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很多地区气温高达38℃~39℃,局部地区超过40℃。入夏后,很多地区进入“火炉期”。为了预防中暑,人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减轻劳动或运动强度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或者运动。
2.口渴后不宜狂饮 口渴时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最好喝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每天喝1.5~2升水。
3.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 外出时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或真丝面料的衣服。
4.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附近,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不宜大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若大量饮酒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6.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出汗量大、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7.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会加深中枢神经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8.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9.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在24℃以下,以防止室内外温差太大,出现中暑。
此外,可适当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等。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让身体散热;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以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求助电话。(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延伸阅读
哪些人容易中暑
1.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
2.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锅炉工人等。
3.居住条件差,经常处于不通风环境的人。
4.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5.要特别提醒以下这些人注意: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别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学校开学前要进行军训的新生。
中暑有哪些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可正常也可升高,但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和体温轻度升高等。
重症中暑 有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四肢、小腿以及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热衰竭:热痉挛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晕眩、恶心、呕吐、头痛、多汗、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血压降低、虚脱、晕厥等。主要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热射病:最严重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热射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运动及军训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心率加快。2.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居住条件差者。患者早期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谵妄) 、癫痫发作,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瞳孔缩小、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供稿)
1.减轻劳动或运动强度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或者运动。
2.口渴后不宜狂饮 口渴时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最好喝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每天喝1.5~2升水。
3.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 外出时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或真丝面料的衣服。
4.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附近,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不宜大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若大量饮酒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6.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出汗量大、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7.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会加深中枢神经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8.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9.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在24℃以下,以防止室内外温差太大,出现中暑。
此外,可适当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等。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让身体散热;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以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求助电话。(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延伸阅读
哪些人容易中暑
1.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
2.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锅炉工人等。
3.居住条件差,经常处于不通风环境的人。
4.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5.要特别提醒以下这些人注意: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别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学校开学前要进行军训的新生。
中暑有哪些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可正常也可升高,但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和体温轻度升高等。
重症中暑 有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四肢、小腿以及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热衰竭:热痉挛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晕眩、恶心、呕吐、头痛、多汗、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血压降低、虚脱、晕厥等。主要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热射病:最严重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热射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运动及军训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心率加快。2.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居住条件差者。患者早期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谵妄) 、癫痫发作,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瞳孔缩小、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