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从国家发展角度积极应对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同时,有10个省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对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有何影响?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此,记者采访了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

数量大速度快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记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

彭希哲:老龄化是人口变化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老龄化形成的最主要两个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有人觉得,中国是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开始生育水平下降的,实际上不是。1970年代,国家实施“晚稀少”的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那时起生育水平就开始快速下降。1980年,国家全面鼓励大家只生一个,但整个80年代生育水平一直在波动。直到1992年前后,生育水平才进一步持续下降,并长期维持在低生育水平。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改善,医疗水平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也导致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记者: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

彭希哲:首先,老年人口数量特别大,中国现在有2.64亿老年人口。最近这几年,老年人口增长处在一个平台期,是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少出生了2000万人;1963年及以后,是一个出生高峰。2023年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23年到2040年前后,在这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急剧增长,并一直持续到2050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由于存量减少,增量也减少,整个中国老龄人口的规模会逐渐减少。

其次,老龄化速度特别快。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进入老龄化阶段,14%是老龄社会,到21%就是深度老龄化。在法国、瑞典、英国等欧美国家,差不多10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个变化;但是,中国只用了35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要100年时间完成的老龄化进程。

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较大。受到本地人口转变和人口迁移流动两大因素的影响,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表现为由东向西的梯次特征,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的生育率差异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密切相关。区域差异及其导致的人口流动与动态聚集将使不同地区的人口红利机会窗口的开启与关闭时间并不一致。

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记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影响?

彭希哲: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都带来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是1990年代中期才开始建立的,至今不到30年的时间,从制度建立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70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制度经历了深化完善的过程。相对而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养老金的长期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难点所在。

第二,养老服务需求大,服务保障体系亟待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传统的养老服务由家庭来承担,随着家庭结构变小,女性社会经济参与度提升,老年人数量结构发生变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单靠家庭已经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亟待全面介入。尤其是在“长寿不健康”的背景下,老年人口失能失智风险较高,会形成规模庞大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问题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长期面临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第三,医疗保障制度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推动国民整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整体医疗费用负担不断递增;伴随着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医疗费用也将可能大幅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将给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稳健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全力推进健康老龄化战略、花大力气构建新的公共卫生模式,显得格外紧迫。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养老服务供给

记者: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时有哪些优势?

彭希哲:一方面,中国有着比较明显的制度优势,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中国政府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调动各方面资源,制定和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比如,国有资产划转社保基金,政府布局养老事业、购买养老服务等,这是其他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无法相比的。因此,中国具备选择和发展符合具体国情的老年福利和保障体制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相对来说比较早,目前,我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超过60岁,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男女同龄到65岁退休。因此,加快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改革,实行灵活退休制度,增加养老金的缴费供给,减少养老金支出,促进养老金长期平衡,这一制度改革空间也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

记者:在完善社保体系和提供养老服务方面,您有何建议?

彭希哲: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中长期规划,促进养老金三大支柱协调发展,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基础。另外,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存在差异,国家要做好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作为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社会养老应当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化的长期照护体系,包括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和资金的筹措。此外,要加快建立应对老年人失能失智风险的制度建设;尽快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综合性评估,推动建立正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同时,中央一定程度上加大转移支付和统筹,实现地区间、城乡间老年群体享受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相对应、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均等的养老服务。

构建“全生命周期”概念以整体动态视角思考战略布局

记者:总体来说,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彭希哲: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战略,但经常被片面理解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好公共服务的战略,两者并不相同。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从国家发展和宏观治理的角度分析。

第一,将“整体性治理”模式植入公共管理和政策体系。老龄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其干预绝不能仅仅是局部的、静态的政策调节或调整,需要转变思路、更新理念,从整体、动态的视角来思考战略布局和政策实施。

第二,构建“全生命周期”概念。老龄只是个体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满足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整个社会共同应对老龄化面临的挑战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层面。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是一种应急策略,必须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个人也应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为自己和家庭应对老年时期可能面临的经济和健康等风险早做准备。

第三,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老年人要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要能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不应该被视为社会的负担,而应当作为人力资源的一种,不应产生对人口老龄化过度悲观的态度。同时,明确老年人口全面持久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制度和法律保证,尽可能地充分发掘利用老年人口中蕴藏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代际和谐与平等。终身学习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就业政策和社会参与环境的改进,都应当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第四,完善有效的家庭政策,提高家庭发挥养老功能的能力。尽管政府和市场等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越来越大的养老责任,但任何社会养老政策都无法完全取代家庭的价值与功能。需要通过可行的家庭政策(包括经济激励和道德引导)给予家庭有效引导与必要支持,切实发挥家庭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传承、社会风险化解、抚育儿童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国家队出手布局,老龄化加剧前提下,万亿康养产业如何大爆发?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养老相关产业发展,也渐渐步入正轨。根据民政部的预测,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全国的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已经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了中度老龄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行业的相关增长也明显加速。

根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康养地产规模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左右。而康养产业是一个涵盖养老、医疗、科技、体育、文化等业态为一体的产业。近年来,在银发经济的浪潮下,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日益见涨。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全体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布局康养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除了房产、保险、旅游、科技等企业之外,中央的一号文件中,也特别为康养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充了土地资源。既然国家队已经出手,其他人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国家队出手布局康养产业

7月10日,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这家公司的四大股东分别是养老资产、开发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等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中康养健康产业公司,是由中国诚通、铁建地产、中国国药三家中央企业,以及大家保险四家联合发起并成立的,由于股东们的实力背景不菲,外界便称其为“康养国家队”。

央企接连布局康养产业

近几年,央企布局康养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华润、国投、中国诚通等央企,均对康养产业进行了布局。

2016年12月,华润置地获得了首个康养地产项目,并和沈阳市铁西区合作了2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

2018年,国投在北京、广州城市核心区布局的养老机构开业运营,可提供养老床位近650张。

科技+养老大势所趋

康养产业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中,未来的养老市场是广阔而精确的。科技+养老不仅是大势所趋,同样也是未来康养的主攻方向。

科技和养老的结合在不断加深,健康检测监测、智能养老监护、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等等,对于老年人看护的精细化与周密性正在不断的提升,在减轻看护者负担的同时,也降低的养老成本。

在一些高档的酒店以及餐厅中,大家经常能够看到机器人,它们可以当服务员,也可以当领路人,同样也能代替大堂经理回答顾客的提问,生活中,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机器人的存在了。

相比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度其实更高,无论是居家还是养老机构甚至是社区养老,老人的生活都需要照料和护理,尤其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更需要细心的看护。

目前的养老院中,老人普遍由人工看护,但是人是有情绪的,一旦发生了冲突和摩擦,很容易给老人带来麻烦,毕竟生活中护工虐待老人的新闻也不少见。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让很多难题迎刃而解。首先,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下床、散步、如厕和穿衣当面,其实并不喜欢让护工帮助,大部分老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隐私可言,而机器人在看护老人的同时,也不会冒犯到老人的隐私和尊严。

中国式养老难点

养老挑战日益严峻,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是17.8%,但是在上个世纪,这个数据比例还不足9%。

简单来说,过去一个老年人有11个人赡养,但是现在,1个老人只有6个人赡养,社会的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财政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想而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会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有限。

二是财政负担压力过大,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供款方,政府给老年人发基本养老金,同时对居民缴费给予补助,如果未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我国的养老保险结余或将在2035年就会耗尽。

此外,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长寿给养老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面临着长者带病生存这一困境,现有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可能根本撑不了太久。

面对这样的境况,除了国家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之外,产业端也开始自我发力。可以看到,近年来不少保险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布局养老这个万亿级别的产品。

预见2021:《2021年中国养老院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养老院行业主要公司:目前国内养老院行业的公司主要有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凯健华展养老院有限公司、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本文核心数据:养老机构及养老机构床位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入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养老院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广义的养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本文所指的养老院指广义的养老院,即养老机构。

养老院可以依据性质、功能和价格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图片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上游行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了我国养老院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养老院产业链的形成。

从产业链条来看,养老院行业是基于医疗行业和政府公共服务建立起来的。在产业链上游主要有金融、房地产、养老保健品、养老设备、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环节。养老院的中游是养老院运营,下游则是养老需求人群。

养老院行业上游的金融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泰康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房地产环节代表性企业有万科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地产等;养老保健品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汤臣倍健、善存、东阿阿胶等;养老设备环节代表性企业有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睿餐智能等。中游养老院环节代表性企业有泰康之家、亲和源、凯健华展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养老院行业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孕育发展阶段(1949-1977年),基于计划经济的背景我国改造建立了最早一批城市养老机构,后更名为养老院。在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9年),基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在完善政府为主的福利性服务的同时,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相关联的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法规、养老机构和管理规章首次出现。老年人福利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开始了新发展。

在体系化发展阶段(2000-2011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措施。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个包含家庭、社区、社会在内的养老机制。

2012年以来是养老院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此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科学及时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事业与老年产业成为关键词。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激发社会资本纷纷入局养老产业,民办养老院数量激增。中国养老院行业经历了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共存,及公办民营等阶段。

图片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为养老院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养老院及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为我国养老院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养老院及养老机构和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政策,内容涉及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等内容。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出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政府运营的床位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2019年提出到2022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提高到55%。

行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老龄化快速爬坡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持续上升,老龄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2020年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有1.77亿,占全国人口的12.64%,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

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我国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因此,养老院的市场规模在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中占比较小。

1、养老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民办养老机构更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爬坡,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了我国养老院行业的发展。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万个,较2019年增长10.4%,较2015年底增长37.2%。

图片
我国养老院运营方式主要包括公办和民办。据人民日报文章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达54.7%,床位数占比达57.6%,提前完成“十三五”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不低于50%的发展目标。2020年10月,在民政部举行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在790多万张养老服务床位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已突破50%。

2、养老机构床位数稳步增长

2015-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逐年增长趋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床位483.1万张,较2019年增长12.6%。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0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33.0张。

注:养老床位包括养老机构床位和社区养老床位。

3、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根据2015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的比例为15.3%,较2010年抽样调查的13.7%上升了1.6%,较2000年抽样调查的6.6%上升了9.1%。

面对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养老院入住率却不高。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已建养老机构床位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却只有214.6万人,养老床位空置率高达50%。

图片
4、市场规模有所下滑

近年来,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据中关村科技旗下养老产业服务平台养老60加发布的《北京养老机构市场研究报告2020》得到2019年北京市养老院平均价格为3615.5元/月。前瞻根据2015-2020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计算出2015-2020年全国养老院平均收费。2020年,全国养老院平均月收费约为1781.8元/月,年收费约为2.1万元。

结合民政部公布2015-2020年养老机构入住人数计算,2020年,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58.8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流量较大,对养老需求也较大,目前我国养老院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据民政部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养老机构数和养老床位数最多的地区是华东地区,达11998家,占全国养老机构数的31%;华东地区共拥有188.11万张养老床位,占全国养老床位的39%。

2、企业竞争:参与者为以养老院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企业

目前,我国养老院行业企业多为以养老院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企业,部分融合了养老社区、保险产品等业务。

从床位数来看,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养老床位数量较多;从区域布局来看,北京光大汇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布局较广。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养老院养医结合发展趋势将更加紧密

未来,养医结合服务将成为养老院发展的主要方向。养医结合之所以成为养老院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养医结合服务符合老年人服务需求的特点。二是缓解医疗卫生服务的护理压力。我国现在大多数养老机构仅能提供基础生活照顾服务,难以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而医疗服务恰恰是整个养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此外,养医结合服务也有利于老年人防范和化解健康风险能力的提高。

2、养老院与智慧养老结合

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2014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0.17万亿元,2017年则达到了2.2万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68.24%。从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发展来看,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估算突破3万亿元。

未来养老院将积极应用智慧养老平台,一方面,政府能更有效地细化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建设,使得各种养老资源能更有效率的分配;另一方面,智慧养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手段,不仅能有效延伸人工养老服务的能力,也能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此外,智慧养老的互联,既可以突破城乡界限,也能实现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更有效率地为老年人口提供医疗和服务。

3、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未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规模的增长,我国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前瞻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2021-2026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及空置率测算得到养老机构入住人数,并根据我国养老院人均年收费数据,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6.18%预测,2026年我国养老院人均年收费约为3.0万元/年。前瞻预测,2026年我国养老院市场规模有望达1114亿元。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图片

中央两部门下达10亿,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快看你家分多少?

近日,据财政部网站显示,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0.9亿元,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两部门在《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预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各地要将资金用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支出,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做好绩效监控,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与民政部门密切合作,确保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项目地区,并指导项目地区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附件1的内容,我们具体看看各省市都分配到多少资金: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图片

国家发改委:征集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典型案例 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提供经验

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请报送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国范围内征集一批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典型案例,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为全国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提供示范经验。

《通知》明确,示范案例要紧密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部署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重点总结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做法,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也可适当体现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的内容。

同时,示范案例要突出本地区创新实践,文字要求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能从方法上启发思路,从模式上提供借鉴,从实践上引导创新,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标志性。示范案例要确保真实性,模式清晰,数据准确,杜绝一切虚假案例。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遴选,其中优秀案例将向全国通报,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两微一端”等平台发布,并采取适当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

通知原文及附件下载链接:【关于请报送运用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1〕62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drc.gov.cn)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1山东康养产业博览会精彩回顾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图片

【政策】山东省印发“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5年年底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

山东省印发“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2025年年底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

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了山东省未来五年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目标:2025年年底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产品日益丰富,行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环境初步形成。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一方面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到2022年年底,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并保持在60%以上;一方面是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制度和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2025年年底前,实现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街道、乡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0%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同时,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年底前,全省建设改造护理型床位不低于4.5万张,全部达到二星级及以上养老机构标准。

在推进医养康深度融合方面,《规划》要求推动未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2025年年底前,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全文如下: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7月最美青岛,与您相约~

“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墙”—青岛市走出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路子

青岛

“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墙”
——青岛市走出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路子

对失能失智老人来说,住养老院太远,家里照料却不专业,怎么办?对养老机构来说,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床位紧张,如何解决?对运营组织来说,投入成本高,市场活力差,怎样维持?

如今,山东省青岛市蹚出了一条市场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新路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打破养老院的“围墙”,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个“中心”,辐射数百老人,硬核政策为市场化运营铺路架桥

通过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及用房规划、服务补贴、队伍建设、公建民营、租赁补贴、长护保险、适老化改造等10个配套性文件,青岛市构建了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1+10”政策体系,通过一次性建设补贴、家庭养老床位补贴、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身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的积极性,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长远健康发展。

首先是对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织实行完全免费的用房政策,实现零租房成本。

在每个街道免费为运营组织提供600-1000平方米的房屋设施,建设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满足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信息监管、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央厨房、助老餐厅、长短期托养、康复护理、辅助器具租赁等基本功能需求;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统一由街道级中心运营。

房屋来源是街道社区闲置房产、街道租赁房产、新建小区配建房屋或原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设施,由街道免费提供给运营组织使用,能够极大节省运营成本,进而降低收费价格,为更多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了城市养老机构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98个街道全部建成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共有城市社区653处,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85处,覆盖率达90%。由45家具备长护险资质的养老服务企业运营。

据了解,服务中心内设16个床位,已有不少老人入住,大部分是高龄、生活不便的老人。而该中心还为社区内460个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服务,其中助医、助餐需求最大。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延伸,他们服务的不仅是住在其中的十几个老人,还包括社区中460名签约老人。”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道,“这小小一栋楼,实际上是一家有近500个床位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大大减轻了机构内床位紧张的负担,同时也让有需要的老人,能在家里就得到专业的照护、便捷的服务。”

全市所有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具备医保部门认定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资质,拥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能够将高品质、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通双向选择的“最后一米”

除了用房免费,青岛市还为运营组织提供了一次性奖补政策,用于补贴其在装修、采购等方面投入的资金。

补贴标准按照评估的等级发放,对评估为5A、4A、3A级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的奖补资金。“评估的标准和中心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数量是挂钩的。”乔先华解释道,“比如一家机构需要签约300名以上的护理型老人才有资格评上5A级,这对机构积极运营起到促进作用。”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与机构签约?机构“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够的,调动起老人的认知度和积极性才是发展的根本。今年5月,由青岛市民政局、市广播电视台、市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青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在市北区养老服务中心广场举办,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进行集中展示。

“最好吃的是什么呀?”“福山大包!”

“每周几能买到?”“每周四!”

大集上,福山居家社区养老的特色项目——“福山大包”成了老人们纷纷讨论的热门单品。这个大包可是来历不凡,由福山团队历时半个月研发,一经推出就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一个月能卖掉近8万个。“这么大的肉包子,一个才卖3块钱,味道特别好,家门口就能买,又方便又实惠!”老人对福山大包赞不绝口。

大集上,多家运营组织纷纷亮相,拿出招牌手艺、看家本领。绿色蔬菜包的饺子、有机谷物制作的面点、科技感十足的适老化改造设备、专业的医疗团队……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未来签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后将收获哪些实惠。

这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集吸引了社区90%以上的老人参与,51名老人当天签约。

“老人们怕上当受骗,不敢轻易和机构签约。这就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破解不信任、解决不了解,让服务对象找到服务者、让服务者找到服务对象,解决双向联系‘最后一米’的问题。”乔先华道。

分类补贴,全程监管,激发机构运营活力

在一次性奖补政策基础上,青岛市还为运营组织提供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并将参与居家社区养老的老人划分为自理型、护理型、政府购买服务型三种,分类补贴。

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型(特困供养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护理型老人与机构签约后,青岛按每月每人350元向机构发放补贴。签约的护理型老人需要满足有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失能失智及部分失能的评估意见、签约时间6个月以上、在平台提供的74个服务项目中选择3项以上、个人消费金额达350元以上等条件。这样的条件限制,有效激发了机构的运营活力,还能防止骗取运营补贴。

据统计,2020年,青岛市、区(市)两级投入资金1.53亿元,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房屋租赁补贴7200万元、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3360万元、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补贴800万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建设奖补3973万元。

在运营过程中,青岛市实施标准化建设,对正在推行的120余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由运营组织牵头,制定项目服务标准化流程,并对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同时,政府部门强化全过程监管,开发运行青岛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将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能力评估、居家养老服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等服务流程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在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中,安装音视频监控设备,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街道级中心的质量监管人员及市区两级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可以实时监管,老年人家属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取消街道级中心等级评定资格,并严格按照《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予以处罚。

在发展过程中,青岛市逐渐摸索出一条连锁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让老年人在家就能养老、不出门就能享老。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最新政策】山东公开征求意见:新建商品房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每户不低于20平方米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规范新建城镇住宅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根据《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省民政厅起草了《山东省新建城镇居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在充分吸收各市民政局及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山东省新建城镇居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近日,省民政厅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2021年8月12日前,可将书面意见或建议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反馈山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图片
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意见稿》指出,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的商品房居住区、安置小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各类城镇居住区。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上门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场所。

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与新建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占地面积较小的居住小区,可统筹多个小区规划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统筹配建时,应综合考虑本地城区实际情况,综合小区密度、周边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等因素,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进行规划配建,原则上规划配建的单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50平方米

各级民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建设单位,要认真落实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新建居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工作。民政部门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和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社区养老设施不得安排在建筑的地下层、半地下层和夹层

《意见稿》指出,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在提出新建居住区项目用地规划条件时,应根据经审查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空间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同步提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明确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内容。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不得随意调整。

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在拟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时,应当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规模、设计标准等作为建设条件纳入出让方案,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范围、标准及建成后无偿移交等内容。

列入用地规划并纳入土地供应前提条件配建、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建成后无偿移交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产权归政府所有,县(市、区)民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县级民政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委托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等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投资来源、产权归属、完成时限、移交方式等内容。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竞得人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应当按照约定与县级民政部门签订新建居住区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协议,具体样式由各市统一制定。

建设单位在编制新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必须同步落实规划条件中关于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

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在审查新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应核实规划设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并通知民政部门参与并联审查。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新建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调整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应通知民政部门参与变更审查。未经审查同意,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许可内容。

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当按照《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等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对单独选址的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应选择市政设施条件较好、位置适中、区域相对独立、通风和采光条件较好、方便老年人及居民出入、便于服务辖区老年人的地段,宜靠近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宜与社区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康复中心、物业管理、幼儿托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相对集中设置。要根据各类用房和设施的使用功能要求,做到流线清晰、服务方便,周边环境美化。应安排在建筑的低层,主要出入口可单独设置;安排在建筑的二层(含二层)以上的应设置无障碍电梯;不得安排在建筑的地下层、半地下层和夹层;应配建无障碍设施。应与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生产、储存等区域保持合理间距,确保设施环境安全。出入口前的道路设计应便于人车分流的组织管理,并应满足消防、疏散及救护等要求,主要功能用房应建设在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并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日照时数要求。

养老服务设施不计入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

设区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施工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设区的市、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条件进行核实。未经规划核实或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文件。

房地产测绘机构进行建筑面积预测、实测时,应当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单独列项、计算面积,其面积不计入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

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应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项目竣工验收范围,向联合验收牵头部门建议邀请民政部门参与联合验收。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验收不合格的,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建设单位整改完成后提交复验申请,相关验收部门再行验收。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未通过验收的,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非建设单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移交的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时可以容缺。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和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用途不改变。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规划配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不得擅自出租、转让、抵押或挪作他用。对擅自改变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的,由民政部门或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进行处罚。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7月最美青岛,与您相约~

老龄化碰撞智能化,适老型社会如何打破数字困境

 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老龄化的趋势不可回避。正在深度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在此影响下,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减弱甚至消失,进而造成养老金短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动力较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涉及人口老龄化的部分提及如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从规划中我们可以得知,除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之外,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也使社会不可回避地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创造一个适老型社会势在必行。

在应对老龄化浪潮的过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老龄化浪潮与数字化进程的碰撞。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的建设将浸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适老型社会的构建,数字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图片
  但是目前老年人正面临不小的数字困境。如何用电子支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何用健康绿码通行、如何在网上约车、如何在银行自助操作、如何在医院自助挂号等等困境时常出现在老年人身边。尤其是新冠疫情下,数字化进程加快,老龄化与数字化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社会学和人口学中将19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界定为“数字难民”。当80后、90后享受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便利时,数字难民可能正在被抛弃。

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天都是被科技再教育的过程。然而对于老年人,考虑到本身认知能力的退化和信息的接受能力等,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所迟缓。而一些数字化的设备设定、流程设计也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这就出现了当老龄化遇上数字化,原本该是科技助力更便捷的生活变成了科技提高了日常生活的门槛。原本招招手就可以打的车,现在变成不会用的网约车了。

要破解老年人对于数字新科技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的障碍,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社会各方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已经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日本对智能化与老龄化的碰撞有哪些创新解法。日本的核心原则是并不以智能化的发展就取消传统人工服务,在智能化服务提供的过程中,需要对服务进行适老化改造。

在交通出行方面,日本推出了“安全驾驶支持车认证”,要求在日本出售的汽车进行安全技术分类。只要进行了油门误踩抑制系统、自动刹车等主动式安全配备的车厂,就能够获得这一认证,通过配备智能安全系统降低老年司机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率。

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日本充分关注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不仅配备了专门的硬件设置,更提供了专门的出行协助。车站工作人员会对有特殊需要的老人提供专用辅助工具和专门的护送服务。

在生活方面,日本各大卫浴公司也设计了智能马桶,研发了自动冲洗、辅助站立,自动抽纸擦干等功能,帮助老人解决如厕的一切顾虑。专门的养老住宅对厨房、卧室、卫生间做了特殊化改造,针对乘坐轮椅的老人在高度和收纳细节上做了调整,比如可以放下轮椅的洗漱台,可以自由升降的橱柜,可以借力的马桶扶手、坐式淋浴等等。在不同的住宅细节中嵌入智能化设备方便生活。

在养老方面,日本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生活支持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日本重点扶持了移乘搬运、移动辅助、步行助力、自动排泄处理、健康监测、走失监视等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推广。

在这其中,人们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智能化设备不该是理所应当地默认被所有人快速适应并使用。对于无法适应的老年人,他们也并不应该被边缘化。设备只是工具,智能化的初衷也是让生活更简单、更便捷,而不是更复杂。或许可以换种思路,老年人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学会使用符合年轻人习惯的智能设备。于此不如对智能化设备进行改造,发展适老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老年人的智能化需求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老年人本身的需求与年轻人视角下的老龄化需求可能存在偏差。2018年深圳大学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揭示了老年人的微信生活。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得知,老年人较为感兴趣的是如何阅读公众号文章、如何给朋友圈点赞等而青年人教导老年人的主要集中在视频聊天、微信支付、发红包等。在网络谣言方面,老年人的识别能力也明显低于中青年。

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特点,应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适老化改造,如推出无广告版老年微信、老年版健康码、简洁版电子支付等。在银行、交通、医疗等方面依然保持充分的人工服务,不以智能化设备替代所有人工服务,打造有温度的自助办理业务。

科技普惠、数字包容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让科技回归工具,让智能方便人民。从外部,政府、社区、企业、等外部主体需要不断构建对老年人友善的社会数字环境,对老年人进行数字赋能。从内部,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数字反哺、数字救助也应该更有温度。填补适老型社会的数字鸿沟,需要内外部的共同努力。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7月最美青岛,与您相约~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数据支撑,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8月启动入户调查

    据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中国老龄协会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共同组织开展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将于8月开展入户调查工作。

据了解,入户调查将持续一个月,随后开展数据清理、审查和校验等相关工作,拟于2021年底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此次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包括港澳台地区)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口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照料护理服务状况、经济状况、宜居环境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维权意识与行动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等。

此次抽样调查的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315个县(市、区),3320个乡镇(街道),6300个村(居)委会;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师,40个团场。调查样本规模为12.76万,抽样比约为0.5‰。

与前四次抽样调查相比,第五次抽样调查内容更加丰富,调查问卷题目不仅涵盖了养、医、住、行、用、娱等九大方面,还同步聚焦家庭扶养负担、老年数字鸿沟、后疫情时代养老等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了调查数据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同时,此次抽样调查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问卷高效采集数据,依靠调查软件实现了在线培训、测试评估和督导,有效控制数据安全和质量;后期还将通过数据共享云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咨询、开发与共享等服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自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有关部门已组织完成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持续为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这一抽样调查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老年民生国情调查。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行业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022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于2022年7月7-9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7月最美青岛,与您相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