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丨山东省民政厅:倾力打造“孝善齐鲁·康养山东”服务品牌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深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擦亮“孝善齐鲁·康养山东”服务品牌,探索有山东特色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2025山东养老展|共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让每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关爱

  敬老爱老,美德流传。今年10月1日至31日是全国敬老月,日前,青岛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出呼吁,希望各行各业结合实际,为老年人多做实事,共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紧扣“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活动主题,青岛市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更是对老年人价值的重新认识。老年人并非社会的负担,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关注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尊严和温暖。
金融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了解防范金融诈骗的方法,增强他们的金融安全意识。同时,推出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让他们的财富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值增值。
教育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开设各种兴趣班,如书法、绘画、音乐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教学服务,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养老机构则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照料。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人们在养老机构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法律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文旅部门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旅游线路,配备专业的导游和医护人员,确保老年人的旅游安全。同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画展览等,让老年人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医疗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活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医疗专家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体育部门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建设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设施,如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等。举办老年人体育比赛,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志愿服务组织更是敬老爱老的重要力量。可以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陪伴聊天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

  在敬老月期间,青岛市各界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等活动。重点聚焦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等群体,关心老年人生活,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动员爱心企业、涉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面向广大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培训、健康科普教育、维护合法权益等活动。组织文体艺术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展示老年人精神风貌。
青岛市老龄委强调,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在青岛市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青岛市一定能够构建起老年友好型社会,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明年山东省家庭养老床位达9万张!山东出台12条措施关爱这一群体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文件。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树山介绍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制定出台《若干措施》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第一,从国家要求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第二,从群众需求看,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对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进一步摸清现状。近几年山东老龄化加速发展,每年新增老年人口都在200万左右,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相应也在增加,对专业化照护服务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第三,从工作发展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供需匹配、专业人才培养、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提升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包括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优化重点人群照护服务、提升照护服务质量四个部分,共12条具体措施。
第一部分,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共2条,主要解决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不互认、不共享问题。针对数据不共享,《若干措施》提出,2025年年底前,依托省级养老管理平台,归集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失能失智老年人数据,建立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信息数据库。针对结果不互认,提出加强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间评估结果互认共享;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的县(市、区)建立联合评估机制,实现一次评估、结果共享。
第二部分,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共3条,主要从居家照护、社区照护、机构照护三个方面解决服务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居家照护方面,提出2025年年底前,全省家庭养老床位发展到9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达到15万户。社区照护方面,提出2027年年底前,全省培育300家规范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0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设立1000个社区康复辅助器具购买、租赁服务站点。机构照护方面,提出支持发展普惠性养老机构,建设100家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探索整体照护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优化重点人群照护服务,共3条,主要解决困难失能群体的照护问题。重点聚焦困难、失智和农村三类群体。聚焦困难失能老年人,提出落实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托养、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等兜底保障制度,探索困难重度残疾老年人托养政策。聚焦失智老年人,提出2026年年底前,在全省建设100个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原则上每个设区的市至少建设1家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机构。聚焦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出支持县级敬老院按需设置失能或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鼓励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第四部分,提升照护服务质量,共4条,主要解决专业照护服务质量问题。一是加强医养康养融合,提出支持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家庭医生服务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发展老年病医院。二是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提出2025年年底前,实现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不断扩大定点范围、支付范围、城市范围。三是加强照护人才培育,提出在全省开展以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认知障碍照护员等为重点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进修轮训机制,扩大长期照护师队伍。四是加强用品产品供给,丰富老年人生活护理等养老产品供给,鼓励各市因地制宜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

  下一步,山东省民政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照职责分工,跟踪推动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 探索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国家老有所养的中国方案

9月18日,全国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任务,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成熟定型。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唐承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刻领会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趋势、定位要求、功能作用、总体目标、重要原则、重点任务。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所作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紧紧抓住重要窗口期,全面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探索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国家老有所养的中国方案。
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和养老服务短板弱项,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到2035年实现党中央确立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战略目标。要牢牢把握养老服务重在基层的规律特点,着力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分工科学的养老服务网络。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失能照护为重点,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贯通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要着力促进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厘清政府、市场、社会职责定位,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事业的良性发展机制。要切实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分工合作、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合力。要强化要素保障,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确保养老服务有保障、价格可承担、运营可持续。要夯实工作力量,一体推进养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下大力气补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板。

  山东、上海、安徽、福建、江西、重庆、陕西等7省(市)民政厅(局)作了交流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省(区、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民政部有关司局、中国老龄协会、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参展热线:0532-85861016

 

倾力打造“孝善齐鲁·康养山东”服务品牌|山东养老展|山东老博会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深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擦亮“孝善齐鲁·康养山东”服务品牌,探索有山东特色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点谋划推动,力促养老工作行稳致远

  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91万人。对于养老工作,山东始终坚持高点谋划推动。纳入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将养老工作纳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将医养健康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十四五”以来,连续4年将护理型床位建设、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养老食堂等19项养老工作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高位推进实施。完善法规政策。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省政府接续出台“十三五”“十四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养老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8个综合性文件,省民政厅联合省有关部门出台40余个专题文件,搭建起了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四梁八柱”。健全体制机制。省级建立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15个省直部门参与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定期会商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契机,在养老服务处基础上,新成立老龄工作促进处、老龄权益保障处,推动老龄和养老工作协同发展,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情、家庭有爱”的山东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扶持激励,引导要素资源集聚发展

  为更好推动全省养老工作发展,出台多项强化扶持激励举措,引导要素资源集聚发展。加强资金扶持。从2014年起省级设立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根据年度重点工作,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7.4亿元对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给予重点扶持。加强融资支持。省级创新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动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381.6亿元;在全省推广无抵押“养老保障贷”,累计向养老机构授信4.4亿元。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城企联动普惠养老等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加强用地保障。全省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均被纳入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推动各地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明确养老服务设施总体布局、用地规模和数量功能,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分阶段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全省累计解决养老设施用地3万亩。加强人才培养。省政府设立“齐鲁和谐使者”,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政府津贴,先后有155名养老从业人员入选。在全国率先出台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奖补等政策。省级连续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累计培训35万人次。

完善服务制度,推动人人享有基本养老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养老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强化兜底服务。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高龄津贴、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8%。扩容普惠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市县三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实现全覆盖。印发《山东省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引导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全省养老机构床位达到45.4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75%,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建设老年食堂1.2万处、家庭养老床位7.7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6万户。做优品质服务。大力发展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服务组织,培育山东健康、金龄健康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品牌,全省连锁化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发展到130家。制定《智慧养老院建设指引(试行)》,推进智慧护理、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食堂等智慧养老场景落地应用。

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养老服务量质齐升

  改革创新是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山东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养老服务水平提升上取得丰硕成果。医养康养深度融合。成功争创全国唯一医养结合示范省,全省“两证齐全”养老机构达到1000家,纳入医保定点、长护险定点的养老机构达到787家、904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国率先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构建老年人全周期、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县域养老系统推进。省级每年统筹60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先后认定72个创新示范县、6个高质量发展提升县,形成了系统化整合要素资源、协同化推进城乡联动、整体化破解养老难题的县域养老发展模式。监管机制全面建立。出台《山东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全面建立。创新建立安全生产分级包帮和“四见四查”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在全国率先集中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历史遗留问题,推动795家养老机构完成问题整治。运营机制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办养老机构委托运营管理办法,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委托运营或转制为国有企业,全省实行委托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占比提高到60%。探索连锁连片运营机制,专业医养结合机构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对辖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站实行连锁化运营,以大带小,形成规模效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聚焦改革“四大体系”,

积极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设施、质量、运营、供给“四大体系”改革,盘活存量资源,创新运营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有力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功能、基本服务属性和拓展延伸效应。
改革设施体系 优化发展布局。一是做强做大县级敬老院。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县级层面建设以特困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全省共建有县级敬老院166处,实现县级全覆盖。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中心敬老院。将部分硬件设施差、服务功能弱的镇办敬老院进行撤并,打造“多镇一院”“一院辐射多镇”格局,全省共建有中心敬老院128处。三是打造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采取新建或现有敬老院升级等方式,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82处,因地制宜为辖区老年人开展集中托养、助餐送餐、居家上门等多样化服务。
改革质量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安全水平。省级安排1.5亿元资金支持敬老院进行消防改造提升,推动795家养老机构解决消防审验历史遗留问题;16市全部建成“智慧消防”平台,实现实时远程监测、智能预警、报警。二是提升照护功能。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计划(2020—2022年),2020年以来,省级安排补助资金2.46亿元,建设改造敬老院537处,增加护理型床位8.9万张。三是提升服务质量。省级发布《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行规范》等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起与等级挂钩的运营奖补机制,根据1—5星级给予0.8—1.2倍差异化补助。
改革运营体系 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委托运营型。将公办养老机构委托给具备专业养老服务能力的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全省实行委托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达到60%。二是转制企业型。潍坊寿光、德州齐河等地将县域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整合打包,转制为国有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连锁化运营、品牌化服务。三是“两院一体”型。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与农村敬老院融合发展,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共享互补,全省实行“两院合一”的敬老院达157家。四是辐射带动型。青岛、威海等地将敬老院升级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连锁化运营辖区内的农村幸福院、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改革服务体系 满足多元需求。一是强化兜底保障服务。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行集中供养,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8%。二是适度拓展保障范围。开展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试点,解决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开展“情暖夕阳”慈善助老项目,每年统筹各级慈善资金5000万元,资助有集中托养意愿的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或购买居家服务。三是开展普惠养老服务。指导各市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比例的普惠养老床位,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合理确定收费价格。

坚持高位推动,多点发力创新,加快构建多元化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把老年食堂建设纳入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从老年人关心的“一餐热饭”入手,丰富运营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应对银发潮、守护夕阳红,加快构建多元化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坚持高位推动 确保“谋得准”。为开展好老年助餐服务,山东坚持高位推动,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统筹谋划促动。把发展老年助餐连年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省委深改委考核事项和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内容。二是试点先行带动。2021年以来,先后选择日照市岚山区等5个县(市、区)作为“实验田”,开展老年助餐试点,为全面推开老年助餐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系统部署推动。省民政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意见》,按照“三不一坚决”思路,坚持“三年三步走”,细化实化目标路径,蹄疾步稳推动老年食堂建设。
创新建设运营 确保“开得起”。建设老年食堂离不开场地与人员,山东探索创新了多种建设运营模式。一是设施改造型。充分利用街道、社区闲置房屋资源,采取政府、集体出资或者企业合作、赞助等方式,建设社区老年食堂。二是依托建设型。依托具备条件的现有养老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发展老年食堂。三是中央厨房辐射带动型。在不方便设置厨房的区域,设立为老助餐服务站,依托中央厨房配送方式开展助餐服务。四是连锁企业布点型。依托连锁化餐饮企业设立老年助餐点、助餐窗口,增加适合老年人的菜品,实行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
创新政策集成 确保“干得成”。为确保老年食堂“干得成”,山东积极创新政策集成。一是补建设。对符合条件的老年食堂,根据建设规模给予1万—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二是补运营。省级设立老年助餐运营奖补项目,引导各市对老年食堂、开设老年助餐点的餐饮企业以及配餐送餐企业等,综合考虑就餐、送餐人次和质量、老年人满意度等因素,给予运营奖补。三是补老人。依据老年人的年龄、经济状况等因素,给予一定餐费补贴。四是补岗位。省级出台了《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实施方案》,将老年助餐等养老服务类公益岗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各地共安排公益岗7110人。五是“慈善+”。各地将老年助餐作为慈善捐赠重点领域,近年来累计安排慈善资金1.4亿元。
创新运营模式 确保“稳得住”。为保障老年食堂能够持续运营,山东探索提出多种运营模式:一是财政扶持型。青岛市在市区两级给予所有老年人就餐补贴基础上,对高龄、农村、签约家庭养老床位的失能老年人叠加打折补贴政策。二是“普惠+优待”型。济南市运用财政资金,对7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老年人实行差异化就餐补贴,在满足特殊群体就餐需求的同时,也为其他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化的就餐服务。三是慈善助力型。滨州市围绕老年助餐设立募捐项目,按照每处补贴3万元的标准给予开办补贴,同时建立“滨滨爱心送餐”服务队,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参与。四是多元共担型。日照市探索建立了财政补助、集体资助、社会捐助、子女赡养、生产辅助、志愿互助“六助”资金保障机制,特别是因地制宜探索了“小菜园”生产辅助模式。
创新综合监管 确保“管得好”。老年食堂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山东不断创新综合监管举措。一是标准化引领。省民政厅编制《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要求》,明确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和质量要求。二是协同化监管。省民政厅等19部门联合建立养老服务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监管,加强对设施安全和食品卫生检查,确保老年食堂规范运营。三是智能化管理。优化省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功能,打造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包括老年食堂在内的养老服务数据库。

构建“四化”保障体系,破解失能老年人照护难题

  近年来,山东将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顶层设计,强化兜底保障,优化多元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有力满足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需求。
构建“集成化”政策支持体系。注重法治保障。出台《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推动医养康养等作为重要条款。注重规划引领。制定《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等列为重要发展指标。注重试点带动。选择16个县(市、区)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推动构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有序衔接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注重标准支撑。出台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出台《老年人照护等级划分与评估》等9个省级地方标准。
构建“精准化”兜底保障体系。兜牢失能特困老年人。推动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愿进全进”,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8%,75%的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享受上门照料护理服务。兜牢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建立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每人每月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护理补贴。建立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专业照护制度,为13万余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兜牢残疾老年人。将全省58.36万名困难残疾老年人、52.9万名重度残疾老年人,全部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按月给予补贴。兜牢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在全国率先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级分类探访关爱服务制度,加强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关心关爱。
构建“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居家照护服务供给。完善居家护理制度,惠及全省失能老年人18.8万名;加强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全省家庭养老床位达到7.7万张。加强社区照护服务供给。建成集长短期托养、康复护理、辅具租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896处,培育社区嵌入式、小型化等养老服务机构396家。加强机构照护服务供给。在全国率先开展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托养试点。对收住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每人每月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运营补贴,引导养老机构优先收住失能老年人。加强医养康养服务供给。全省“两证齐全”的养老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其中纳入医保定点和长护险定点的分别占81.8%和94%。
构建“精细化”照护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全省设立养老服务及相关专业的院校达到275所、在校学生23.7万人,养老服务机构中医师、护士、康复师等专业人才已达8242人。优化品牌引领机制。设立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服务品牌奖补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全省连锁化、规模化、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组织)达到130家。优化智慧赋能机制。制定山东省智慧养老院建设方案,建立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打造智慧养老院100家。养老服务机构“互联网+传染病监测”“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消防”覆盖率均达100%。优化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出台《山东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梳理包括失能老年人安全照护在内的重点监管事项13个,生成检查应用场景23项。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参展热线:0532-85861016

养老机构速看!10月1日施行 一图读懂《山东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

 近日,山东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机构预收费类型、条件、标准及监管措施、政策衔接适用等内容。《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9月30日。
《办法》指出,养老机构预收费是指养老机构提前向老年人或其代理人收取一定额度费用,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服务协议约定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的行为。养老机构预收的费用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
根据《办法》,养老机构不得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交费的老年人总数不得超出其备案床位总数,预收费用总额不得超出其固定资产净额(已经设定担保物权的资产价值不计入固定资产净额)。鼓励养老机构采用当月收取费用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服务。
养老机构应当向老年人及其代理人出具预收费情况书面说明和风险提示函,说明预收费收取、使用等相关信息,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服务协议中明确预收费的项目、标准、管理方式、权利义务、退费条件及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事项,不得利用格式条款设定不合理的退费限制、排除或者限制老年人或其代理人权利、加重老年人或其代理人责任、减轻或者免除养老机构责任。
实施预收费的养老机构应当以本机构名义与老年人或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不得由其关联企业(组织)或者其他企业(组织)代替本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施收费行为。
“《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有效防范化解养老机构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促进我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尹洪䘵认为。《办法》主要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力求条理清晰。在“总则”部分统一明确预收费监管共性事项,在“收费管理”部分明确养老服务费、押金、会员费的不同监管要求,在“存管账户管理”“监管处置”部分流程化明确监管措施,统分结合,脉络明晰,系统全面,便于基层理解把握。
二是坚持包容审慎。聚焦风险较大的会员费监管,从养老机构自有固定资产和注册登记两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预收会员费的基本条件,规定了会员费收取额度、风险保证金留存比例和备案、监管事项;从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方面考虑,未对机构运营时间、床位规模等作出附加限制,做到既积极防范风险,又充分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三是便于操作落实。省级进一步明确细化了会员费单人收取最高标准(不得超过本机构最高月养老服务费收费标准的12倍)、风险保证金最低留存比例(不得低于该账户会员费总额的10%)、资金异常流动情形(5个方面)、政策衔接过渡期(30日)等有关内容。依据事权职责明确了各级民政部门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职责,部分监管措施已在先期试点市实施,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参展热线:0532-85861016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央财政新增3亿元支持助餐服务

 在日前举办的民政部2024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武增锋介绍,近日,民政部协调落实中央财政新增3亿元支持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指导推动各地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

  据介绍,今年以来,民政部等多部门组织实施“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其中包括,持续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层面对农村养老服务作出总体性、系统性部署,联合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工作,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
同时,为规范引导养老机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开始实施,通过细化工作任务措施,进一步抓紧抓实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民政部组织开展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并督促指导各地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目前已实现省级全覆盖。
武增锋表示,民政部将加快制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等政策文件,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因地制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2025海名国际养老产业系列展
2025.2.20-22 2025.7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农村多元互助养老服务值得推广

8月26日下午,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学习。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近日,国务院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提出要“因地制宜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照护服务供给,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开展互助养老”。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各地不断健全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但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建设力量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完善养老服务网络需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聚焦村庄所适、老人所需,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更加普惠。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各地应结合地域特点、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服务可及性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等资源,改造建设养老服务场所。推进村庄适老化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设施、生产条件以及村庄公共空间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增强基层养老服务协同衔接。目前,部分地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协同衔接不足,各职能部门有待明确自身定位,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更好整合县级公办养老服务资源,推进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加村级养老服务点,逐步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探索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面对庞大的农村养老需求,要调动多元主体,形成政府扶持引导、村集体组织建设、村庄邻里相互帮扶、社会广泛支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市场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建设。
当前,不少地区探索基于村庄熟人社会的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具有低成本、非营利、多元主体参与等特点,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有益探索。应加大政策引导,给予更多制度性保障和支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2025海名国际养老产业系列展
2025.2.20-22 2025.7

  2025中国(河北)国际医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将于2025年2月20日-22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养老展、康养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5年7月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总展示面积预计超过50000平方米,超过10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6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各医养康名企速来抢订黄金展位吧。

 

山东长期护理险:破解失能困境,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探索建立“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有效破解过去“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困局。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覆盖5173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年为20余万失能人员提供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社保“第六险”。记者了解到,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起步较早,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4年开展首批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2021年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2018年部分市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2年在全省范围推开。

这项社保“第六险”能为失能老人带来什么?解决什么困境?山东对长护险制度进行了哪些探索?

长护险政策何以新?

实施异地报销制度

  今年3月,为了照顾定居济南并迎来新生命的子女,家在烟台市的孙巨义不得不“拖家带口”搬至济南生活。孙巨义的岳父孙庆忠老人今年已是92岁高龄,也需要照顾。“老人在2017年的时候不慎摔倒,导致硬膜下血肿出血,压迫双脑,失去了大部分自理能力。”孙巨义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半自理状态,到如今完全依赖鼻饲进食,且伴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护理。在烟台时,老人作为职工医保的享受者,能够获得长护险服务,但来到济南后,这一服务却因异地限制而中断
面对这一困境,孙巨义夫妇不得不亲自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同时还要兼顾新生儿的抚养,生活压力巨大。“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我爱人经常关注医保待遇,6月份的时候关注到烟台医保公众号发布了异地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的消息,当时我接着就打电话咨询了。”孙巨义激动地告诉记者。
详细了解政策后,孙巨义立即行动,在烟台市医疗保障局的工作人员“线上+线下”的悉心帮助下,他快速提交了详细的申请资料及住院病历,并顺利通过了线上评估,孙庆忠最终获得了最高等级(5级)的长护险待遇,每月可享受1200元的报销待遇。“政策是6月30号开始执行,7月10号左右我就办理完了,很快就有护理员上门照顾老人了。”孙巨义说。
针对部分失能人员随子女异地生活的现实情况,山东建立实施异地长期护理保险报销制度,今年7月起,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可凭有效费用凭证等,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随着政策的实施,孙庆忠用药费用也得到了大幅减轻,每月基础用药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现在个人仅承担10%。并且专业的护士和护理机构能够定期上门,为其提供胃管更换、口腔护理、吸痰等基础护理,还有针对性的按摩和清洁服务,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孙庆忠的生活质量。
“自从有了专业的护理,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不再像之前那样整天昏睡。”孙巨义感慨,“作为家属,我们虽然尽心尽力,但终究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专业的护理不仅让老人得到了更好的照顾,也让我们家属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去关注他的饮食和其他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社会性难题,扭转了失能人员“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截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扩展延伸政策受益面。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员年龄段覆盖全生命周期,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待遇。在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部分市还将中度失能人员、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统筹用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初步显现出了赋能作用。

长护险政策何以活?

银发经济新机遇

  2023年底,山东省常住人口1.01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91万,占比23.62%,是老龄人口总量最大且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省份。
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不仅为失能老年群体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更为银发医养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记者了解到,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一位曾经的“职场精英”转行做了“居家护理员”。
于丽华今年46岁,之前就职于海尔集团,拥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曾在技术支持和维护领域深耕九年。然而,在生育第二胎并面临家中老人年纪增长的情况下,她决定换份工作,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于是,她选择加入青岛市城阳区夏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居家护理员。
刚入职时,于丽华经历了初级培训,并不断参加区和市里的长护系统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她表示:“爱一行干一行,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沉淀下去。”因此,入职两年以来她一直在不断进修,以适应居家护理工作的需求。
在工作中,于丽华主要负责护理22到23位老人,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家护其实属于定制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每次上门都要做一些记录,需要研究每个老人的病情和性格,了解这位老人得了什么病、应该注意什么、我应该在哪方面做得更多。”
加入居家护理行业两年多来,于丽华的工作手记本已经写满了。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最近,还得到了新的职业晋升机会。“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家护这个行业其实是值得年轻人深耕的行业,不仅是行业前景,同样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满怀爱心的去护理每一个需要你的老人,我觉得特别有价值。”于丽华说。
“于丽华这样高学历的人才并不多见。上门服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辛,我们都深有体会。为此,我深感需要发挥好标杆作用,保护好这个好苗子,为团队树立一个优秀的样板。”青岛佳家康医疗集团董事长李晓玲告诉记者。

长护险政策何以兴?

政策为翼促进机构发展

  2002年,药剂专业毕业的李晓玲开始创业,开了一家社区门诊。2006年,青岛市慢性病医保政策出台,为她的创业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政策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治疗费用,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就诊量。她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慢性病患者前来就诊。
据了解,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这一政策落地加速了我们企业的裂变,长护险主要针对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要求服务机构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李晓玲表示,“为了满足政策要求,我们不得不加快服务网络的布局,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家中。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到2015年,佳家康医疗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十六七个机构的综合性医疗集团。
为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佳家康于2018年成立了培训学校。“我们深知,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晓玲强调,“因此,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也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的医疗健康人才。”
“2021年以来,跟随医保政策优化调整。集团业务已经向基层拓展。”李晓玲介绍,人才招募方面,佳家康医疗集团始终坚持就近原则,从各个基层村镇招募,应聘的护理员大部分是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妇女,这份工作的距离优势和时间弹性可以让她们在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家庭。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不断培育壮大专业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借助社会力量,培训护理服务从业人员12多万人次。部分市积极争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把护理服务人员培训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开发建设线上培训考核系统,推动护理服务人员分级分类管理,为护理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拉动了全省城乡劳动力就业近8万人。

来源:齐鲁壹点

 

人民日报专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记者:如何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改革部署要求?

陆治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会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了党的初心宗旨。《决定》阐述改革重要意义时强调,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在阐明改革指导思想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阐述改革的总目标时强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围绕民政领域改革,《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提出系列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任务举措。

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展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

记者:《决定》关于民政领域的改革决策部署具体有哪些?

陆治原: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改革发展全局出发,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老年人和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深切关怀,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民政部门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系列制度和实践成果,一是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构建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了儿童和残疾人福利制度,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一批”政治任务,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同全体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推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实现增量提质,增进了亿万老年人民生福祉。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健康发展,近90万个社会组织和1.4万个慈善组织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四是改革完善专项事务管理制度机制,落实党中央对行政区划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婚姻、殡葬等领域采取系列惠民便民措施,增强了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

各级民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部门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局性和政策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努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解决好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保民生与促发展良性互动

记者: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民政领域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将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陆治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扩大政策供给,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解决好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保民生与促发展良性互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类民政服务对象。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一是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更好惠及全体老年人。我们将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我们将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壮大养老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常态化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我们将顺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资源统筹、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推进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与农村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加快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

三是健全儿童福利制度,强化对孤弃儿童、流动及留守儿童的保障和关爱服务,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将完善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增长机制。完善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措施。优化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资源配置,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儿童福利工作网络。加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健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实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守护工程,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四是完善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补贴制度,健全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制度,增进广大残疾人福祉。我们将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主动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减轻生活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负担。健全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制度,扩大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供给。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和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衔接,推动解决以老养残、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家庭托养照护服务难题。加快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建设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应用服务体系。

五是健全慈善事业促进和监管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将按照全会部署,全面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研究制定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制修订《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推动依法治善、依法促善、依法行善。健全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机制,深入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增强监管的协同性、穿透性和有效性。会同有关部门规范慈善组织的善款使用管理,规范互联网慈善行为,维护慈善公信力。

来源:《人民日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