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务院发文:正式取消养老限制,医养结合再开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此件公开发布)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
消费是最终需求,促进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一)旅游领域。制定出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实施方案。及时总结59国外国人海南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实施效果,加强出入境安全措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创造条件。制定出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相关规范。逐步放开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范围,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制定出台邮轮旅游发展规划、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政策措施。推进生态航道建设,研究开发京杭运河具备条件航段的航运旅游功能,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理顺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个性化、差异化出行价格机制。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海关总署、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文化领域。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制定实施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方案,推动“互联网+电影”业务创新,完善规范电影票网络销售及服务相关政策,促进点播影院业务规范发展。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完善游戏游艺设备分类,严格设备类型与内容准入。总结推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
(三)健康领域。落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合理放宽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规划预留空间。实施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联合审批。制定新型健康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办法。加快推动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并推动向乡村延伸。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养老领域。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建立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转制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建立健全养老领域公建民营相关规范,着力解决托底保障职能与公建民营不协调问题。编制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医养结合,研究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和管理指南,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专项行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医养结合红利来袭!医院申办养老机构政策再放开!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通知》对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做了如下要求:
医养结合机构定义
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
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1、申请内部设置诊所等实行备案制
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办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2、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两证合一”
养老机构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经公示、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申请设立三级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申请设立三级医疗机构的,应当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申办人收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并提交相关材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属社会办医范畴的,享受扶持政策
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卫生健康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
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1、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
2、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章程核准、修改业务范围,并根据修改后的章程在登记证书的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职能表述。
3、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在经营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
4、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各级编办提出主要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申请,在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及法人证书“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 
另外,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民政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
对于申办人提出申请新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即同时提出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需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类型、性质、规模向卫生健康、民政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当地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未设立政务服务机构的,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市场准入环境。
各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商有关部门制订统一的筹建指导书,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方便申办人到相关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或登记备案手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让申办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医养结合迎来红利期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关于养老方面的政策逐步放开,养老市场潜力不断被挖掘。今年在医养结合方面,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4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要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可见,无论是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是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机构,政策都会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开办流程也更加简化,养老市场进一步放开。

刚刚,青岛市发布会上“山东老博会”获赞|2024山东养老展官网|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

截至10月底,

青岛发放低保、特困、

临时救助资金9亿元。

今年以来,

共有95万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

全市落实困难重度残疾人

就业生活补贴约2.4万人

……

如何健全分层分类的

社会救助体系,

青岛这么做

↓↓↓

11月22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围绕“老有所养 弱有所扶”进行发布。副市长赵胜村,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景华,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市残联副理事长李玉欣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姜剑超主持发布会。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机构养老服务“青岛品牌”工作中,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简称“山东老博会”)被重点提及,被誉为加快养老服务领域“双招双引”的重要举措。

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弱有所扶走深走实

救助标准持续提高

自今年1月起,将我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5%,目前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45元,七区已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一;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91元。截至10月底,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资金9亿元,共保障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困难群众9.6万人,临时救助1.8万人次。

救助范围不断扩大

健全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和低保边缘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等五类救助政策,完善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准入条件,综合考虑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基础上,适当放宽低保准入门槛。完善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以参照“单人户”提出低保申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今年10月底,全市低保人数比2022年底增加496人。

救助效能优化提升

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建设“社会救助一件事”,搭建青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集成民政、教育、医保等12个救助部门28项救助事项,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通过开展“线上比对+线下核查”,实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目前已将公安、人社等19个部门40项数据信息纳入核对系统,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同步使用”。优化救助程序,低保、特困、低边家庭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符合任一认定条件即可直接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健全社会救助“三主动”机制,打造“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主动发现模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救助服务不断拓展

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和党员先锋岗,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建立党组织书记、社会救助协理员“双岗”工作制度,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创新“物质+服务”多维救助,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多元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救助、照料护理、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精细化服务。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建设青岛“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实现慈善救助项目与困难群众需求的精准化对接、精细化帮扶。探索创新协同监督工作方式,与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协作联动,加强“专责监督+专业监管”协同贯通,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落实。

创新探索青岛养老模式,老有所养提质增效

坚持一体化统筹推进,服务供给有梯度

一是推进兜底型养老服务“应保尽保”。有意愿入住机构的低保特困老年人,可免费入住当地社会福利机构;有意愿居家养老的低保特困老年人,由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其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所需费用由政府负担。

二是推进护理型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由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上门护理服务,政府按照35%的比例对服务费用进行补贴,目前全市已签约家庭养老床位2.4万张。统筹整合农村养老服务各类补贴政策,农村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

三是推进普惠型养老服务“人人可及”。为全市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今年以来共受理赔付1.9万人次。落实助餐送餐补贴,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天3元的助餐补贴,失能失智老年人还可额外享受送餐补贴,该项补贴不限青岛户籍,各区(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1-3元的补贴。

坚持一揽子品牌打造,品质养老有成效

一是打造机构养老服务“青岛品牌”。全市建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89家,护理型床位3.5万张,有效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举办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加快养老服务领域“双招双引”。鼓励引导大型养老企业兼并整合小弱散养老机构,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打造居家社区养老“青岛模式”。建成142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选取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连锁运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星级养老机构标准提供上门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平均每名老年人每月长护险报销费用达到1900元。

三是打造老年助餐服务“青岛样板”。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机构985处,配备全市统一的助餐信息系统,可通过人脸识别方式支付费用,补贴资金自动扣减。今年以来共有95万人次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务。

坚持一套拳组合发力,核心要素有保障

一是强化财政投入。将各类资源重点向养老服务领域倾斜,2023年全市基本养老服务领域财政预算投入近3.5亿元,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下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的良性机制。

二是强化设施保障。落实青岛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开展社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新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全部免费交由养老服务组织运营。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今年免费培训养老从业人员6900余人,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青岛敬老使者、最美养老院院长、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从业积极性。

完善残疾人服务机制,惠残助残纾困解难

今年以来,全市落实困难重度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约2.4万人;通过“寄宿制、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方式托养困难残疾人5600余名;为符合条件、有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的89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教育救助和奖励约3200人;为3034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34名听障儿童通过语训评估达到普小入学标准,29名肢体残疾儿童完成筛查评估并进行矫治手术;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7万人次;持续开展“辅助器具进社区 精准服务进家庭”活动,采取点单上门等方式调配辅助器具660件次。

下一步,将持续秉承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助残惠残工作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用好青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各类救助资源整合、信息融合,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发挥慈善救急难平台积极作用,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等社会力量帮扶相衔接。

二是全力推动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加大老年助餐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城乡基本全覆盖。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好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做大做强、长远发展。加大养老服务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来青投资兴业。

三是织密兜牢残疾人保障网络。持续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和奖励、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助残惠残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完善儿童康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等政策,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中国报道记者:前期民政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民政部门出台了更多便民利民举措,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车景华:近年来,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特困人员认定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到了制度性保障。同时,为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缩短办理时限,在社会救助领域推行“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前期,我们会同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残疾人联合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在完善低保准入条件、鼓励低保对象就业、优化工作衔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优化流程、便民利民方面又推出了许多新举措,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审核确认“三合一”。实行审核确认工作“三合一”工作机制,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根据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逐一对照低保、特困和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符合其一即直接给予相应救助,避免群众申请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多项救助政策互联互补。二是强化异地救助。及时受理非本地户籍人员申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或认定为低保边缘家庭。落实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实行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事后由救助工作人员向救助经办机构提供补充说明情况材料。三是优化特困认定程序。年满60周岁且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低保对象,征得本人同意并签署申请书后,无需其提交其他相关认定申请材料,由当地社会救助工作机构确认其特困人员身份、同步停止其低保对象身份。四是探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在申请环节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书面形式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等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的,可不再索要有关证明,直接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等工作。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以此为契机,推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不断维护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Q2

青岛日报记者:今年财政部门在困难群众救助、养老服务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介绍一下投入情况。

鞠立果:困难群众救助、基本养老服务是党和政府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财政资金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市财政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今年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多元化”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今年,全市财政部门积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等,有效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政策落地,共安排资金20亿元,较上年增加5.4%,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其中,社会救助12亿元,主要用于低保、特困人员的生活、护理以及临时救助方面的支出;养老服务3.5亿元,主要用于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助餐等方面支出;残疾人事业发展3.6亿元,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救助、托养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支出。

二是“系统性”优化政策,增进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市财政会同相关部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持续完善民生保障政策体系,提升保障水平。如,建立“双挂钩”的社会救助动态调整机制,即低保保障标准增幅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挂钩;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增幅与低保增幅挂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困难群众。提高残疾人托养财政补助标准,机构托养财政补助标准由最高1500元/人/月提高到平均2300元/人/月,托养机构运行补助由220元/人/月提高到350元/人/月,居家托养补助标准由最高520元/人/月提高到最高1200元/人/月。推行养老助餐补贴,市财政对70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每餐3元的标准进行补贴,2023年市本级安排预算2600万元用于助餐、送餐和鼓励助餐机构建设。

三是“全链条”加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在预算安排上“足额”,坚持民生优先,各级财政将社会救助等民生支出足额纳入预算保障,切实扛牢支出责任。在预算执行上“提速”,建立民生资金直达长效机制,减少资金流转环节,今年直达资金惠及群众9.4万人。在资金监管上“从严”,今年组织开展两轮次重点民生领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确保民生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更多的共享改革成果和发展红利!

Q3

山东商报记者:10月23日,国家民政部等11部门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请问我市在老年助餐服务发展上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车景华: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今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聚焦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通过建设施、给补贴、优管理、强服务四项举措,增加安全可靠、经济实惠、营养健康的助餐服务供给,打造形成“暖心暖胃、好吃不贵”老年助餐服务金字招牌。

一是建设施。将建设600处以助餐功能为主的养老服务站列为2023年市办实事,目前已全部完成。在崂山区试点建立了老年助餐设施选址的“算法模型”,将一个区域内的人口总量、老人分布、交通便利度、周边民生支持情况等11项关键要素细化量化为数据指标,科学确定一个区域内最佳老年助餐机构选址位置,有效织密广泛覆盖、便利可及的助餐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有985处老年助餐机构建成投用,2024年年底前将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城乡基本全覆盖。

二是给补贴。对老年助餐机构发放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年最高60万元的运营补贴。市、区(市)两级均制定助餐补贴政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每人每天4—6元的助餐补贴,失能失智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还可叠加享受送餐补贴和其他折扣补贴。在中华慈善日上募集善款100万元,用于为农村养老送餐服务进行补助。

三是优管理。开发老年助餐服务线上结算系统,实现了社保卡信息在助餐领域的互通共享。老年人可通过人脸识别或刷社保卡的方式支付助餐费用,政府补贴金额后台计算、自动扣除。整合中央福彩公益金、慈善资金等资源,为全市助餐机构免费购置助餐系统设备。老年人在一家助餐机构签约登记后,即可在全市任意一家助餐机构享受优惠补贴,实现“一次登记、全城通享”。制定《青岛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暂行规定》,明确助餐服务机构建设、运营和服务质量标准。实行食材溯源和餐品留样制度,保障食品安全。

四是强服务。开展“访千家、联万户,察民情、知民忧,办实事、惠民生”专项行动,建立老年助餐服务包联和帮办机制,安排政府工作人员与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对一”结对,为机构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帮办服务,及时解决机构在证照办理、政策兑现等方面的问题。设立老年助餐服务“直通车”和“议事厅”,搭建老人谈心声、企业提意见、部门作回应的沟通议事平台,根据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完善提升。设立老年助餐“宣讲团”和“观察哨”,强化助餐政策和服务资源的宣传推广,引导广大老年人积极体验助餐服务,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Q4

观海新闻记者:残疾儿童家长第一次给孩子申请康复训练,具体需要什么条件?政府是否有资金补贴,补贴标准以及资金补贴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李玉欣:青岛市的救助条件:具有青岛市户籍0-18周岁以下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以下统称残疾儿童),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病历,有相应康复适应指征。

救助标准:困难(低保、低收入家庭,下同)家庭的残疾儿童,进入定点机构接受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听力、言语、智力和视力儿童给予每人每月2100元、肢体和孤独症儿童给予每人每月3500元救助,接受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听力、言语、智力和视力儿童给予每人每月1260元、肢体和孤独症儿童给予每人每月2100元救助。其他家庭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按照相应残疾类别和训练方式救助标准的60%给予康复训练救助。

具体流程:残疾儿童家长(监护人)持残疾儿童家庭户口簿、残疾人证、1寸免冠照片4张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病历,向户籍所在地街(镇)残联提出申请,街(镇)残联初审无误后报区(市)残联,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人提交材料的审批备案。残疾儿童家长(监护人)持康复训练救助卡自行选择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是按季度结算,在每个季度结诉后由家长持本季度康复发票和康复训练档案,由户籍所在地街(镇)残联审核后,提交区残联审核,审核完成后完成本季度儿童康复资金拨付。

来源:青岛民政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请联系组委会——“康养圈”。

打造青岛市养老服务发展典型样板!城阳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2024山东老博会官网|山东养老展|旅居康养展|老龄产业展

11月21日,城阳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启动仪式在天安数码城举行,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车景华出席仪式并致辞。城阳区政府副区长宋甜甜,城阳区民政局负责同志、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部分养老机构主要负责人代表、养老服务企业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深圳数联天下公司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与会嘉宾共同为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按下启用键,并实地观摩了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车景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市实际,聚焦群众需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优质供给,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城阳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投用,为全市各区(市)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精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板。希望城阳区以此次区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启用为契机,充分整合辖区内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积极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打造养老服务发展特色品牌,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下一步,青岛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全市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织密设施网络、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宣传推广,努力提供更加普惠便利、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让全市老年朋友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青岛民政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请联系组委会——“康养圈”。

21家机构、50位个人上榜!青岛家庭服务诚信机构、品牌机构出炉|2024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智慧康复展|老龄产业展|旅居养老展

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青岛市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青岛市家庭服务诚信机构、青岛市家庭服务品牌机构和青岛市家庭服务明星认定结果的通知,认定胶州市盛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3家学校为“青岛市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青岛即墨区祥泰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11家机构为“青岛市家庭服务诚信机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等10家机构为“青岛市家庭服务品牌机构”;孙秀华等50人为“青岛市家庭服务明星”。

内容来源: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请联系组委会——“康养圈”。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出炉|2024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智慧康复展|老龄产业展|旅居养老展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提高我国技能人才的水平和竞争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23年8月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版)》。该规程明确了各类有评价需求的人员的申报条件,并综合考虑了促进就业需要和各类院校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技能评价需求,对申请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

为适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需要,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规程(2023版)》实施后,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申报条件有哪些新变化呢?

一、申报条件对比

二、职业说明

1、本职业包括:

心理治疗技师、康复技师、健康教育医师、康复科医师、社群健康助理员、社区护士、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其他健康服务人员、全科医师、中医全科医师、中医亚健康医师、中医康复医师、健康教育医师、内科护士、外科护士、中医护士、乡村医生、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内科医师、外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中医内科医师、中医外科医师、中医推拿医师、中医营养师、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健康照护师、健康管理师、保险核保专业人员、保险理赔专业人员、保险代理人、听力师、中医推拿师、心理咨询师、康复辅具工程师、社会工作者、家政服务员。

2、本专业包括:

临床医学、护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民政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中医康复技术、预防医学、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康复。

3、相关专业:

分为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本科两类。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包括:中药学、中医骨伤、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呼吸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公共卫生管理、人口与家庭发展服务、医学营养、公共事务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民政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包括: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眼视光学、运动康复、听力与语言康复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家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保险学。

来源:网络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请。

100%规范达标、设运营奖补……山东养老服务发展取佳绩|2024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智慧康复展|老龄产业展|旅居养老展

11月13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志毅介绍,近年来,山东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构建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

近日,省民政厅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山东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聚焦13大类重点监管事项,细化生成23项监管具体应用场景,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全面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山东省民政厅加强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建立起养老服务主体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对各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立即督促整改,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实现日常监管“全协同”。强化数据交互共享,依托省养老管理平台,整合行政处罚、违法失信等信息,形成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基础数据集。

此外,山东省民政厅强化部门联查,联合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燃气安全排查、养老诈骗整治、专家查隐患等专项行动,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省级每年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方式,围绕运营、服务、医疗、消防、特种设备等领域开展检查。13市建立起“智慧消防”系统,全省“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强化标准引领,发布省级地方养老服务标准36个,《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达标率达到100%,建立起与养老服务设施等级挂钩的运营奖补机制。

民政部新设老龄工作司,应对人口老龄化责任明确|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康复展|旅居养老展

据中国机构编制网11月10日消息,《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当天挂网公开。根据这份“三定”方案,民政部在本轮改革中新设立了老龄工作司。

老龄工作司将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口状况、老龄事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工作。

民政部原设的养老服务司继续保留,职责稍作调整,增补了“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本轮机构改革,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

在部门职责分工上,民政部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医养结合政策措施,承担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医疗照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老年健康工作。

另外,本轮改革将民政部的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政策,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职责划入中央社会工作部。

有媒体注意到,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已调任中央社会工作部工作。

附《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全文: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政部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根据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及党中央对民政工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民政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第三条 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将民政部的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政策,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职责划入中央社会工作部。

第四条 本规定确定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是民政部机构职责权限、人员配备和工作运行的基本依据。

第五条 民政部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民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履行职责过程中。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民政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登记和监督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

(三)拟订社会救助政策、标准,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四)拟订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地名管理政策、标准,组织研究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建议,按照管理权限牵头负责行政区划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等审核工作。确定、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审核工作。

(五)拟订婚姻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婚俗改革。

(六)拟订殡葬管理政策、服务规范并组织实施,推进殡葬改革。

(七)拟订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统筹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八)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

(十)拟订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和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十一)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指导社会捐助工作,负责福利彩票管理工作。

(十二)代管中国老龄协会。

(十三)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六条 职能转变。民政部要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和统筹协调转变,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推动养老服务向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走出一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聚焦困难群众、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促进资源向薄弱地区、领域和环节倾斜,兜牢民生底线。

第七条 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

(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民政部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医养结合政策措施,承担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医疗照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老年健康工作。

(二)与自然资源部的有关职责分工。民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公布行政区划信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第八条 民政部根据本规定第五条所明确的主要职责,编制权责清单,逐项明确权责名称、权责类型、设定依据、履责方式、追责情形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办事指南、运行流程图等,进一步优化行政程序,规范权力运行。

第九条 民政部设下列正司局级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国际合作司)。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新闻宣传、国际交流合作、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负责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民政行业标准化工作,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三)规划财务司。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指导和监督中央财政拨付的民政事业资金管理工作。拟订民政部门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管理本级彩票公益金。承担民政统计管理和机关及直属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

(四)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拟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登记和监督管理办法,按照管理权限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指导地方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

(五)社会救助司。拟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承办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参与拟订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救助有关办法。

(六)区划地名司。研究拟订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建议,按照管理权限承担行政区划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等审核工作。承担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监督管理地名工作,承担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审核工作,参与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建设工作。

(七)社会事务司。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拟订婚姻、殡葬、残疾人权益保护、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参与拟订残疾人集中就业扶持政策,指导婚姻登记机关和残疾人社会福利、殡葬服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有关工作,负责协调省际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事务,指导开展家庭暴力受害人临时庇护救助工作。

(八)老龄工作司。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口状况、老龄事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工作。

(九)养老服务司。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工作,拟订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协调推进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指导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福利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管理工作。

(十)儿童福利司。拟订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和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指导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收养登记机构、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管理工作。

(十一)慈善事业促进司。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和慈善信托、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管理办法。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拟订福利彩票管理制度,监督福利彩票的开奖和销毁,管理监督福利彩票代销行为。

机关党委(人事司)。负责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纪检工作,领导机关群团组织的工作,承担内部巡视工作。承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科技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关党委设立机关纪委,承担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纪检、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第十条 民政部机关行政编制324名。设部长1名,副部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47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机关纪委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3名)。

第十一条 民政部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根据机构编制管理权限,由民政部党组决定、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的机构编制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23年10月29日起施行。

2024山东康养产业博览会

2024.6.27-6.29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热线0532-85861016。

最新!《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出炉 |2024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老龄产业展|康复辅具展

关于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老龄发〔2023〕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老龄发〔2022〕25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2023年11月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经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标准规范,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是指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到老年人家中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

本指南适用于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卫生机构在居家和社区环境下所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机构类型、执业范围、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服务内容。相关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应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资质、设施设备

1.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备案。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还应具有与所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相应的诊疗科目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重点是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2.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科室设置、设施设备配备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二)服务人员资质

1.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符合《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

2.医疗护理员应当经相关培训合格后上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3.根据服务需要聘请的营养指导员、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应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重点是失能(含失智,下同)、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巡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转诊服务等。

(一)健康教育

医疗卫生机构应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广泛传播运动健身、心理健康、伤害预防、合理用药、生命教育等健康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针对老年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重阳节等活动,制作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二)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服务。

(三)医疗巡诊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资源配置情况,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服务,包括居家上门巡诊和社区巡诊,主要为老年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应急救护等基本医疗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与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远程会诊等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利用便携医疗设备,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巡诊服务。

(四)家庭病床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资源配置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服务对象应是行动不便、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老年患者。服务项目应为在家庭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条件下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为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便于携带、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五)居家医疗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上门服务。原则上,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适宜居家操作实施的服务项目为宜。医务人员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应遵循《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等,规范服务行为。

(六)中医药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可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及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广使用针刺、推拿、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适宜技术。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膳食营养指导等服务,对老年人个性化起居养生、膳食调养、情志调养、传统体育运动等进行健康指导。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危机干预、情志调节等心理精神支持服务。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老年人沟通并告知第三方,必要时请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协助处理或转至专业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交往。

(八)转诊服务

对于居家或社区养老的有需求并符合转诊条件的疑难病、危急重症老年患者,巡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响应及时将其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对于经治疗出院在居家或社区养老的仍需要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的老年患者,负责辖区巡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病情和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处方,并提供必要的家庭病床、随访、病例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一)服务流程

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到老年人家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具体流程主要包括服务对象提出申请、医务人员开展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服务、做好记录、总结提升等。本服务流程为推荐性流程,具体可根据服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提出申请。

确有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途径向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提出服务申请,医疗卫生机构应向老年人简要介绍服务的相关内容,并登记留存老年人健康状况、需求及个人信息。

2.开展评估。

工作人员可通过面对面、电话、视频、询问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详细了解老年人的疾病情况、健康需求、服务环境、执业风险等情况,结合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综合判断能否为该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及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经评估为可以提供服务的,则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3.知情同意。

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前,应先与老年人或其家属沟通,提前告知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与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提供服务。

工作人员到达服务场所后,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服务,及时向老年人及其家属解释所做的必要操作,服务过程中要保证服务质量。

5.做好记录。

服务完毕后及时、准确填写服务记录,保证服务提供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与可追踪性,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档案等内容及时汇总、分类和归档,跟进老年人对服务的评价情况并记录入档。

6.总结提升。

对开展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结合老年人对服务的评价情况及时改进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有关要求

1.应尊重老年人的权利,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维持并更好地发挥其现有能力。

2.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卫生安全。

3.医疗卫生机构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发现有关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关必要措施。

4.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人员,如医护人员、医疗护理员等要加强信息沟通交流。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应当建立社区工作者与上述服务人员的联动工作机制,共同为老年人做好服务保障。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提供的服务可参照《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WS/T 803-2022)。

5.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6.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对提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如对服务对象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健康档案等资料进行核验;提供居家服务时,要求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为服务人员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工作记录仪等装置,购买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切实保障双方安全。

7.医疗卫生机构如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方式与内容参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

8.医疗卫生机构在机构内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要求参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9.生活照料、家庭养老床位等居家和社区相关养老服务适用养老服务有关标准规范。

2024海名养老产业系列展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热线17669680 55 2。

探索照料津贴、挖掘教育市场!未来5年低龄老人新增将超过1亿人(2024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老龄产业展、智能康复展)

“发展老龄产业,不能把所有老年人简单一刀切提供服务,而要注意我们国家最大的特点是低龄老年人口的新增规模。”11月6日,在第六届进博会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分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武汉大学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辜胜阻表示。

辜胜阻教授在论坛上演讲。大会供图

“根据2021年发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未来5年年均新增低龄老年人2300万人,等于5年后累计低龄老人新增超亿人,这样规模性人口将带来养老消费的变革。我们一定要关注这种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 辜胜阻教授认为,对低龄健康老年人而言,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许多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心态依然保持年轻,在社交、娱乐、精神、文化、终身学习、健康管理、金融服务等方面有较多需求。

“此外,银发经济不仅包括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者的产业,也包括以老年人为主要生产者的经济活动。”辜胜阻认为,老年人通过延迟退休和再教育,能够加深自己的经济收入,提供提高供养自己的能力,增加储蓄,改变消费观念,有利于释放银发一族的消费潜力。

“2022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70%的老年人有退休以后再就业的创业意愿,但影响他们再就业的重要障碍是技能不匹配,建议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老年人力资源发展,构建老年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和人才需求体制机制。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教育的市场将形成超千亿元的规模,我们要将老年人求职的兴趣和同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技能型工作岗位的培训。”

根据中国老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有66%的老年人在帮忙照顾孙辈,老年群体对家庭的代际支持增强了自尊感和幸福感,有利于维系良好的大家庭关系。辜胜阻建议,是否能探索为照料孙辈的老人提供适当的照料津贴,拓宽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的渠道和途径,让健康老龄化促进家庭代际支持。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 尹薇

2024海名养老产业系列展

2024.3.2-3.4 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

2024中国河北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河北老博会、河北养老展、河北康养展、老龄产业展、智慧养老展、旅居养老展、养老康复医疗展、医养结合展、老年用品展、养老服务展、适老家具展、老年护理展、智能看护设备展、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3月2日-4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4中国(青岛)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将于2024年6月27日至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超过3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2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目前展会企业预报名火热进行中,参展热线0532-85861016。

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青岛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全国领先” (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

11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主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协办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银发经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新机遇”主题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发展银发经济重要议题,搭建国内外政商学研界嘉宾对话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共享人口老龄化新机遇凝聚共识,为促进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注入动力。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丛亮委托,社会司主要负责同志在主办方致辞中表示,老龄化趋势下,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面向未来,中国将着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福祉,培育潜力产业,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增添新动力,也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国际社会开展银发经济领域合作,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在致辞中表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希望国内外企业依托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国际性平台,利用银发经济论坛提供的难得机遇,加强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促进银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武汉大学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演讲中指出,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机遇,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经济、最可行的路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表示,中国式老龄化有望推动经济结构系统性变革,形成规模巨大的银发经济,将为全球应对老龄化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郭媚瑶、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许李凤玲先后发表致辞,阐述对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认识,倡议把握发展机遇,携手挖掘银发经济合作潜力。

在成果发布环节,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发布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3)》。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发布该项指数报告,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等五个维度,系统全面评估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能力,将为城市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促进更多城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份系统全面评估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权威研究成果。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等五个维度,采用53个具体指标对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青岛市、上海市、成都市、烟台市、重庆市、武汉市、苏州市、南京市、杭州市等60个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指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去年评价结果相比,佛山市、南阳市、邢台市、菏泽市、绍兴市等城市能力指数排名进步较快。

根据报告,在政策措施支持度方面,青岛市、福州市、烟台市、威海市、九江市等60个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财富储备充足度方面,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等60个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服务体系完善度方面,苏州市、青岛市、南京市、济南市、成都市等60个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社会环境友好度方面,北京市、重庆市、深圳市、武汉市、沈阳市等60个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银发经济成长度方面,上海市、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等60个城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报告指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及各专项指数均实现稳步提升,直辖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显示出较强的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新建居住区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床位提升护理功能等部分重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同时报告也指出,财富储备专项指数、银发经济专项指数提升空间较大,城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

开展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评估工作,有利于总结评估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综合成效,有利于引导带动城市加快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国家信息中心将持续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体检”工作,不断推动提升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

《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3》第一部分包括《2023年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件要事》。

“2022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第一次发布了中国积极针对人口老龄化指数,系统的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张宇贤介绍,2023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领域的十件要事》,虽然维度不一,但非常有意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张宇贤表示。

论坛还开展了银发经济圆桌研讨,中国银行、通用技术、阿里健康、百事、西门子、拜耳、飞利浦、英国科技城等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制造、金融、投资等领域企业负责人,聚焦“如何看待银发经济”和“如何发掘银发经济大市场”两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嘉宾同题共答。

论坛发出共同倡议:凝聚共识,充分挖掘老龄化社会的新红利;共同行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畅通银发经济大循环;创新引领,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共建共享,铺就老年生活幸福路!

来自国家部委、国际组织、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企业、智库高校和行业协会、地方发展改革委和代表城市以及媒体等单位的嘉宾约26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中新网、国家信息中心

2024山东康养产业博览会

2024.6.27-6.29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2024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山东老博会、山东养老展、山东康养展、山东老龄产业展、山东智慧养老展、山东旅居养老展、山东养老康复医疗展、山东医养结合展、山东老年用品展、山东养老服务展、山东适老家具展、山东老年护理展、山东智能看护设备展、山东适老科技展)将于2024年6月27日-6月2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博览会预计展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超过500家展商将在展会中秀出自己的新产品新理念,还会有超过30000人次的观众到场参观洽谈。

展示范围包含康复医疗、康复辅助器具、老年慢病预防与管理、中医健康与理疗、健康监测与可穿戴医疗、智慧康养大数据、旅居养老、5G+智慧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农村养老、适老化改造与设计、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老年文化教育、老年生活用品、老年公益(义诊、法律咨询等)、时尚老年生活等内容。目前展会展商、观众预报名已启动,请扫码参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