步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国有14.1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144万人。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3.19万亿元。自2007年开展投资运营以来,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26%。
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截至2023年末,参加人数超过5000万人。金融监管总局择优确定机构,丰富产品供给,开展个人养老金行业信息平台建设,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
2.医疗保险
医保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3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38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7095万人,比上年增加852万人,增长2.3%。其中,在职职工27099万人,比上年增长1.9%;退休职工9996万人,比上年增长3.7%。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5.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为96294万人。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6.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1%。
异地就医结算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全国普通门急诊、门诊慢特病及住院异地就医2.43亿人次。其中,职工医保异地就医1.61亿人次(包括省内异地就医1.01亿人次,省外异地就医0.6亿人次),居民医保异地就医8214.36万人次(包括省内异地就医5196.78万人次,省外异地就医3017.58万人次)。全国普通门急诊、门诊慢特病及住院异地就医费用7111.05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异地就医费用2806.51亿元,居民医保异地就医费用4304.54亿元。
3.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制度运行平稳。2023年,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8330.8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34.29万人。2023年基金收入243.63亿元,基金支出118.56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8080家,护理服务人员30.28万人。
4.基本生活救助
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63.6万人,其中老年人142.4万,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785.9元,比上年增长4.5%;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99.7万人,其中老年人1294.3万,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621.3元,比上年增长6.7%。全国城市特困人员37.3万人,其中老年人23.0万人;全国农村特困人员435.4万人,其中老年人344.4万。
(三)养老服务体系
1.养老服务供给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各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自然资源部出台《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指导各地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用,统筹保障相关部门土地和空间使用的合理需求,补齐医疗、养老等设施短板。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106个完整社区试点,指导各地结合试点工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空置的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服务,截至2023年末,累计已有1.3万套公租房免费用于养老服务。退役军人事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光荣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光荣院高质量发展。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养老机构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商务部加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截至2023年末,全国15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圈3476个,涉及养老、社区餐饮等商业网点78.8万个,服务居民约6455万人。
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床位517.2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为58.9%);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3万个,床位305.8万张。
2.养老服务兜底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部、体育总局印发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进一步明确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支出责任。民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指导各地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覆盖。
截至2023年末,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3547.8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621.4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98.5万人,享受综合补贴的老年人66.7万人。全国共支出老年福利资金421.7亿元,养老服务资金223.2亿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947.9万60周岁及以上的残疾老年人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占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的47.2%,全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25.5亿元。
3.养老服务安全和质量
养老服务质量水平逐步提升。民政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导各地排查整治养老机构各类安全隐患2.9万处;印发《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信用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北京、河北、辽宁、湖北、湖南等5省份开展养老机构信用监管试点;印发《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的通知》,全面评估养老服务监管制度建设、机制运行、能力提升、工作成效。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和《〈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2023版)》。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修订出台《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截至2023年末,具备养老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55家,发放有效养老服务认证证书170张。
4.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作出部署。教育部优化养老服务学科专业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等教育方面,2023年全国高校新增设护理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点34个,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校共开设护理学、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点770余个。职业教育方面,现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设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5个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相关专业,2023年中职相关专业布点1700余个,高职专科相关专业布点1600余个。继续教育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等33所高校2023年备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点34个。
(四)老年健康服务
1.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老年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期评估。国家中医药局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中医康复科建设的政策文件,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老年健康的质量和水平。完善老年健康标准体系,开展《老年安宁疗护病区设置标准》《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在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标准》等标准研制。
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持续强化。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项目。把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优先签约、优先服务。组织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营养改善、口腔健康、痴呆防治促进专项行动。加快推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发展。持续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组建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的协同创新网络,提升老年疾病领域临床研究能力。组织实施2023年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和安宁疗护人才能力提升项目。中国残联持续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2023年,共有389.6万残疾老年人得到康复服务。
老年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以“科学健身助力老年健康”为主题,开展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发布2023年老年健康教育科普视频。实施老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开展2023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在16个省份深入实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积极开展老年健康科普工作,制作“预防老年人跌倒,从防跌倒1234行动开始”系列科普视频。发布《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以及20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中国残联会同中央网信办等17个部门组织开展第七次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残疾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残疾预防意识。
2023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服务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达13545.7万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1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6877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110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755个;安宁疗护服务在全国185个市(区)推开。
2.医养结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等8类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项目。实施全国医养结合示范项目,遴选第一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总结推广全国90个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工作典型经验。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工作,组织“敬老月”会诊活动。开展2023年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4万余名。组织编写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召开教材新书发布会宣介推广。
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7881家,比上年增长12.8%;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超过8.7万对,比上年增长3.6%。
(五)银发经济
1.老年用品产业
积极推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遴选推广263家企业的332项优质老年产品,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上线上万款适老化产品。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等老年用品国家标准,下达《无障碍洗浴机》《登机轮椅》等12项老年用品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积极参与银发经济国际标准研制,由我国专家担任工作组召集人和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的ISO25556《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国际标准成功注册为DIS稿;强化老年用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2023年抽查老年鞋、老视成镜等老年用品172批次;推进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双轨制改革,修订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商务部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举办“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与健康大会”、康复辅助器具供需对接会等活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引入更多优质老年产品;指导举办“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网络主题促销活动,针对老年群体推出线上适老专区,打造适老消费新场景。
2.健康养老产业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遴选公布了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36家、示范园区1个、示范街道(乡镇)45个、示范基地13个,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鼓励外商投资老龄产业。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总结推广老年旅游工作的好经验、好模式。
3.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民政部修订发布《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3年版)》,组织研制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国家标准193项、行业标准45项、团体标准32项,加强对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及服务的规范化引导;组织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截至2023年末,试点地区建成产业园49个,入驻企业739家,实现产业营收309亿元,设立社区租赁服务实体店400余家,服务人次达870万。中国残联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实施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实现辅具补贴制度省级全覆盖,2023年共有92.2万残疾老年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4.养老金融
积极发展商业养老金融。金融监管总局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为11%的中青年群体提供老龄阶段补充养老保障。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截至2023年末,累计发行养老理财产品51只,金额超过1000亿元,投资者47万人。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产品余额近400亿元,存款人数超过16万人。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开户近60万个。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转为常态化业务经营,专属养老保险保单件数约74万件,保费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新业态和新产业就业人员保单超过8万件。
(六)老年友好型社会
1.老年宜居环境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提质增量。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惠及居民897万户,结合改造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2.1万个;指导各地在公租房保障中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予以优先配租,截至2023年末,累计已有716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公租房保障;印发《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推广普及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民政部持续开展“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3年末,累计改造148.28万户。农业农村部将支持农村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度工作要点。退役军人事务部推进军休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23年末,共完成改造485个,加装电梯679部。中国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质量的通知》,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完成改造88.08万户,其中残疾老年人41.19万户。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命名999个社区为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公安部取消申请小型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70周岁年龄上限,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和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创造老年友好出行环境。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残联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创建。国家药监局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实施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等5件更贴近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导各地全年新增及更新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7700余辆,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1100余条,完成3800余个城市公共汽电车站台改造;指导全国140余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通95128电话约车服务,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一键叫车功能”累计为1300余万老年顾客提供服务超过1亿单;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服务,累计为3万余人次老年乘客提供“爱心预约”;持续完善公路水路客运适老化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累计建设无障碍通道1.7万个、无障碍厕位1.3万个、无障碍停车位2.1万个。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认知无障碍第1部分:一般指南》《无障碍设计触摸导引地图的内容、图形和表达方法》等2项国家标准,下达老年友好环境建设相关国家标准计划13项;联合中国残联发布《无障碍环境认证目录(第一批)》《无障碍环境认证实施规则》,组建无障碍环境认证技术委员会,发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首批无障碍认证项目,不断健全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
2.老年人社会参与
持续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依托开放大学体系成立42家省级分部,在全国构建近3000个学习中心、5.5万个基层学习点。教育部搭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3.6万门(个)、共计408.9万分钟课程资源,平台注册用户超235万人,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5708万人次。退役军人事务部着力提升军休老年大学办学水平,截至2023年末,北京、浙江等27个省份挂牌成立75所军休老年大学。中国老龄协会开展全国老年大学(学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老年阅读专题节目《乐龄读书会》。
老年人文体活动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依托新时代系列创作工程等重大专项,培育出京剧《土地长歌》、舞台剧《老兵》、美术作品《夕阳欢歌》等一批体现敬老爱老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截至目前,全国群众文化机构馆办文艺团体9322个,受其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62920个,为老年人组织专场活动年均超3.5万余场次。体育总局研制《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推动各地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会同财政部支持全国2451个公共体育场馆向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并向老年人提供更优惠服务;举办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2023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优化传统老年人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持续开展“九九重阳”全民健身、新年登高、“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体育宣传周”等活动。
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中央社会工作部开展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选树一批面向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指导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关爱健康志愿服务”百场活动,组织三甲医院医生深入城乡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体检、义诊等医疗志愿服务。全国总工会指导各级工会开展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学雷锋和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团中央发布《2023年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工作提示》和第一批为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案例,提升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设计能力和水平。全国妇联启动“巾帼志愿关爱行”主题活动,常态化推进助老巾帼志愿阳光行动。中国老龄协会会同民政部开展全国老年志愿服务暨“银龄行动”乡村振兴行主题活动,发布2022年老年志愿服务十大事件,实施基层老年协会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批试点。
3.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会同中国残联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末,2577家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完成改造,提升老年人数字生活体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续优化全国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服务,解决老年人往返参保地或居住地进行认证问题。截至2023年末,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91项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当年累计访问量14.88亿人次,电子社保卡推出“亲情服务”功能,累计使用人数超过7258万,上线“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人员服务)”模块,由工作人员帮助待认证人员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推出“长辈版”服务页面,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精简服务页面展示。通过社保卡发放养老金,支持老年人通过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享受养老、就医购药、交通出行、长者食堂等服务。公安部推出“交管12123”手机APP大字版,开通老年人委托亲属网上代办功能。中央网信办、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指引,提升老年人数字求职能力。广电总局印发《智慧广电技术体系及实施指南》《关于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电视操作复杂治理工作,解决老年人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外交部提升领事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为旅居海外的退休老年人提供线上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服务6.94万人次。
4.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
持续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氛围。全国老龄委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无障碍环境共建共享”为主题,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树立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着力打造适老宜居社会环境,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宣传部组织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焦老年群体,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教育部指导各地高校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小我融入大我”社会实践育人活动,广泛开展尊老孝老敬老文化宣传。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广电总局、中国老龄协会联合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养老助老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暨展播活动。全国总工会以工会职工书屋为载体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工作。全国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实施“心系老年·孝心工程”等项目。中国老龄协会组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百日宣讲活动,发布2023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老龄新闻。
5.老年人权益保障
宣传引导老年人提高安全意识。公安部组织各地公安机关依托“5.15”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全国“敬老月”、非法集资宣传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老年人防骗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宣传月活动,持续推动“防非”宣传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中国老龄协会发布全国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警示教育案例,制作《老有所依·乐享桑榆》系列专题节目、《守护夕阳十年间》老年普法教育大型系列节目,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老年人防诈反诈系列宣传、老年普法教育进社区——老年人防诈骗主题活动,指导开展第二届全国老年人防诈反诈知识大赛、第三届中国老年健康知识大赛。全国妇联重点关注失能失智老年妇女,及时发现报告侵权隐患和违法犯罪线索,主动提供维权服务。
严厉打击涉老领域违法犯罪。公安部会同中央政法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将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作为打击侵财犯罪的重点统筹推进,2023年共破获案件1.5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万余名;开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推销“养老旅游”、销售“养老理财”等为名的突出犯罪;组织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涉老保健品、药品等突出犯罪活动,侦破一批大要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团伙。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管局等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组织排查养老机构3.7万家、老年助餐服务机构5.2万家,督促整改问题1.9万个。文化和旅游部深化旅游市场执法检查,整治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聚焦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加大对“神医”“神药”广告乱象的清理整治力度,全年共查处相关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罚没金额1.25亿元。
优化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司法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全国法律援助机构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对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为老年受援人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为有需要的残疾老年人提供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2023年,共组织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9.72万件,同比增长4%。全国公证机构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老年人办理遗嘱、委托等公证事项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规范,减轻老年人办证负担;落实老年人办理公证收费减免政策,2023年共为老年人办理减免收费公证7.3万件,为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2.4万件。全国妇联依托公益项目等,为老年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
6.国际交流合作
外交部会同民政部等部门派员参加联合国大会老龄问题开放工作组第13次会议,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介绍中国老龄事业成就;组织部分外国记者赴上海市老年康养社区参观访问,增进世界对我国老龄政策的了解和认知。民政部积极与法国、希腊、荷兰等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交流合作。中国老龄协会派员参加“2023老年人人权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拓展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等机构和国际老龄协会、国际老龄联合会等国际老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532-85861016
网址:http://health.hmed365.com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