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单侧忽略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在右脑损伤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 50% 存在单侧忽略,而在左脑损伤的脑卒中患者中则约占 30%。虽然在不同的患者中单侧忽略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是其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阅读和社交产生影响。

为了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单侧忽略会对患者的康复预后、跌倒风险和出院会造成何种影响,来自于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物理医学与康复系的 Chen 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5 年 8 月的期刊上。

本研究为起始队列研究。患者为在院康复的患者。研究者纳入了 108 例初次脑卒中后出现单侧脑损伤的受试者,在其入院和出院时进行评估。在入组评估时,74 例患者(68.5%)存在单侧忽略,评估方法为凯斯勒基金会的单侧忽略评估法(KF-NAP)。

对纳入研究的受试者采用常规和标准的入院康复治疗。研究者对预后的评价主要采用 FIM、Conley 量表、跌倒的次数、住院时间(LOS)和出院情况等进行评估。

研究者发现患者在入组时的单侧忽略程度越严重(KF-NAP 评估越高),出入院时的 FIM 评分也就越低。KF-NAP 评分高也与住院时间长和 FIM 改善率差相关。单侧忽略的存在(即 KF-NAP 评分>0)能预测患者的跌倒风险,存在单侧忽略的患者的跌倒次数是无单侧忽略症状患者的 6.5 倍,而 Conley 量表无法预测单侧忽略患者的跌倒风险。

并且,初次评估师时经由 KF-NAP 所评估确认的单侧忽略程度越重,那么其出院回家的可能性就越低。有一个模型就是将单侧忽略、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特点和其他的临床因素综合考虑来预测患者出院回家的可能性。研究者发现在入院抗腐蚀 FIM 改善的速度越快,年收入水平越低,其出院回家的可能性就越大。

本研究结果指出,单侧忽略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会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预后、跌倒风险和住院时间造成不利影响。

上一条      下一条

髌股痛患者股四头肌的萎缩并不限于股内斜肌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在爱好运动,尤其是跑步及跳跃活动的青年人和成人中,髌股痛(PFP)是常见的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在 PFP 康复中,常针对性地改善股内斜肌(VMO)的力量和收缩时机。这种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股内斜肌的功能障碍引起了选择性的无力和萎缩。但这种方法在 PFP 康复中是否适用并不明确,因为 PFP 患者 VMO 是否存在功能障碍,以及如何评估潜在的功能障碍尚未取得一致结论。

为明确髌股痛患者是否存在股四头肌萎缩,以及是否选择性累及股内斜肌,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 Lachlan 等设计了横断面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5 年 8 月的杂志上。

研究选取了 35 例 PFP 患者(其中 22 例单侧有症状,13 例双侧均有症状)和 35 例无症状的对照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均匹配。通过实时超声测量股四头肌肌肉的形态,以及股内斜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的厚度。

具体测量部位如下:首先测量髌骨上极至髂前上棘的距离,由下而上在该距离的 20% 处测量股内侧肌的厚度,50% 处测量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厚度。在髌骨上 2 厘米处测量股内斜肌的厚度。

在单侧 PFP 患者的肢体之间采取配对 t 检验。在 PFP 组及对照组之间采取独立 t 检验。

研究结果发现,单侧 PFP 组,有症状侧股四头肌所有部分的厚度均较无症状侧变小。但 PFP 患者股四头肌所有部分相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研究表明,单侧 PFP 患者的患侧股四头肌的所有部分较健侧均存在萎缩,但相比健康对照人群却无明显萎缩。PFP 患者中并未发现股内斜肌相对于股外侧肌存在选择性萎缩。

上一条      下一条

夏日提示:高温环境谨防中暑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近日全国很多地区气温高达38℃~39℃,局部地区超过40℃。入夏后,很多地区进入“火炉期”。为了预防中暑,人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减轻劳动或运动强度 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或者运动。

  2.口渴后不宜狂饮 口渴时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最好喝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每天喝1.5~2升水。

  3.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 外出时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或真丝面料的衣服。

  4.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附近,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5.不宜大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若大量饮酒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6.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出汗量大、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7.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会加深中枢神经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8.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9.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在24℃以下,以防止室内外温差太大,出现中暑。

  此外,可适当准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等。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让身体散热;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以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求助电话。(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延伸阅读

  哪些人容易中暑

  1.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

  2.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锅炉工人等。

  3.居住条件差,经常处于不通风环境的人。

  4.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5.要特别提醒以下这些人注意: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别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学校开学前要进行军训的新生。

  中暑有哪些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可正常也可升高,但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和体温轻度升高等。

  重症中暑 有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后出现四肢、小腿以及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热衰竭:热痉挛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热衰竭,表现为疲乏、无力、晕眩、恶心、呕吐、头痛、多汗、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血压降低、虚脱、晕厥等。主要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热射病:最严重的急症,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热射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在重体力劳动、运动及军训时发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心率加快。2.非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居住条件差者。患者早期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谵妄) 、癫痫发作,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瞳孔缩小、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呼吸急促等。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供稿)

上一条      下一条

专家:中风康复越早介入越好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专家:中风康复越早介入越好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一直以来,脑卒中的“杀伤力”让人闻风丧胆。据统计,中风存活者中,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困扰。康复科专家表示,中风后也不是意味着患者就要完全依赖家人,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相当部分的患者恢复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

  案例 

  中风康复不止针灸、推拿

  任叔于2007年突发脑梗塞,经过治疗后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无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屈曲挛缩,不能行走,生活更无法自理。任叔认为,手脚没力做做康复就可以了,于是,任叔到社区做针灸、按摩,在家也会刻意进行一些动作的锻炼。可经过多次社区及家庭治疗,任叔的患肢并没有好转,生活仍无法自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任叔由家人推着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潘翠环的诊室,潘翠环发现任叔患肢肌张力很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脚和手屈曲,功能基本丧失。虽然状况很“糟糕”,但潘翠环认为,只要通过规范的康复治疗,尽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针对任叔的功能状态,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估,潘翠环和她的团队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方案,按照治疗方案,首先对患侧肢体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及平衡与协调训练系统等物理治疗技术和手功能训练等作业治疗技术,治疗15天后,任叔的僵硬程度降低,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增加,运动功能有了明显改善。治疗半年以后,任叔可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步行,步行姿势较前流畅协调,上肢肩、肘关节能进行自主屈伸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左手能够自主屈曲抓握,能够协助右手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不需要旁人寸步不离的照看。

  潘翠环表示,如果任叔在发病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比如良肢位的摆放、神经促进技术等康复治疗手段,不但能有效避免肌张力过高、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更能够尽早的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使之早日回归生活。

  大众对中风后康复认识不足

  许多百姓对康复的认识极为不足。有的人认为中风患者压根不需要做康复治疗,他们出院回家后要么自己颤颤巍巍地走动,要么坐轮椅要人照顾。潘翠环强调,其实这就是“主动”耽误病情了。中风后由于没有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而影响恢复的患者占大多数。有许多像任叔的人还在蒙受着中风后运动障碍和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之苦,如果任叔在发病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但能有效避免肌张力过高、异常运动模式的发生,更能够尽早地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不是备受患肢的“痉挛模式”折磨。

  还有不少人认为,与死亡擦肩而过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休养,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待病人从神经科出院之后才开始进行,以至于患者拖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进行康复治疗。潘翠环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治疗误区,认为康复介入应该在患者治愈基础病、整体身体状况改善后才能进行。“如果存此想法,会使患者因此而错过最好的康复时机,后果则可能是终生依赖家人或陪护。”

  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潘翠环告诉记者,做不做康复治疗,患者的恢复差异是很大的。有研究表明,在中风存活的患者中,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存活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只有6%和5%。

  康复治疗始于发病48小时后

  中风后的康复,该何时开始进行比较好呢?潘翠环建议,应该在发病48小时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规范指导下就开始康复介入。首先应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如良姿位的摆放,患者床上卧位可分为仰卧位、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及健侧卧位,需要针对不同体位,借助枕头、毛巾等为患者摆放适合的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痉挛过早过强产生、关节挛缩、压疮及手部水肿等而影响运动及生活。只有恢复瘫痪肌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抑制异常的运功模式出现,才能更好地恢复行走和生活功能。

  然而,她表示临床上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少中风患者错过了最佳“良姿摆放”时期,肌张力升高,导致偏瘫侧肢体蜷缩,不能行走和完成生活活动;二是不能坚持,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不是立马能见到效果的。

  早期康复训练一定要在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偏瘫患者急性期的肢体功能康复绝对不是随意地活动一下胳膊或是拉拉腿,更不能急于求成地强化训练。”潘翠环说,在临床上收治有不少中风患者自行在家进行康复,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后果非常严重。所以,康复治疗不能自己来,一定要在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上一条      下一条

疾病不同 吸氧方法各异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疾病不同 吸氧方法各异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哪些症状提示缺氧

  缺氧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以是疾病的一些表现。缺氧时可有头疼头昏、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萎靡甚至昏迷。有缺氧症状时,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未必都下降并出现异常。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则提示缺氧已经到了比较明显的程度。但血氧饱和度是否下降不能作为是否需要氧疗的唯一标准,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

  哪些疾病可引起缺氧

  缺氧有五大类,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多为循环血量减少造成的循环性缺氧,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下降引起的为乏氧性缺氧,脑力工作者多为耗氧增多引起的相对性缺氧,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其他有害气体引起的是中毒性缺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为混合型缺氧。

  家庭吸氧可以选哪些产品

  目前市场上代表性的吸氧产品有氧力得、氧气袋、氧气瓶、制氧机、软体氧舱等。氧立得为化学方法产氧,使用不太方便。氧气袋安全可靠,但储氧量少,适合短时间内使用,每袋大约使用30分钟。氧气瓶储氧量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医院不具备灌氧资质,只有氧气厂家才能完成,如何灌氧是目前氧气瓶使用中的最大问题。制氧机大部分为分子筛产氧,使用方便,但出来的氧浓度尚达不到医用氧标准,分子筛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其产氧量会逐渐下降。软体氧舱近几年才进入市场,人进入舱内后用制氧机加压,通过高压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其疗效可靠,同时还引入了负氧离子、精油等理念,操作较复杂,市场价位在几万元。

疾病不同 吸氧方法各异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家庭吸氧应注意哪些问题

  避免氧中毒  氧中毒的发生与吸氧浓度和连续吸氧时间这两个因素有关。通常鼻导管吸氧连续吸10~15天、闭式面罩吸氧6~8小时才有过量中毒的可能性。家庭应用时都在安全时限之内,一般不会发生过量中毒。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损害。

  选对吸氧方法  吸氧方法的不同决定了吸氧量的多少和疗效。传统鼻导管吸氧由于吸氧量较少,通常适合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收不到有效的机体氧含量及预期的吸氧效果。闭式面罩吸氧量大,改善缺氧的效果比药物更快、更显著,适用于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所有缺氧性疾病,即呼吸系统疾病之外的大部分缺氧性疾病均适合。只要身体能承受压力的改变,软体氧舱就适用于各种缺氧性疾病,压力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压力越高吸入的氧也就越多。

  健康人不需吸氧  吸氧并非只适用于生命垂危者。吸氧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缺氧或因缺氧带来的损害,对缺氧性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吸氧与服用扩血管药物的目的是一致的。完全健康者不需要吸氧。

上一条      下一条

上班族喝茶用什么杯才健康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上班族喝茶用什么杯才健康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上午:绿茶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扫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反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力。也正由于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绿茶,以免影响睡觉。

上班族喝茶用什么杯才健康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中午:菊花茶

  菊花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或是在菊花茶中参加蜂蜜,都对解郁有帮助。

  疲惫了,还可以来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盛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补肝、益肾、明目标作用。其本身有甜味,可以像葡萄干一样作零食,对解决“上班族”眼睛干涩疲惫很有功效。有些人就干脆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这样的搭配也算是完美。

上班族喝茶用什么杯才健康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晚上:明子茶

  晚间一杯决明子茶。决明子有清热、明目、补脑髓、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还可以在晚饭后饮用,对治疗便秘很有成果。

  喝茶杯首选应该是玻璃杯:

  喝茶杯首选应该是玻璃杯。别以为玻璃杯只是通透好看,在所有材质的杯子里,玻璃杯可是最健康的。

  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孳生,所以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也提倡使用搪瓷杯子:

  另外,专家也提倡使用搪瓷杯子,因为搪瓷杯是经过上千度的高温搪化后制成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可以放心使用。

  五颜六色的陶瓷杯甚是讨人喜欢,可实际上在那些鲜艳的颜料里却藏着巨大的隐患,尤其内壁涂有釉,当杯子盛入开水或者酸、碱性偏高的饮料时,这些颜料中的铅等有毒重金属元素就容易溶解在液体中,人们饮进带化学物质的液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稀释到水中,并且塑料的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隐藏着污物,清洗不净就会容易孳生细菌。

  所以,专家提醒,在选购塑料杯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级塑料所制的水杯。

上一条      下一条

为什么每天要半斤水果一斤菜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为什么每天要半斤水果一斤菜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近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国记协等共同发起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以“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为主题,来呼吁公众增加果蔬摄入,努力做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

  看到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的推荐量,不少网友大呼:“这也太素了,很难吃进去。”也有网友认为,自己又不是兔子,有必要吃这么多蔬菜水果么?其实,这些想法多数是对蔬菜水果的健康益处了解不够,或者对蔬菜水果没有量化概念造成的。

  蔬菜水果的健康益处

  蔬菜水果的特点是热量低,营养价值高,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其中水果香甜可口,还可带来感官上的享受。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好,但具体有哪些健康益处呢?

  首先,对预防癌症是有益的,新鲜的蔬菜水果被公认为是最佳的防癌食物,在欧洲进行的一项营养与癌症前瞻性研究中,对142605名男性和335873名女性,进行的约8.7年随访,提示每天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每增加200g,癌症的总发病率下降4%。目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蔬菜水果能降低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其次,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显示,冠心病和脑卒中与蔬菜水果摄入量成负相关,每天多食用1份(约100g)蔬菜或水果,可以减少4%的冠心病风险和5%的脑卒中风险,同时对血压控制也是有益的。

  再者,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2010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荟萃分析,汇总了6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涉及22万人,分析了他们的饮食和糖尿病发病关系,发现增加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摄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而且这个益处是不能被水果所替代的。关于水果,哈佛大学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食用蓝莓、葡萄、苹果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而食用香蕉、李子、桃和杏等水果的效果则不明显,但食用果汁(包括鲜榨果汁)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8%。因此,多数蔬菜水果对预防2型糖尿病是有益的,而果汁则不具有这种益处,甚至可能有害。

  第四,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蔬菜水果含水分和膳食纤维丰富,体积大,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对控制热量摄入很有帮助,目前的研究也显示,蔬菜水果摄入多的人,超重和肥胖风险更低。

  最后,可以预防便秘,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降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总之,蔬菜水果热量密度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正可以完美的弥补目前多数人饮食习惯中的短板——能量摄入过剩,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摄入不足。应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

为什么每天要半斤水果一斤菜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蔬菜和水果可以相互替代吗?

  有人又要问了:我感觉蔬菜和水果营养价值差不多,不方便吃蔬菜,只吃水果可以吗?蔬菜和水果确实有共同的特点,水分多,富含膳食纤维,   

  VC、胡萝卜素、钾等营养素含量丰富。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食物,无论从营养还是美味角度,都存在不少差异。

  首先,从营养角度来看,多数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含量要高于水果,包括我们常说吃水果可以补VC,其实整体来看,蔬菜的VC含量要普遍高于水果。因此,水果不能代替蔬菜。但水果富含有机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可以提高食欲,助消化,保护并促进维生素C和铁、锌的吸收。同时,食用水果一般无需加热,减少了高温烹调对营养成分的破坏。

  而从美味的角度,水果富含有机酸、糖分、芳香物质,酸酸甜甜,加上各种特殊的香味,显然更能满足人们味觉系统的“贪婪”,而蔬菜,除非加较多的油盐,往往味道平淡,对味觉的刺激比较弱。

  因此,蔬菜和水果在营养上各有特色,味道差距也很大,不能相互替代。

  为什么每天要半斤水果一斤菜?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可食部分的生重),每天水果200~400g,每天蔬菜300~500g。做科普宣教时,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往往就简单的总结成每天半斤(250g)水果一斤(500g)菜。

  但是,不少人听了都觉得太多了,不好去做。其实,一个中等大小苹果体积的水果就大约180g(去核后的可食部分),做一盘菜所需要的蔬菜生重就接近400g。因此每天吃1~2个拳头大小体积的水果作为健康的零食,三餐都吃少半盘蔬菜,或者早晨赶时间实在不方便吃菜,中午和晚上适当多吃点菜补上,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并不难。记住:天天有水果,顿顿有蔬菜。

  此外,水果蔬菜也不是越多越好。水果不用多说,虽然是健康食物,但本身也含糖有热量,吃多了同样长胖。而蔬菜,因为炒菜需要加油盐,你本来烹调或许并不重口,但因为吃的总量太多,同样可能伴随油盐的摄入超标。

  总之,蔬菜水果热量密度低,营养价值高,对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体重控制和便秘都是有益的。蔬菜和水果在营养和味道上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每天大约半斤水果一斤菜,既能满足身体的健康需要,又不会因过量而带来其他健康风险,是不错的建议。

上一条      下一条

睡眠过久带来三大风险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睡眠过久带来三大风险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大家都知道,睡觉太少人就会生病,很多人却不知道,睡得太多同样不好。近日一则消息称,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50岁以上女性每天睡9小时中风风险增加。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如果睡眠过多,不仅消除不了疲劳,还会影响健康和智力。在睡眠时间中,死亡率最低的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

  风险1:中风和糖尿病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对9万多名50-79岁的女性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调查后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中风危险比睡7小时的人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危险的独立因素。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介绍,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如果睡眠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血液黏稠度增加就容易诱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有关专家介绍,还有一项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太长,也有可能诱发糖尿病,调查发现,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小时的人,身体最为健康。如果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约2倍;如果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则会增加3倍多。

  有调查显示,一天睡眠少于6小时会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同时,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同样也会危害健康。在睡眠时间的调查中,死亡率最低的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一天睡眠时间平均在4小时以下或是10小时以上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死亡率都相当高。

  风险2:呼吸道、心脏和消化疾病

  小李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喜欢睡懒觉,暑假里常常一睡就是10多个小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还是比较差,常常动不动就感冒。医生帮他分析认为,他常常感冒可能和他喜欢睡懒觉有关系。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说,卧室中早晨空气最污浊,即使虚掩窗户还是有部分空气未流通,不洁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埃,对呼吸道抗病能力有影响。而对于长期睡眠时间过长的那些闭门贪睡者,平时运动就少,再加上卧室内污浊的空气,就容易经常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

  人活动时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脏排血量增加。人休息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心跳、收缩力、排血量下降。如果睡眠过多,就会破坏心脏休息和运动的规律,心脏一歇再歇,最终会使心脏收缩乏力,稍一活动便心跳不一、心慌乏力。另外,如果睡眠过多,就无法按时进餐,胃肠发生饥饿性蠕动,打乱了胃液分泌规律,影响消化功能。

  风险3:越睡越懒,智力下降

  “一晚睡10个小时,为什么白天还是无精打采呢?”在某公司上班的小陈简直想不通,以前,他常抱怨自己睡得太少,以致头昏脑涨。但每天增加了睡眠时间,还是没精神,上班时反应慢,被老板骂了好多次。

  专家解释,大部分人会认为,消除疲劳就应该多睡觉。其实,想用增加睡眠时间来获得健康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睡眠时间过长的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一夜休息后,肌肉和关节会变得松弛,醒后立即活动可使肌张力增加,也可使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使骨骼、肌肉组织处于修复状态,同时将夜间堆积在肌肉中的代谢产物消除,有利于肌肉组织恢复运动状态。经常睡懒觉的人,因肌肉组织错过了活动良机,起床后会感到腿软、腰骶不适,周身无力。睡懒觉的人睡眠中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其他神经中枢由于受到抑制时间太长,恢复活动的功能就会变得相对缓慢,因而会感到终日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

  健康睡眠时间6-8小时

  那么,究竟每天要睡多久才有利于健康呢?专家认为,对于成年人来说,6-8小时是其所需的标准睡眠时间,老年人在这个标准上再减少1-2个小时,青少年可以增加1-2个小时。对于婴幼儿来说,睡眠时间则需要更长。

  当然,睡眠时间多少最健康,还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判断自己的健康睡眠时间的标准,应该以第二天不会感到身体疲乏、感觉精力充沛来判定。

上一条      下一条

夏天冰箱须常备这8种食物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夏天冰箱须常备这8种食物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夏天天气炎热,由于各种病菌和环境温差大的因素,人们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患上某些疾病。台湾《康健》杂志网站刊文,不妨在冰箱里常备以下7种食物,帮你度过炎夏。

  1.西红柿,防晒兼美白。番茄红素有防晒兼美白的效果,在各种果蔬中以西红柿的含量最高。越红的西红柿,番茄红素含量越高,每天吃3个西红柿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成。来盘西红柿炒鸡蛋,煮熟的西红柿能释放出更多的番茄红素。

  2.牛奶,补充钙质。1毫升牛奶即含有1毫克的钙,牛奶中的钙质含量非常丰富。在35岁以前,我们要认真积极地存“骨本”,特别是女性。因为停经后雌激素快速下降,使得体内的钙吸收降低,而且骨钙质的流失率也增加。建议每日饮用1~2杯(240~480毫升)牛奶。

  3.香菜,预防痴呆。香菜富含叶酸,当DNA损伤时,叶酸参与修复,以避免细胞癌化。还有研究发现,若是缺乏叶酸会导致脑中的血清素减少,造成失眠和抑郁;充足的叶酸可以保护脑神经系统,减缓痴呆的发生。建议生吃香菜,或者在做菜时最后撒上,能最大程度保存叶酸。

  4.绿茶,抗氧化、抗发炎。绿茶中的儿茶素具有抗氧化与抗发炎的作用,且可减少对三酸甘油酯及胆固醇的吸收与在血浆中的浓度。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前喝绿茶,可增加17%的脂肪消耗。但绿茶放置在架上6个月后,儿茶素便会降低32%,购买时要尽量选择日期近的。

  5.糙米,抗三高。糙米属于全谷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降低血中胆固醇与血糖的浓度。《内科医学志》研究指出摄取膳食纤维,特别是全谷类中的纤维,能够减少心脏病、感染与呼吸道疾病死亡的风险。可以吃糙米饭,消化不好的也可用糙米打浆喝。

  6.黑巧克力,保护心脏。巧克力含有有益健康的抗氧化物———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加身体中一氧化氮的生成,促使血压与血流改善,并可改善胆固醇异常。建议选择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每周摄取45克左右。

  7.芒果,增强免疫力。夏天是芒果上市的季节,芒果富含β胡萝卜素,后者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消除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

  8.鸡胸肉,减少感染。鸡胸肉脂肪含量低,同时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B6参与肝醣和脂肪酸的代谢反应,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另外可以使血红素合成正常,而避免贫血;维护正常的神经机能,保护淋巴组织,促进免疫细胞增生等,避免感染。

上一条      下一条

生活方式干预也是心脏康复治疗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生活方式干预也是心脏康复治疗 - 2019中国(青岛)国际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博览会_青岛老博会官网_老龄产业展

   心脏康复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患者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或其他心脏疾病中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心脏康复治疗往往被患者忽视。具体来说,心脏康复治疗是在规范的专业治疗基础上,通过运动、饮食等综合指导,安全、有效地预防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减少心脏病恶化的危险性,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状态,并能很好地改善人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心脏康复治疗适用于所有心脏病患者。

  生活方式干预是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像其他的危险因素一样,生活方式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心脏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会使其处境变得更糟。生活方式包括诸多方面,如饮食、运动、压力、习惯、睡眠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减少心脏病发作,还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如中风的发生风险。

  营养治疗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开始

  健康饮食是改善生活方式的第一步。我国与许多国家的专业学会和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改变纳入心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内容。冠心病患者营养治疗的主要原则如下:

  无论是体重超标还是体重正常的冠心病患者,都要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要求每日蛋白质摄入应占总热量的10%~15%,糖类为55%~65%,脂肪应小于30%。

  冠心病患者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取多来源于瘦肉、牛奶、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应每日饮一定量脱脂或低脂牛奶,适量进食鱼肉。糖类的摄取与健康成年人基本一致,宜粗粮、细粮搭配,如适量吃全麦面、糙米等,尽量少吃蔗糖、果糖等纯糖食物。由于高血脂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应控制脂肪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减少烹调用油;不吃煎炸食品;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酥饼、炸薯条、沙拉酱、咖啡伴侣等。

  除每日必需的热量之外,健康的饮食结构还包括多吃蔬菜、水果,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低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应少于6克,并避免摄入过多酱油、咸菜、大酱、腌制蔬菜等隐性食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戒烟限酒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原则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外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发现,吸烟者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冠心病死亡率均高于不吸烟者近70%。吸烟年龄越早,每天吸烟支数越多,吸烟期限越长以及将烟吸入的越深、越多,冠心病死亡危险增加越明显。还有学者对40~90岁原无冠心病的男性进行观察,发现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5倍。尸检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死者生前吸烟的情况有关。挪威在1973年通过禁烟法案,使挪威的心脏病死亡人数大为减少,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年以上追踪观察戒烟效果,发现戒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可达24%~60%。

  此外,已患冠心病的患者吸烟后可诱发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可加速其病情进展和引起心脏病发作,少数患者大量吸烟时由于严重低氧和心脏兴奋性增高,可诱发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成为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更应戒烟。

  近年来研究发现,持续的适量饮用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可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提高,从而有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但是,长期过量饮酒尤其是大量饮用烈性酒、酗酒,会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并可引起心肌坏死、心脏扩大,发生酒精性心肌病,损害心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并可能导致猝死。因此,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倾向的人切勿贪杯,饮酒宜少量,注意对酒的品种选择,避免饮用烈性酒;在心绞痛发作比较频繁、有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不饮酒。

  运动和心理调节有助心脏康复

  适量运动和心理调节也是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运动包括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大量调查表明,运动量过少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高2.5~4倍。心脏康复治疗常见的运动方式为散步,可每日步行30分钟,每周至少五次;还可以因人而异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拳和做操等,运动量以心率适度增加,而不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为宜。

  心理调节也是心脏康复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抑郁的患者可达30%~45%,对这部分人群同时给予心理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够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可采用放松疗法,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包括静坐、放松心情、听音乐或聊天、宣泄情绪等方式使患者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生活方式干预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可以大大延缓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展进程,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全面心脏康复的重要环节。

上一条      下一条

Scroll to Top