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dent_tk

探寻“老有所养”新趋势:《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发布

近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三方联合编制的《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之“城心养老:养老新趋势”上正式发布。蓝皮书从养老服务基本问题、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旨在为养老服务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社会共识,探讨最能满足中国居民养老需求的理想模式。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养老需求渐成井喷之势。报告介绍,为准确识别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2021年,由大家保险集团与清华课题组合作开展的调查显示,77.5%的受访者考虑过养老问题;父母健在的受访者中,82%的考虑过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问题。

在对于养老方式的认知上,受访者对于城心养老的优势选择排在前三的是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方便子女/亲人探望、熟悉的生活圈/社交圈。而对于城郊养老的优势,受访者选择排在前三位的为生活环境好、居住面积大、交通便利。综合比较,有83%的受访者愿意选择城心养老的模式

蓝皮书同时指出,随着泰康保险、大家保险等商业保险集团适应银色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进行金融创新,推动保险、地产、医护和养老服务闭环管理,实现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由此形成养老金融新格局,且正在向核心城市群聚集。

在此背景下,核心城市群发展需要扬长避短。蓝皮书表示,核心城市群在养老事业、产业发展上存在诸多优势养老金市场发展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配置,促进资本市场转型、治理和持续发展;嵌入医护的养老社区建设,可以促进健康科技与银发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市场结构转型,形成既适应青年劳动人口,也适应大龄劳动人口的新型就业市场;带动当地政府改造老旧居民社区,大力发展养老社区,满足大多数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由此形成核心城市群持续发展优势,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优势和促进外循环经济社会发展。

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带领团队在2021年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调查发现52.85%的受访对象选择居家养老,受访者更愿意父母选择在家养老,占比58.23%。选择在家照护失能父母的比例较低,选择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的比例高于父母的选择。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已经意识到失能失智和临终照护是刚需。

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是刚需,着力打造正三角的医护体系

11月26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今年以来,我国已在北京、山西、辽宁、四川等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当国民寿命越高的时候,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需求就越明显。”杨燕绥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个需求是家庭有孝心有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需要专业技术和专业空间来解决。

在杨燕绥看来,对失能失智人群的照护属于广义医学,它不在狭义的医学当中,它也不属于医保基金付费的范围,属于目前正在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其实不能把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问题一味地丢给养老机构。”杨燕绥表示,养老机构主要还是负责老人的生活照料,一旦承担了失能失智照护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刚需的急救,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更需要国家的卫生医护体系。

杨燕绥认为,国家现在就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一个正三角形卫生医护体系。

什么是正三角的医护体系?杨燕绥解释,正三角形的医护体系基层是最大的,龙头医院的医生把关,医护团队下基层长期负责急性后期的康复护理,托管社区或者社区的康复医院,指导照护机构的工作。

杨燕绥表示,所以基层紧密型医共体非常关键,这个服务体系打造起来后可以支持甚至嵌入社区,而不是让养老社区养老机构自己去办这个医护体系。

“自己去办的危害性非常大。”杨燕绥表示,因为一个养老床位和一个医疗床位的成本和功能差异非常大。如果把这样的责任划给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盲目地去配建医疗床位和引进医生,护工的工资就更低了,如果护工的工资再这么低下去,这个产业很难发展起来。

最适合的养老最大的堵点在哪里?

蓝皮书的“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中提到,受访者为自己选择养老方式的结果显示,52.85%的受访对象选择居家养老,其中25.3%的受访者希望在不能自理时由家人照护;27.55%的受访者希望由专业机构提供居家服务;26.42%选择需要社区养老服务,其中有18.86%的希望能去社区日间照护中心;另外,7.56%的老年人希望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住,有17.58%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去机构举办的养老社区和照护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市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石松在国是论坛上指出,最适合的养老服务有三个要素:一是专业化的服务。谈机构、谈照护、谈康复,关键是要有专业化服务。二是有家的感觉。把养老机构搬回家,办家庭养老床位已成为当下养老趋势。三是价格合适,可以承受的支付能力。

不管是在居家养老还是去照护机构养老,照护人的问题都是关键一环。

养老服务业是长寿经济新形态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也被许多人称为朝阳产业。但就是在这一个朝阳产业中,从业者尤其是我国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要用最短的时间建立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可能有一个矛盾。”杨燕绥认为,现在养老服务要配置房屋土地和环境的改善,投资都很大,所以这时候总是用挤压人工的这个方式来做。这个时期应该尽快转变,当土地房产合理配置,要尽快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收入。

“在西方,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时候,一个成熟护工的收入不低于一个医生。”杨燕绥表示,现在养老行业护工的薪资很低,大龄劳动人口和新生的劳动人口,甚至包括农村富余转入城市的劳动人口,都不选择这个专业,因为没办法生存下去。护工的待遇是今后在土地房产配置之后最关键的问题。

黄石松则认为,“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提供最适合的养老服务最大的难点。

“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体现在哪方面?

黄石松指出,如今老年人口空间结构、分布和养老服务健康资源的地理分布错位。老年人集中在中心城区,但这些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紧张;老年人需要整合的、一站式的、打包的服务,但现在市场能够提供都是比较碎片的服务,专业程度不高,特别在照护、健康方面。

黄石松认为,“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的表现就是供需两边的不匹配。考虑到这点,住房制度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规划设计、空间布局、老年友好社区到房屋的交易、租赁、物业管理,全流程思考老龄化社会的住房政策十分必要。

“总的来说,实现最好的养老服务还需要多方共建共享,政府、家庭、社区、保险、住房制度改革共同推进,对此我充满期待。”黄石松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大家保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

第一条 为加强与规范全国老年养护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决策服务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老年养护院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和督促检查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老年养护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本建设标准所指老年养护院是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等服务的专业照料机构。

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光荣院、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等机构相关设施建设可参照本建设标准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当前,兼顾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水平。

第五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充分体现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料机构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适用。

第六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城市规划。

第七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社会福利设施,强调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建设中实行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并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第八条 老年养护院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

第九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常住老年人口数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每千老年人口养护床位数宜按19~23张床测算。

第十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 400床、300床、200床、100床五类。规模 500张床以上的宜分点设置。

第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第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包括老年人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附属用房。其中老年人用房包括老年人入住服务、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和社会工作用房。

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详见附录一。

第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的场地应包括室外活动场、停车场、衣物晾晒场等。

第三章 选址及规划布局

第十四条 新建老年养护院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

1、地形平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

2、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

3、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4、避开商业繁华区、公共娱乐场所,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

第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应根据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分区;老年人用房的建筑朝向和间距应充分考虑日照要求。

第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绿化、室外活动、停车和衣物晾晒等用地,并按照建设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用地面积,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绿地率和停车场的用地面积不应低于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室外活动、衣物晾晒等用地不宜小于400m2~600m2。

第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生活用房宜与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服务等设施贯连,单独成区;并应根据便于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和方便管理的原则设置养护单元,每个养护单元的床位数以50张为宜。

第四章 房屋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应以每床位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

第十九条 500床、 400床、300床、200床、100床五类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2.5m2/床、43.5m2/床、44.5m2/床、46.5m2/床和50.0 m2/床;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服务、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第二十条 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参照表1确定。

注:1.老年人用房、其他用房(包括行政办公及附属用房)平均使用面积系数分别按0.60和0.65计算。2.建设规模不足100张的参照100张床老年养护院的面积指标执行。

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二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标准应根据失能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的要求合理确定,并具有逐步提高失能老年人养护水平的前瞻性,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

第二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外围宜设置通透式围栏,围栏形式宜与所处环境及道路风格相协调。

第二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老年人用房抗震强度应为重点设防类。

第二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其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二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的老年人用房宜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垂直交通应至少设置一部医用电梯或无障碍专用坡道。

第二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应按失能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护理等级分别设置,每室不宜超过四人,并宜设置阳台。老年人居室室内通道和床距应满足轮椅和救护床进出及日常护理的需要。

第二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应具有衣物储藏的空间,并宜内设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满足易清洗、不渗水和防滑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1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cm。

第三十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宜设置呼叫、供氧系统,并安装射灯及隐私帘。

第三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内装修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行政办公用房不应超过《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中级装修水平。

第三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洗衣房内部设置应符合消毒、清洗、晾(烘)干等流程和洁污分流的要求,并设置必要的室内晾晒场地。

第三十三条 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用房,应采用牢固、耐用、难玷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设置排气、排水装置。

第六章 建筑设备和室内环境

第三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安保、通讯、消防、网络设备等。

第三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的供电设施应满足照明和设备的需要,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只能一路供电时,应自备电源。所用灯具及其照度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和功能要求设置。

第三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宜采用城市供水系统,如自备水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污水应采用管道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市政污水管网时,应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设计排水系统。

第三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生活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有洗涤、沐浴设施。

第三十八条 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的老年养护院应具有采暖设施,老年人居室宜采用地热供暖;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或等于25℃地区的老年人用房,应安装空气调节设备。

第三十九条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用房应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

第四十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网络服务、信息化管理以及视频传输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第七章 基本装备

第四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基本装备的配置应根据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管理要求,按建设规模分类配置。

第四十二条 老年养护院的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护理、医疗、康复、安防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十三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护理床、气垫床、专用沐浴床椅、电加热保温餐车等生活护理设备。

第四十四条 老年养护院应按不同规模配备相应的心电图机、B超机、抢救床、氧气瓶、吸痰器、无菌柜、紫外线灯等医疗设备。

第四十五条 老年养护院康复设备应包括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第四十六条 老年养护院应配备监控、定位、呼叫、计算机及网络、摄录像等设备。

第四十七条 老年养护院的交通工具应包括老年人接送车、物品采购车等。

第四十八条 各类老年养护院基本装备详见附录三。

注:√表示应具备。附录二 老年养护院主要名词解释

失能老年人:至少有一项日常生活自理活动(一般包括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上下床和室内走动这六项)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的老年人。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三种类型。

接待服务厅:供老年人及其他人员前来咨询或办理出入院手续时等候、休息,进行资料展示的处所。

入住登记室:为老年人办理出入院手续并提供咨询的用房。

健康评估室:老年人入住养护院时,对其进行初步健康检查和需求评估的用房。

配餐间:供护理员为入住失能老年人分配、加热、切分食物等的用房。

养护区餐厅:供入住失能老年人在养护区内进餐和活动的处所。

会见聊天厅:供入住失能老年人聊天休息及会见亲友的处所。

亲情居室:供入住失能老年人与前来探望的亲人短暂居住,共享天伦之乐的用房。

物理治疗室:供工作人员对入住失能老年人通过运动治疗、徒手治疗和仪器治疗等方法进行功能康复的用房。

作业治疗室:供工作人员对入住失能老年人以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主要治疗手段来进行功能康复的用房。

亲情网络室:供入住失能老年人上网娱乐及通过网络与亲人聊天的用房。

心理咨询室:对入住失能老年人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的用房。

社会工作室:供社会志愿者来院为入住失能老年人服务时工作和休息的用房。

培训室:对院内外护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的用房。

养护单元:是老年养护院实现养护职能、保证养护质量的必要设置,养护单元内应包括老年人居室、餐厅、沐浴间、会见聊天厅、亲情网络室、心理咨询室、护理员值班室、护士工作室等用房。

注:√表示应具备。附录四 用词和用语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文章来源:养老信息网

传统养老已到变化时 未来养老什么模样?

  随着百岁人生的长寿时代来临,社会各层面都开始关注养老趋势。一般认为,我国的养老模式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在家庭结构变化的趋势下,把养老寄托在配偶或子女身上的传统居家养老观念需要改变,想完全转变为欧美成熟国家的机构养老模式也不现实,各方正探索实践新的更符合我国实际的养老模式。近日,我国《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重构

七普数据中,人口年龄结构特别是反映老龄化趋势的数据备受关注。根据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

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按照65岁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人口老龄化分为进入、深度、超级三个阶段。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2020年我国65岁人口占比达到13.5%,在“十四五”期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4%,中国将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中国家庭的结构日益变小。七普数据显示,每个家庭人口2.62人;另有数据显示,“一代户”(小两口、老两口、空巢、独居、丁克家庭等)占到家庭结构的近50%,揭示了老龄化背后的变化。

何肖锋表示,我国人均寿命达到77岁,百岁人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但我们正在经历幸福的烦恼——原来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的情况变少,家庭养老传统模式由谁来承接?

在如是金融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经济学家管清友看来,中国的养老趋势不会是欧美地区普遍的独自养老,东方文化的特点加上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中国未来可能会形成新的无法完全与其他地区类比的养老形态、养老产品、养老体系。

他认为,中国式养老的独特性在于,很可能仍是东方社会典型的居家养老,但这种“居家养老”会介于“家”和“养老机构”之间。

未来养老会是什么样

当前,各方都在努力探索和推进新的养老模式,保险业是其中的积极实践者之一。除了提供养老保险产品,目前大型保险机构均已将业务延伸到养老产业。

以大家保险集团来说,该公司正在深入布局养老服务领域。近日,大家保险表示,集合旗下各业务领域的养老实践,打造专业养老品牌“大家的家”,包括保险保障和养老服务两部分内容。保险方面,根据家庭成员不同阶段的养老需求,提供包括风险保障、财富管理、养老规划在内的丰富产品,并打通养老社区支付通道;养老方面,大家保险目前已布局城心医养社区、旅居疗养社区、海外养老社区,并探索社区嵌入式照护中心型的居家安养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多年来,已有超过10家保险公司布局近60个养老社区,头部机构大多推出了自己的养老社区品牌,并进一步探索不同模式。

管清友认为,在国人养老要求的趋势下,养老社区不仅要能住出“家”的感觉,还要让养老社区满足老人的情感诉求,真正反映子女的心意,更要既符合中国孝文化又满足老人高层次需求。

养老模式的探索除了关注人口因素外,也要关注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幻作家郝景芳非常关注前沿科技及其对社会的改变,在她看来,智能技术(AI)一定也会给养老带来新局面。比如,AI在照顾老年人的应用上很有前景,“最智能机器人应该是老人的房间”。

她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老人家庭,房间里每一个设备都是智能设备,可以为老人照顾起居、监测体征、辅助简单医疗,与老人交流,成为最了解老人喜好习惯的存在……整个房间可以给老人提供像摇篮一样的呵护。

来源:证券时报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解读问答

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老龄工作,多次调研并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10月14日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对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针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思想理念、目标任务落实为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意见》的主要定位是什么?
《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上与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同时又聚焦新时代新形势、聚焦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侧重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通过创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动老龄工作落地见效,是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三、《意见》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文件始终。强调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调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四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强调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适宜服务。五是强化地方和部门在老龄工作中的职责,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四、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有哪些创新举措?
《意见》提出,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政府要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五、如何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
《意见》提出,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下同)、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
六、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有哪些具体要求?
一是要求各地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二是要求清单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三是要在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并实现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
七、如何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
《意见》提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障领取待遇人员基本生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
八、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
《意见》提出,在城乡社区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作用。
九、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举措?
一是加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二是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以及优抚医院建设,建立医疗、康复、护理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十、如何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
《意见》提出,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一、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有哪些举措?
《意见》要求,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一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二是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三是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并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四是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五是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意见》提出,2025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十二、如何有效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
《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十三、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意见》提出,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培养服务老年人的基层文体骨干,提高老年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和质量。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老年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求各县(市、区、旗)整合现有资源,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十四、如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意见》要求,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一是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二是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三是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四是加强离退休干部职工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老党员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经常居住地,引导老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作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和思想引导工作。五是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十五、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措施有哪些?
《意见》提出,各地在制定涉及老年人利益的具体措施时,应当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建立完善涉老婚姻家庭、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提高老年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权益意识,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倡导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减免法律服务费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为老年人便利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保障。
十六、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有哪些举措?
一是要求各地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安装紧急救援设施、开展定期探访。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三是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四是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十七、如何进一步强化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
《意见》提出,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实施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持续推进“敬老月”系列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将为老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高校学生实践内容。加强老年优待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拓展优待项目、创新优待方式,在醒目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待标识,推广老年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享受各项优待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落实外埠老年人同等享受本地优待项目。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
十八、在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方面有哪些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引导。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发展适老产业。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鼓励企业设立专柜和体验店,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十九、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队伍。提升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开展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行动。二是加强老年设施供给。加快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老年大学(学校)等建设目标。制定出台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三是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四是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大对老龄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持研究机构和高校设立老龄问题研究智库。健全老年人生活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
二十、如何确保新时代老龄工作任务的落实?
《意见》要求,一是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将老龄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范围,做好老龄工作综合评估。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全国老龄委的统筹协调职能,卫生健康、发展改革、民政部门以及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和旅游、金融、税务、市场监管、体育、医疗保障等部门认真履职,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注重发挥群团组织和老年人相关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结合各自职能开展老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中央深改委会议:要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1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要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同时,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

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立破并举,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优先开展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会议指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要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理清责任链条,提高履责效能,严肃问责追责。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相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范围内监管责任,地方政府要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企业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要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要统筹推进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金融监管,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堵塞监管漏洞。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依法监管,抓紧制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亟需的法律法规,建立任职限制、终身禁入和终身追责制度。要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严格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建立贯穿监管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

会议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取得积极进展。要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到科技创新各领域,加强监测预警和前瞻研究,及时从规制上做好应对,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要避免把科技伦理问题泛化,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会议强调,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制度设计,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为个人积累养老金提供制度保障。要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政策,抓紧明确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让参与各方有章可循、制度运行可监测可检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新华社、中国老龄

编辑:续磊

德国保赫曼集团携其新品邀您共赴康养盛会

致客户

尊敬的客户:我司将于2022年6月30日-7月2日参加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展位:1号馆W21)。诚邀您前来我司展位参观、洽谈。

——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德国保赫曼集团(PAUL HARTMANN AG)是医疗及卫生产品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公司成立于1818年,总部位于德国海登海姆市,是德国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保赫曼已经成为专业从事现代伤口护理、成人失禁护理和感染控制等医用耗材生产和销售的跨国集团。保赫曼目前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拥有25个生产基地,产品行销100多国家和地区。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系保赫曼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于1998年12月在上海成立,以高品质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全国1000余家医院。联合德国慢性伤口学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6所知名医院合办中德国际伤口师(专科医师)培训学校,培养近1000位国际伤口治疗师,在全国28个省市的400多家医院中服务患者;目前经营产品有:成人失禁产品、现代功能性伤口敷料、绷带产品。

展品抢先看
展品名称:妙力金装搭扣式尿裤展品类别:成人失禁产品展品简介:

1、独家专利,保持皮肤弱酸性屏障;

2、表面干爽,避免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可预防失禁性皮炎;

3、超强吸收,一晚一片,安睡整晚;

4、无纺布背衬,透气不闷热;

展品名称:妙力拉拉裤展品类别:成人失禁产品展品简介:

1、独家专利,保持皮肤弱酸性屏障;

2、表面干爽,避免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可预防失禁性皮炎;

3、超强吸收,一晚一片,安睡整晚;

4、无纺布背衬,透气不闷热;

展品名称:可反复清洗隔尿垫展品类别:护理产品 

展品简介:

1、专利制造工艺,以减少肌肤摩擦的风险;

2、速干表面为患者肌肤提供一个健康的微气候;

3、防水背面拉毛设计确保护理垫保持原位,不会随意滑动,防水渗透,避免床单被罩湿脏;

4、反复清洗150次以上,机洗手洗均可。

展品名称:口水巾展品类别:护理产品 

展品简介:

1、产品可定制,尺寸适中,可提供最大的覆盖范围和保护;

2、为护理人员/老人提供易于佩戴的操作,同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感;

3、速干面料,易于清洗,防水、透气;重复水洗100次及以上;

4、阻燃材料。

中央深改委会议:要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提高政府监管效能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1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要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同时,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

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立破并举,在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升监管治理水平等方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优先开展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会议指出,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要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理清责任链条,提高履责效能,严肃问责追责。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职责,相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范围内监管责任,地方政府要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企业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要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要统筹推进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金融监管,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堵塞监管漏洞。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要实施重点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依法监管,抓紧制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亟需的法律法规,建立任职限制、终身禁入和终身追责制度。要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严格规范政府监管行为,建立贯穿监管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

会议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取得积极进展。要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到科技创新各领域,加强监测预警和前瞻研究,及时从规制上做好应对,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要避免把科技伦理问题泛化,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会议强调,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制度设计,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为个人积累养老金提供制度保障。要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政策,抓紧明确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让参与各方有章可循、制度运行可监测可检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新华社、中国老龄

编辑:续磊

【民政部】让康复辅助器具进社区、进家庭

康复辅助器具是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可以提升老年人自理能力,改善伤残人士生活质量。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意见》,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品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2018年1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残联在全国组织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经申报评审,13个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开展近2年,13个试点地区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相关政策规划,建成了覆盖城乡、方便可及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网络。

康复辅助器具租给谁?

在哪租?

服务网络就在家门口

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主要面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士、伤病人士,就近就便是第一原则。各试点地区统筹建设租赁服务中心,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布设服务网点,并充分利用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完善网络,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多级租赁服务网络。各地还建立租赁服务信息平台,运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织密社区租赁服务网。

社区租赁能租什么?试点地区在制定政策规划时,以民政部2014年颁布的《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为基础,向社会公开招标或征集意见,综合制定了各地的试点产品目录和租赁指导价,产品种类从几十到上百种不等。例如上海,首期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产品目录有5个一级类别、13个二级类别、19个三级类别共45种产品。5个一级类别主要是矫形器、家具及其配件、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助器具。其中,家具及其配件主要为护理床和智能床垫;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比较常见的是助行器和轮椅;个人医疗辅助器具主要有家庭用制氧机以及家用上肢和下肢康复训练设备。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开始探索动态调整产品目录,适度增加智能化、轻量化产品。

针对康复辅助器具认知度不高和租赁消费意向较低的问题,多数试点地区都建立了科普展厅和产品体验中心,如浙江嘉兴建成7家县级展示中心,上海、成都等建设了产品体验馆,集中展示康复辅助器具的品类和功能,举办互动体验活动。不少地区都支持跨区域租赁。

此外,各试点地区还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微信平台、印发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的宣传和咨询,提高认知度。上海的运营企业还创新借助社区力量,联合社区长期护理项目、助餐项目共同推广。

租赁补贴怎么补?

谁负担?

租赁补贴探索纳入长护险

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庭、进社区,不仅要让服务对象“用得上”,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各试点地区相继出台租赁服务补贴政策,确保民政服务对象以普惠价格享受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大部分试点地区按比例进行补贴,如上海,60周岁至74周岁低保、低收入老年人,7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补贴金额为租赁价格的50%,每人每年补贴上限为3000元。还有一些地区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标准,如湖南湘潭,70周岁(含)以上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补贴金额为租赁价格的50%,每人每年不超过800元;特困供养老年人、低保老年人、失独家庭老年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的残疾老年人可补贴租金总额的80%,每人每年不超过800元。成都市则确定了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补贴比例不超过租赁费用80%的上限,5个试点区县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和调整。

13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投入的资金规模总计约为2~3亿元。一些试点地区如河北秦皇岛市,试点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部分地区如成都使用了养老服务体系资金,主要来源于福彩公益金和社会慈善资金。各地租赁补贴的力度略有差异,但都坚持“保障基本、适度普惠”原则,避免了非刚性、非必要的支出。

一些试点地区认为,随着租赁规模的扩大和群众需求的增长,补贴资金的需求有可能出现指数级的增长,常态化的补贴资金保障机制是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补贴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地区具备先发优势,如安徽安庆,市民政局联合市医保局印发管理办法,将居家失能人员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费用纳入上门护理服务费范围,2020年补贴资金290.73万元。嘉兴市嘉善县早在2018年,就将护理床、呼吸机和轮椅等5大类康复辅具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项目。作为最先在全市范围开展康复辅具租赁试点的直辖市,上海也成立了课题组,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结合试点工作的实践和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营数据,探索形成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险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多元化康复辅助储蓄支付体系。

长远来看,试点地区要探索围绕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支付保障体系。如支持将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当地养老助残福利服务补贴制度,将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纳入本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研发创新产品,支持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消费等。

清洁消毒谁来做?

怎么规范?

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可持续

要让服务对象“用得好”,关键是严守质量关和清洁关,避免二次伤害。为了规范服务行为,培育市场主体,多数试点地区都采取了政府采购服务、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引入各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负责具体运营和提供服务,并制定管理服务的地方标准,出台项目考评细则,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模式。

针对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各试点地区在满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前提下,细化了质量管理规定,如要求生产商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等。实践中,一些运营企业还要求厂家为康复辅助器具购买责任险。

针对租赁服务,各个试点地区也明确了服务申请、配置评估、服务提供、清洁消毒、投诉维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如上海发布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规程》,从老人提出需求开始,服务企业开展配置评估,推荐适配的产品;老人体验后确定租赁,由企业负责送货上门安装,并指导使用;使用期间如果遇到有损坏、维护保养、更换辅具等问题,由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租赁结束后企业上门回收,并进行专业清洗消毒。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如上海、安庆,还建立了统一的洗消中心,对康复辅助器具集中清洁、消毒、保养、维修,清洁设备、操作人员、租赁频次等数据全流程可追溯,确保安全规范。

在项目监管方面,各试点地区都制定了项目考评规则,有的地区如安庆还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机构全程跟踪评估,同时实行绩效兑现机制,使补贴资金支付与项目绩效直接挂钩,确保租赁服务市场健康有序。

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专业人才的缺乏逐渐成为影响租赁服务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短板之一。对此,地方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上海将培训3000名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写入了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秦皇岛正推动将康复辅助器具相关课程纳入当地职业教育范围,加强师资力量和相关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在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将逐步补强。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记者:王玉明

专业适老家具研发生产厂家—山东邦杰适老化家具有限公司邀您共赴康养盛会

致客户
尊敬的客户:我司将于2022年6月30日-7月2日参加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展位:1号馆C70)。

诚邀您前来我司展位参观、洽谈。

——山东邦杰适老化家具有限公司

山东邦杰适老化家具有限公司
山东邦杰适老化家具有限公司,位于有“中国桌椅之乡”称号的德州宁津,是一家在华北地区享有盛誉,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家具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家具生产机械,目前企业已通过ISO、GB/T、OHSA等认证,并荣获多份权威和专利证书,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适老化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覆盖了养老家具、适老化产品、适老化改造、养老运营服务等行业领域,通过整合各产业链的资源优势,提供战略咨询、整体策划运营、适老化设计、养老产品供应等闭环式养老产业综合服务。邦杰适老化家具具有国际雄厚的基础实力、务实的发展战略、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庞大的营销网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产品面向全国,为邦杰适老化家具成为行业领军品牌得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全体邦杰人正朝着共同的梦想与目标阔步前进

展品抢先看

智能护理床开启养老新趋势--山东对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携其新品邀您共赴康养盛会

致客户
尊敬的客户:我司将于2022年6月30日-7月2日参加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展位:1号馆C90)。诚邀您前来我司展位参观、洽谈。

——山东对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对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对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专注于人工智能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公司拥有专利证书等知识产权20多项,先后推出了智能养老管理系统,电动旋转护理床等系列产品,电动助力躺卧、坐起和旋转下床,利于身体康复,享受轻松、干净和舒适的生活。
产品专利证书
质量检验报告
展品抢先看
图片
电动旋转护理床-XZC1000
图片
功能:单起背、单抬腿、同时起背抬腿、旋转90°并可前倾辅助上下床。两侧把手可立起,为长者站起时提供支撑。介绍:有效解决下床不便长者的起身问题,可辅助老人上下床;两侧把手可立起,方便上下床。老人起身下床时,床体可自动抬起靠背并旋转至床的一侧,就变成了椅子,老人由躺在床上轻松变成坐在椅子上,然后腿落地,很方便老人下床。老人利用此设备,既舒适,又规避了老人下床时造成的扭伤、跌倒甚至骨折等风险,特别适用于半失能老人及医疗术后患者使用。

电动旋转护理床-XZC2000
图片
功能:单起背、单抬腿、同时起背抬腿、旋转90°辅助上下床,加高旋转双扶手,配有超静音轮,电动控制系统,安全稳定。介绍:有效解决下床不便长者的起身问题,可辅助老人上下床;两侧把手可放下,方便上下床。老人起身下床时,床体可自动抬起靠背并旋转至床的一侧,就变成了椅子,老人由躺在床上轻松变成坐在椅子上,然后腿落地,很方便老人下床。老人利用此设备,既舒适,又规避了老人下床时造成的扭伤、跌倒甚至骨折等风险,特别适用于半失能老人及医疗术后患者使用。

电动旋转护理床-XZC3000
功能:单起背、单抬腿;同时起背抬腿;前倾;旋转90°辅助上下床;整体升降;垂头仰卧位;   逆垂头仰卧位;单侧倾;加高旋转双扶;配有超静音轮;电动控制系统,安全稳定。
多功能电动护理床-DDC101
1. 起背功能:可根据需求调节倾斜角度,让劳损的脊椎得到放松,满足日常护理需求;2. 曲腿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腿部肌肉,减少肢体长时间不动引起的肌肉萎缩现象等;3. 翻身功能:根据需要控制左右翻身角度,缓解背部压力,有效预防褥疮发生;

4. 定时自动翻身功能:每隔30或45分钟自动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久卧产生褥疮;

5. 助便功能:电动便盆开关,避免弄脏被褥,轻松解决大小便问题;

6. 洗头功能:自带洗头盆,可平躺洗头,方便卫生;

7. 洗脚功能:无需离床,方便卫生。

8. 坐起功能:轻松变椅子,满足读书、看电视等休闲需求;

9. 就餐功能:一键坐起,大容量餐桌,方便饮水就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